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新中国典当恢复三十年,终于迎来了行业轮回,典当行业将划归金融办监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融资租赁、保理、典当等类金融牌照或将划给银监会监管,地方由各地金融办监管。改革后的监管模式与小贷、P2P网贷等类似,由银监业务指导,具体是金融办来监管。
01
典当行业30年,主管多次轮换
1987年12月,“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在成都正式挂牌营业,成为当时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典当行。
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是经成都市体改委批准成立的,随后多年,全国典当行业均由体改委主管,一直到1993年。
1993年,人民银行下发通知,把一直属于体改委主管的典当行纳入人民银行监管体系,明令任何部门不得擅自批设典当行,典当行被定性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从此披上了“金衣”。
1996 年,典当行业主管部门由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经贸委转变为现在的商务部, 而典当行业的属性也经历了由金融机构到特殊的工商企业即非金融机构的转变。
2000年,典当行划归经贸委主管。2001年8月,国家经贸委正式对外公布《典当行管理办法》,扩大了典当行的经营范围,房产、股票等“经营禁区”渐次开放。
2005年,典当行划归商务部、公安部,同年4月1日,两部委联合公布《典当行管理办法》(该办法沿用至今)并从即日起施行,典当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可以说,监管部门的变化,有着特定的时代印记,尤其是在特定的时期金融监管的需要,但是在这种频繁的监管部门轮换之中,也能看出,有关部门对典当行业的定位较为模糊,甚至有些主管领导干部自身对典当行业认识不清,这也使得行业一直游走于边缘阶段。虽然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典当行业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金融形态,其发展的速度,远远未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效益上,均未达到其应该达到的水平。
02
典当行业发展遭遇瓶颈
21世纪经济报道中提到:
典当行业则面临资产总额和利润下滑的困境。
根据商务部全国典当行业监管信息系统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全国典当行业资产总额和典当总额有所下降,盈利水平下滑严重,企业经营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具体为,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有典当企业8280家,企业资产总额1646.4亿元,同比降低2.1%;净利润10.1亿元,同比降低60.2%。
商务部称,典当企业主要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风险传导性较低,典当企业从银行融资难度仍然较大。截至2016年12月底,全行业银行贷款余额37.7亿元,同比下降13.7%,占典当企业资产总额的2.3%,仍处于较低水平。典当行业逾期贷款余额122.5亿元,贷款逾期率为12.8%,较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
从实际情况来看,典当行业企业的经营情况,比统计数字看上去更加严重,笔者去年就曾撰文,解读当时典当行业的经营情况,今天,我们从典当从业人员上来看看:
2011年6月底,全国典当行5238家,分支机构535家,从业人员4万人。
2012年6月底,全国共有典当企业6078家,从业人员4.8万人
2013年5月底,全国共有典当企业6833家,从业人数5.3万人。
2015年12月底,全国共有典当行8050家,分支机构928家,从业人员6.3万人。
2016年6月底,全国共有典当行8357家,分支机构946家,从业人员5.5万人。
2017年7月底,全国共有典当企业8465家,分支机构951家,从业人员4.8万人。
根据商务部公开数据,2017年3月份,从业人员5万人,5月份为4.9万人,7月份4.8万人。
从上述数据来看,近6年来,典当行业虽然数量一直在增加,但是从业人员数量却在2015年底达到顶峰后,急速下降,全行业从业人员已经接近2012年6月份的水平,但典当行的数量却比那时候增加约2400家(不含分支机构的增加)。这就表明要么现在很多典当行没有营业,要么典当行业务缩减压缩人员。
最近一年来,在笔者典当同行微信群里,有很多曾经在典当行业非常活跃的人员,都纷纷改行了,而追问其原因,大多是没业务可做,或者老板不想干了,过去在街边看到红火的典当行铺面,有许多也关门歇业了。在与多个地区行业协会人员交流时,大多表示,至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典当行基本不开展新业务了。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对于很多典当行来说,其实不是瓶颈那么简单,困境要比数字反应的严重得多。
03
行业发展,创新转型不可少
笔者在2个多月前,曾就典当行业主管部门变化的问题发过朋友圈,有人质疑,也有人观望,也有同行探讨此举对典当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探讨银监会监管对典当行业影响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同样归各地金融办监管的小贷行业的发展情况。
小贷行业与典当在实际业务中多有雷同,都是从事短期、小额贷款业务,在经营发展中,近年来所面临的行业发展困境也差别不大,从上图数据上能看出来,小贷行业也是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后,进入低速发展,逐步呈下滑趋势。
但是细心的朋友一定能看出来,在今年6月份,小额贷款行业的在贷余额数字达到的历史顶峰,而该峰值的上一轮出现是在2014年。
从地区上来看,贷款余额排名前三分别是重庆、江苏、广东,重庆市1217.4亿元,在全国占比12.67%;江苏省942.8亿元,在全国占比9.81%;广东省839.4亿元,在全国占比8.74%。余额增加最多的前两名分别是:重庆市,增加291.4亿元;广东省,增加187.8亿元。笔者在经过研究后发现,重庆、广东为何能在小额贷款公司全行业(全国只有12个地区余额增长)绝大部分在下降的时候,逆势增长呢,这与行业创新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单从一点看,近年来,互联网小贷的发展,将传统小贷行业有效的与互联网对接起来,通过业务场景设置、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从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互联网获客、贷后监控等多个角度对小贷行业进行了革新式的重塑。在梳理了全国互联网小贷公司发展情况后,笔者发现,重庆、江苏、广东互联网小贷的企业数量在全国前列,而相关政策也较为积极开放。
互联网小贷是小贷行业的一个创新,是传统小贷行业与互联网新技术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从目前实践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那么,回头来看典当行业,划归金融办监管以后,很多人担心金融办的管理会过于严格,会使得典当行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换个角度来说,小贷公司归金融办严格监管了十来年,不也是一直在稳步发展么?严格的行业监管,其实是行业规范与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然,典当、租赁、保理等行业划归银监部门后,具体如何监管,如何实施,目前尚未明确,笔者不做胡乱猜测
一个行业的发展,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每一家成员企业上,而行业的创新发展,靠的也是每一个成员的主动积极作为,单纯的去依赖监管、依靠主管部门,一定是不可取的,当然了,主管部门的允许与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话说,商务部不也曾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典当行做好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通知》,也鼓励典当行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开展典当业务,很多地方也出台了类似的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却没出现互联网典当呢?。
当然,创新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知易行难。但是典当行业的发展,需要有勇于吃螃蟹的企业出现。
04
典当可以离互联网更近一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多过去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在逐渐变成现实,刘强东都坐着无人驾驶汽车上了京五环,从无人超市、无人餐厅到无人机送快递,许多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关于典当如何与互联网对接与融合,笔者曾专门就互联网典当撰写过相关文章,也曾与业内多位专家人士探讨,但大多都认为典当行业自身的局限性、行业规则的不明确,使得创新受阻,然而,笔者认为,将这种行业发展的问题一味的归咎于监管,也是不负责任的。
典当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业务层面来说,主要是找不到合适的业务,而这是因为没有清晰的定位造成的,对于有些想做的业务不敢做,常常处于想做的业务别人不找你,找上门的业务不感兴趣,就这么尴尬的找不到合适的业务。这方面,需要对自身能力和水平、所使用工具的合理性有比较清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寻找业务场景,找到合适的客户群体,进行定向的金融产品设计,这一点可以参考网络小贷的相关业务模式,目前全国十几个地方对互联网小贷的注册成立,基本都要求有明确的业务场景。
从风控角度来说,很多典当行希望从事低风险业务,但又想要高收益,难以找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这一点,需要合理的借助相关工具,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能从前端获客、中端风控,到后端实时监控,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从贷后管理角度来看,许多业务出现风险甚至损失,很多都是因为贷后监管不够及时,往往获知到风险时,就已经晚了,若能较早的获知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变化,通过大数据手段,分析与获知企业的异常信息,就能较早的关注和发现潜在风险,即可快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快速清收,及时止损。
以上这几个方面,是典当行业利用互联网较为简单的工具,笔者也在就上述几个方面对相关工具进行研究,欢迎广大同行交流。
文丨田宝同,本文写于2017年9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田宝同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