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理财”退出成定局:过渡期后谁唱主角?

转载 金融时报  2018-01-26 13:05  阅读 1,055 次

2017年,银行理财市场持续发展,总体体量已接近30万亿元的规模,但增速逐渐下降。

展望2018年银行理财发展趋势,业内人士认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即是资管新规可能落地。在“打破刚兑”的要求下,银行理财将逐步告别“保本理财”,转型为银行结构化存款。此外,净值型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会有明显上升趋势。

净值化转型有望提速

净值型产品通过合理的净值波动,可以客观反映投融资市场的真实风险与收益,实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理财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

2017年11月出台的资管新规明确,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按照公允价值原则确定净值的具体规则另行制定。

“此次新规在资管产品形式的要求上采取了超过行业预期的‘一刀切’做法,要求所有资管产品在过渡期后都转型为净值型产品。和净值型产品形式要求相配套的是对刚性兑付行为的分类惩处和有奖举报,意指彻底打破刚性兑付。随着监管的推进,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的速度有望提升,预计2018年至2019年初,将有较多银行推出净值型理财产品以应对监管。”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认为。

另外,从银行内在需求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期望通过净值化管理转移风险并实现成功转型。目前银行理财业务的突出矛盾在于,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即是“实际收益”,产品到期后银行应当足额兑付,相关风险由银行全部承担。尽管就产品合同而言是“卖者有责,买者自负”,但现实执行的效果是“卖者全责,买者无责”,这对银行理财业务转型显然不利。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形态对接实体经济新变化,用合理的净值波动客观反映投融资市场的真实风险与收益,以实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魏骥遥表示。

客户思维转变尚需时日

值得关注的是,从负债端看,净值型产品的“类基金”性质,要求投资者自主承担投资风险,这对银行理财资金端的客户思维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

理财专家认为,深受银行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多年熏陶,普通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思维定势是“保本保收益”,因而推广“买者自负”类基金的净值型产品显然困难重重。投资者“风险自担、收益自享”的成熟投资理念的形成需要逐步引导和教育。

“让投资者接受净值化的银行理财产品,分步骤实施是唯一可行的操作办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普通个人投资者分步骤推出相应的净值型产品,避免在过渡期结束后集中推出,被动面临比较明显的客户流失和流动性风险。”魏骥遥表示。

有专家提出,在2018年,各类型银行机构可能会推出不同形式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以引导投资者逐步接受净值型产品。比如,类货币基金的理财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多,对理财产品设置收益率区间可能成为新趋势,即银行理财不再设定一个固定收益率,而是根据基础资产收益表现,设置收益区间,投资者能获得的实际收益率按最终资产表现而定。另外,在理财产品收益形式上,产品净值和预期收益率(每日变化)一同公布的方式可能会越来越流行。

“从资产端看,稳定净值波动的关键即在于加强投研与风控能力建设,无论是配置型还是交易型投资策略,都意味着银行投资部门需要与其他资管机构在同一战场上进行竞争,这对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截至2017年11月,18家全国性银行中,17家已发行了净值型产品,在系统建设层面基本不存在障碍;而中小银行中,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很少,要在短期内搭建系统,压力相对较大。”魏骥遥分析称。

保本型理财或将逐步退出市场

按照收益类型,银行理财可以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保本型又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根据资管新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属于资产管理产品,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不在其列。同时,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

“2018年,保本型理财产品可能会逐渐退出市场,转型为银行结构化存款。资管新规要求,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针对市场保本的客观需求,各银行可能会根据自身定位,设计不同形式的结构化存款产品。”魏骥遥告诉记者。

此外,对于2018年的银行理财市场发展,业内专家还预计,从银行理财资产属性看,投资对象可能会更趋丰富,涵盖债权类、权益类、另类型等。与此相对应,银行理财收益的波动范围趋于扩大,投资者将承受与风险相适应的收益率水平。

“从资管新规关于管理费的要求来看,即使银行机构只收取管理费的要求可能会放松,但由投资者获得大部分投资收益将成大概率事件,这意味着投资者也将不得不承担投资表现不佳引致的亏损成本。由此,‘刚性兑付’机制将逐渐被打破,2018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达不到此前公布的预期收益率水平。”魏骥遥表示。(来源:金融时报)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7245.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金融时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