前20年不负债你傻,后20年负债太多你当心

转载 功夫财经  2018-01-26 14:52  阅读 991 次

负债,可以是“甜蜜的负担”,也可以是扼杀希望的刀剑。时间弄人。过去20年,是负债投资的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增长与大规模城市化循环、互动,使得资产价格的上涨速度足以大幅跑赢市场利率,但后知后觉者,总是多数。

未来20年,我国将继续向欧美的超前消费观迅速靠拢,跑步进入“普遍负债时代”,但这个时候,合理负债、而不是搬用以往的“负债经验”,反而更是一种智慧。那些倾向、惯于过度负债的,要格外当心。

不要只看到政府、企业部门还在忙着去杠杆,当下,个人、家庭的债务警钟其实也已经敲响!

刚刚,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17年年末为止,中国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已经突破56%。56%是什么概念?“与不少发达经济体60%以上的居民杠杆率水平已经相差无几”。

该研究结论的发人深省之处还在于,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上升走的是快速飙升“路线”,而非渐进式的——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上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

于此同时,我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也从2006年18.5%暴涨至2017年8月的77.1%。

很显然,如果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上升势头保持过去10年的惯性,未来10年将是难以为继的!并且,金融系统将有遭受系统性冲击的风险——考虑到住房贷款在我国居民部门加杠杆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居民部门过高的杠杆率甚至很容易使人联想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过去20年,贷款购房堪称个人利用负债投资的标准路径,也是最简单却又最成功的路径,没有之一。

实际上,对炒房者来说,一二线城市房产过去20年的价格曲线或投资回报,完美诠释着什么叫“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过去20年,资金成本平均为6%,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平均每年高达13%,两者之间差额高达7%。

但是现在,20年的负债投资黄金期已过。因为房贷,不只是个人、家庭的债务在堆积,过去支持负债投资房产的逻辑也在变——未来,资金的借贷成本和资产价格涨幅之间的“价差”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是时候了,忘掉过去20年的“负债哲学”,10年后个人过度负债将面临考验。

2017年,万达甩卖地产类资产,这是地产时代远去的信号,也是对企业、个人过度负债的警示。

未来20年,保持合理的个人负债水平,理由多多。中长期来看,包括养老、医疗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真正成熟、健全,而养老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隐隐浮现,医疗需求和支出将增长迅猛;经济转型社会承压,消费被寄予厚望,一个中长期、而非短期的消费升级趋势是经济的关键支撑……

其实,乐观一些讲,至少未来10年之内,我国居民负债的风险可能通过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局部暴露,但不太可能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冲击。但与此同时,这10年时间,可能也是我们优化家庭负债结构和水平、化解10后负债风险的宝贵窗口期。

我国家庭的高储蓄率长期以来为媒体津津乐道,可以说,与之截然对立的高负债问题,是最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的。

显然,在城市化仍在进行的当下,高房价对家庭储蓄的消耗、透支,是导致负债水平节节高涨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互联网、新经济刺激之下消费需求的提升、消费观念的变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要知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我国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美国,这在当下早已经是常识。

新经济取代房地产是明确趋势,但也别忙着乐观。

我国目前已经在推动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力度史无前例,且完全不存在对既往房地产政策的路径依赖。加之,我国政府对各个经济部门系统性平衡、把控的能力和余地不可低估,因此,居民部门的债务水平问题,在未来十年之内不太可能衍生为系统性危机。

然而,近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之快,足以提醒我们,现在就应该思考、筹谋未来20年甚至30年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虽然,我国经济当前仍处在中高速增长水平,理论上讲,持续增长是可以化解或掩盖债务问题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都要致力于消化粗放增长的成本,人口老龄化只是其中之一。

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变革、应用也势必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并且牺牲一到两代人的利益,作为结果,利益重新调整、经济阶层分化可能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少地困扰到多数人,这是被历次工业革命所印证的。

你的负债过重了吗?如果以未来20年为时间尺度,这显然是一个需要在当下开始重视的问题。从经济全局来看,当社会处在快速上升期的时候,系统性的债务风险容易化解,而当前我国处在经济的深度调整期、GDP增速递减压力不小的换挡期,时间将会证明,过度负债为什么不合适宜。(来源:功夫财经)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7269.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功夫财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