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和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强烈,我国市场主体的主要成员各种类型的企业,发展非常迅猛。而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宏观、微观经济发展状况不振,使实体经济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资金状况十分紧张。而作为非正规金融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的典当行业,由于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致使典当经营风险积聚产生,典当绝当增多,典当诉讼案件急剧上升。面对如此复杂和严峻的形势,如何定位典当行业的经营、如何分析典当的风险并防范和控制风险,成为典当行业当下最为紧迫和繁重的任务。作者不揣浅陋,试从典当经营定位分析开始,再从典当经营风险入手,重点分析时下对典当影响最大的信用风险以及防范的问题。错漏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一、典当行业经营的定位
(一)典当经营范围调整的由来
典当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典当业作为中国古老的金融行业,它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对我国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了解典当业历史渊源,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典当业发展规律,认识现代典当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后不久,典当业,作为边缘性的金融行业,就在中国大陆逐步消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典当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行业悄然复兴,重获新生。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典当业作为特殊的工商企业,充分发挥典当“小额、短期、简便、灵活”特点,在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居民应急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1987年12月,我国大陆第一家典当行——四川成都华茂典当商行正式复出成立,标志着我国消亡了三十余年的典当业终于复苏,并迅速带动全国典当行业恢复发展。刚刚恢复的中国典当行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地方多头审批,监管混乱,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地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1993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加强典当行管理的通知》,明确典当行属非银行金融机构,划归人民银行监管。1996年4月,人总行制定颁发了《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典当行在此期间进行了清理整顿,有效规范了典当行为。2000年6月,因金融体制改革和人行职能转换,经国务院同意,典当行取消了金融机构性质,作为特殊工商企业移交给国家经贸委监管。2001年8月,国家经贸委颁发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此办法重大突破是打破传统意义典当行仅做民品的框框,允许典当行开办房地产抵押业务、允许典当行从商业银行贷款、允许在省内开设分支机构,拓宽了经营范围,扩大了经营规模,极大地促进了典当业健康规范发展。
允许典当行开办房地产抵押业务,拓宽了经营范围,扩大了经营规模,为今天我们典当经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开了先河。本人对此研究和解读如下: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职能有了很大的增加,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为中小企业服务。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办发[1998]121号 )规定:“……(二)划入的职能。1.制订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指导企业和商业性金融投资方向的职能。2.原电力工业部的行政职能和水利部承担的电力工业行政职能。3.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担的中、西药工业的行业管理职能。4.原机械工业部承担的组织协调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职能。5.原冶金工业部承担的全国黄金行业管理职能。6.原劳动部由部改为局的工业部门承担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能。7.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承担的外贸货运协调职能。8.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由部改为局的工业部门(以上简称委管国家局)的经济调节、生产运行、投融资导向、技术进步、军工配套、进出口等职能。9.审核大型企业和企业集体稽察特派员的稽察报告职能。10.指导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职能。……”可见,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成了国家经贸委的重要工作职责。2000年6月,国务院将典当行作为特殊工商企业移交给国家经贸委监管,2001年8月,国家经贸委颁发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将房地产抵押业务作为经营范围允许典当行经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也是国家经贸委的职责所在。只不过当时大家的意识和体会并不强烈。因为当时股市比较红火,紧接着房地产开始火,典当行的生意是红红火火,来不及在客户和企业中选择。今天我们反思才发现我们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的良苦用心。
2003年6月,由于国家机构改革,典当业又随之国家经贸委的撤销而划归国家商务部监管。2005年2月,商务部会同公安部在继承原经贸委“老办法”基础上,联合颁发了新的《典当管理办法》。该办法在加强规范同时,又进一步拓展了典当行的生存空间,明确典当行可以从事财产权利典当业务,允许典当行可以跨省设立分支机构,允许机动车典当办理质押登记手续。典当经营的调整调特别是经营范围的增加,有效保护了典当行的现有市场份额,有力地确保了典当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也进一步拓展了典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空间。
这两个办法的两次修改,完全确定了典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职能,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的问题上始终大有作为。
纵观改革开放前被取缔的传统典当业,重新审视复出的现代典当业已具备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和市场需求与新制度规范的印记,现代典当行由过去的“当铺”发展而来,它既继承和保持了传统当铺的行业特点,又体现了为适应市场经济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时代区别,特别是为支持经济发展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上。
比较一下新旧典当的基本共同之处,主要有三:一是典当活动都是以财产作押进行限期有偿的借贷行为,典当业务均属于金融业务;二是典当设立的宗旨均为“融通社会之资金”,都是社会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均属于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三是典当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救急解难”、“扶危济困”,都属于一种灵活便利的调剂资金缓急余缺的非银行机构的融资渠道,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润滑剂。
(二)基于典当经营范围的经营定位
典当行业作为类金融企业,是企业银行融资的有益补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由于目前典当行业面临的风险较大,最主要的是当前实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典当公司要认真分析形势,正确合理的定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定位定不好,就容易迷失方向,影响正常经营。
那么,典当企业如何定位呢?
在经营的定位上要以典当的特点和基本功能为依据,找准自身的位置。总体的定位应该是为中小微企业和自然人提供救急解困、及时方便的融资服务。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典当行过分强调定位于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把典当与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同质化。实际上,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不可能靠典当来常态化解决,一是典当利费高,实体经济中行业的利润率远低于典当利费率;二是典当的资金规模总体上也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需要。根本上说,从金融层次的定位上典当也是不可能对应的。最准确合规的定位仍然是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救急解困提供融资服务。
首先, 在具体的业务品种上,根据各典当行的自身条件细分
第一,注册资本较小,有专业鉴定人才的典当行,适宜定位于民品典当经营;也就是专门从事民品典当业务,这是传统典当行的基本业务,应该得到加强和发展。
第二,注册资本较大,缺乏专业鉴定人才的典当行,适宜定位于房地产、财产权力典当经营,主要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
当然房地产抵押典当作为主业的局面是难以有较大改变的,这是由抵(质)押物本身的特性和典当公司资本逐渐增大两大条件决定的,因为房地产本身具有价值大、价值稳定而易于变现的特点,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在典当经营中占比较大也是与此相关的。同时,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本身就包含了房地产企业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和中小企业或个人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两有部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简单的压缩房地产典当的比例,而是要根据市场情况和政策的变化以及典当定位的细分进行灵活应对和调整的。
第三,注册资本较大,具备专业鉴定人才的典当行,适宜定位于房地产、财产权力、动产等所有典当经营业务。
当然,在每个典当公司的具体定位上还可能进一步细分。
其次,积极开拓业务,注重双向选择。
现实的情况是中小企业都缺乏资金,都有资金需求,我们怎么办?作为客户上门的很多,但我们仍然要坚持主动走出去,联络和寻找客户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服务,这是我们金融服务的主观作为,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但重要的是:企业选择了我们,我们如何选择企业?
传统典当是“见物放款”,但现今的典当如果还是简单的“见物放款”已经适应不了经营范围扩大后的需要。金额规模大了,客户中企业的比例增多了,除了传统业务中的风险防范外,就要注重信用风险的把握和防控。这一点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论述。
二、典当经营风险的认识
(一)典当经营风险
典当行业的风险是指典当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操作失当、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典当资产、收入、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开展典当业务的同时,典当风险也相伴而生,要做业务就会有风险。所以,不仅要正确认识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更要具有高超的防控风险的水平和能力,把风险防范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既开拓和发展好业务,又防控好风险。这一点,对于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典当公司尤为重要。
1.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并不可怕。风险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也伴随着典当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
人类社会在与各种风险的抗争中不断前进发展。典当作为新兴而又古老的行业,仍处于探索恢复阶段,行业的特点和不成熟的特点,决定着其风险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因此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是搞好典当工作的前提条件。必须以高超的智慧、专业的素质、有效的方法,在与风险的周旋中生存、发展、壮大,发挥着它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2.风险是可以防范和规避的。俗话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总结出的防范风险、“有备无患”的办法。正是因为典当的风险也是可以防范和规避的,才使得典当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贡献。“办法总比困难多。” 不仅典当自身有着一整套风险防控的办法和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也支撑着典当行业共同防控和化解风险。
3.与一般行业相比,典当的风险更大。企业和社会一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企业的生存和目标的实现会面临各种风险。从筹集资金设立企业,到场所的选择建设、机器设备采购、原材料采购,再到组织人员进行生产经营管理,销售产品、提供服务,最后到收回成本,实现利润,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不确定性。而典当业务发生时,是企业不确定因素相对积聚的时候,因而风险更大、工作更难、任务更重。再加上典当本身经营的是货币,比一般商品(产品)经营的风险更大。
(二)典当经营主要风险的分析
典当行业的风险很多,从不同的角度看,既有系统性风险,又有非系统性风险;既有外部风险,又有内部风险;既有法律政策风险,又有经营技术风险;既有人的风险,又有物的风险;既有宏观风险,又有微观风险。在众多的风险类别中,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进行阐述。
1、典当宏观风险
(1)政策性风险
政策性风险指政治微调与整合,引起的政策变动给典当行业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在国体政体不变(具有连续性)的情况下,因社会、经济原因而出现的国民经济宏观政策调控等政策性变动,如劳动工资制度、就业与失业的社会保障、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变动,对典当行业产生的较大影响。
(2)法律性风险
法律性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指现有典当法规的不完善甚至与国家大法的互相冲突对典
当行业缺乏有效保护造成合法利益损失的可能性;二是典当实践中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认识带来的典当风险。
因现有《典当管理办法》属于商务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部门规章,不仅法律位阶较低,而且很多条款与我国《担保法》、《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有关规定不一致,“硬伤”明显,典当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到经济纠纷,很多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3)市场性风险
市场风险包含两方面:一是外部市场环境对典当利益造成的损害。如非法从事典当业务的寄售店泛滥,不仅抢占了小额典当业务市场,而且打着当铺名义收赃销赃,严重损害典当行社会形象;另外,典当行业内部的不正当市场竞争,低价揽客,导致行业资金价格整体水平的下滑,这均为不良市场环境给典当行带来的损失。二是指典当企业的市场定位错误而造成经营管理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于不同的典当经营者对典当行业的社会地位、性质、功能及作用认识不完全相同,因而在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和实施具体战术上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企业选择的主要经营品种和目标客户群,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企业自身条件,这都与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密切相关。一旦定位错误极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的经营失败。如安徽某典当行,注册资本金为5100万元,成立之初,由于既不熟悉房地产市场,又缺乏专业人员,为了急功近利,该行把市场目标定位在房地产业务上。因为没有经验,他们先后抵押了几笔手续不全、瑕疵明显的房地产,到期后当户无法偿还贷款,在处理房地产时出现产权纠纷,最后官司缠身,一年多的时间,就形成了3800多万的“绝当房地产”无法收回,企业损失惨重。现在,该公司只能以小额民品典当业务维持生计,艰难维持公司运营。
(4)公司治理结构风险
所谓公司治理指董事会、经理层、股东、雇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围绕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权利配置所发生的互动机制。我国大多数典当行属于私有性质,少数属于国有企业,由于典当行是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其所设立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是为应付申报需要,大多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职能,关键是实践中要么是家族制管理,要么是行政任命,典当职业经理市场远未形成,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实行分离,从而难以对经营决策形成约束,更不用说科学治理。这种缺乏行为约束和利益制衡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不利于典当企业长远发展;二是因其决策失误有时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风险。
(5)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叫违约风险,它是指债务人即当户不能履约偿还或延期偿还当金本息,使典当行收益受损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根源在于债务人,无论何时,典当行每增加一笔典当盈利性资产,都必须承担当户即债务人可能违约的风险,且不同的典当资产具有不同的信用风险,尽管当户出具了当物作保证,即办理了动产质押、权利质押或不动产抵押,但一旦债务人违约,要处置当物即各种质押物、抵押物,典当行都面临较大风险,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不必要劳动消耗和成本支出,而且结果难以保证本息的足额偿付。
信用风险将在后面的内容中重点分析。
(6)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典当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清偿债务或满足客户正常典当需求而给典当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典当行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准确地判断当户什么时候申请多少当款,不能确定新的典当业务什么时候来临,它们对典当资金不断提出新需求,典当行又必须随时满足这些客户的要求,这就要求典当行的贷款资产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另外,负债经营的典当行时刻面临到期资金的清偿问题,如典当资金流动变现能力较差,则会使典当行的信誉、收益和筹资能力均遭受损失。
(7)资本金风险
资本金风险是指典当行的净资产或股东权益出现负数而导致典当行出现没有清偿能力的可能性。资本金反映的是典当行的最终清偿能力,如果典当行的资本金(资本净值或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越高,表明典当行的最终清偿能力越强,承受风险能力也就越大;如果典当行资本金的市场价值越低,甚至为负数,表明典当行的最终清偿能力越弱,就会出现资本金风险。资本金风险越高,即使典当行承受数额较低的负债,都有可能无法偿还,严重的甚至关门倒闭。
2、典当微观风险
典当微观风险主要是典当经营中的操作风险。所谓操作风险指在经营过程中因内部治理机制、各种主观失误、遭遇欺诈及意外事故等引发典当行收益、本金损失的可能性。引发典当经营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典当经营决策因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导致决策失误;典当设备性能和服务效果的不稳定性;典当行员工业务操作程序错误或鉴定评估失败;典当行员工或顾客的不法行为(如贪污、诈骗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典当行造成损失。
(1)违规经营风险
违规经营风险是指典当行的经营行为缺乏规范,违法违规经营,遭受法律、法规惩罚的风险。典当行从事的是货币借贷经营,其业务性质属金融性质。极少数典当企业为扩大资金规模,打着金融业务的招牌,面向社会公众高利息集资,变相吸收存款,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引发群体事件,破坏金融秩序。此外,典当行超范围经营、乱拆借资金、发放信用贷款、恶意收赃销赃等等,所有这些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都会引发法律法规的惩戒风险。轻者遭受经济处罚,重者吊销典当经营许可证,触犯刑律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2)鉴定评估风险
指典当行因鉴定评估失误造成当物收假、收错、收偏而形成的当金损失风险。典当行从业人员因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业务素质不高,鉴定评估水平较低,在收当环节把关不严,病从口入,直接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带来经营上的操作风险。
(3)绝当物变现风险
指典当行在绝当物品处理过程中,由于市场行情变化,出现再次流通困难,导致当金出现呆账损失的风险。绝当物品变现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当金的高低和二手市场供需状况两个因素。如二手市场对该当物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或者当物估价本身过高,当物变现不足以清偿贷款本息费用,有的甚至无法变现,形成呆帐损失。
(4)贷款比例管理风险
指典当行的贷款结构不合理,比例管理失调,带来的当金使用效率低、贷款资金出现逾期、呆滞,资产负债率过高等运营方面的风险。典当贷款中的质押贷款和抵押贷款比例、银行借款和自有资本金比例、单个客户贷款占整个典当贷款余额的比例等等,如果控制不合理,都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5)职业道德风险
指典当行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甚至违法违规,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牟取个人私利,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损失风险。要表现为:钻内部管理的空子,贪污或挪用公款;泄露商业机密,谋取个人私利;内外串通,恶意高估当价,超额放款,套取典当资金;免除抵押、质押条件,发放人情信用贷款;在业务中搞地下交易,暗拿回扣佣金造成典当行利润流失等等。
三、典当的信用风险正成为典当业的主要风险
(一)典当的信用风险的产生
传统的典当是没有信用风险的。传统的典当是“以物换钱”,所以强调时间快、门槛低。自从我国的现代典当增加了房地产抵押、财产权力质押以后,典当金额的数额增大,客户主体由自然人为主转变为中小企业为主,加上《典当管理办法》规定的绝当物品自行处理的限额过小(3万元以下),使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成为典当贷款安全的重要因素,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物的保证覆盖信用的铁律。因此,弄清楚了典当信用的演变和重要性,就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二)信用风险的分析
信用风险就是债务人未来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金融业面临的最古老的风险,从金融业诞生之日起,它就开始通过承担信用风险来获取利润。
就目前我国典当业的现状而言,客户主体由自然人为主转变为中小企业为主,信用风险也就成为了典当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典当贷款的信用风险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的偿还一般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出售某项资产,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借入资金而实现,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生产经营,由其经营所得来偿还,也就是下文所说的第一还款来源。因此,衡量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最主要还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如何;第二类是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借款人的品格决定的。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借款人必须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能够努力经营。因此,,信用风险的产生是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综合借款人自身的条件(能力和意愿)和担保条件进行信用风险的分析。
1、来自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
(1)所处行业状况:借款人的生存环境
所有的债务人(客户)都处在某一特定的行业中,每一特定行业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不同而面临特有的行业风险。在同一行业的不同阶段,各债务人可能需要共同面对某些基本一致的风险。一般而言,行业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所处行业政策的考虑
经济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对行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对金融货币政策、产业指导政策、税收政策等较为敏感的行业,政府采取的究竟是鼓励扶持政策,还是限制和禁止政策,往往会影响甚至左右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2)所处行业的周期
一般而言,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经济周期性,有些行业经营状况的变化与经济周期是一致的,属于周期性行业;有些行业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属于反周期性行业;也有些行业不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属于非周期性行业。
借款人所在行业的经济周期性是判断贷款风险程度 的重要因素之一。周期性行业及反周期性行业的经营状况受经济周期影响波动幅度较大,易出现利润下降和现金流量短缺的问题。而非周期性行业的经营状况一般不法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其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也就较为稳定。
3)所处行业的供求
通过行业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即行业是否供求平衡,可以预测未来的需求和供给及价格变化,同时也为判断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提供依据,进而可以分析出行业的盈利状况和发展趋势。因此,需求和供给分析是行业分析的基础。
4)所处行业的成本结构
一个企业的成本一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业务量变动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随着行业的不同,其成本结构也会不同。按照成本结构分类,行业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占比较高的行业和变动成本占比例较高的行业。
固定成本占比例较高的行业,其企业的固定成本占比例一般也高,因此具有较高的经营杠杆,只有扩大产量才是这些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的最有效手段。当市场需求萎缩或促销不力等原因导致产量下降时,因固定成本具有刚性而无法降低总制造成本,企业盈利甚至生存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这类企业一旦出现销售困难,往往会导致问题贷款的产生。
变动成本占比例较高的行业,其企业的变动成本也较高,因此变动成本一般具有相当的弹性,即当产量下降或销售下降时,企业可以通过压缩变动成本来降低总成本以保证盈利或减少亏损,因此这类行业在经济不景气时多采取减员或减薪以压缩人工等变动成本的方式渡过难关。如果发生经济不景气,这类企业可能不会产生问题贷款,即使产生了也大多可以逆转的。
5)所处行业的盈利性
企业需要依赖盈利来维持经营,一个长期不盈利的企业将失去活力,对整个行业来说也 是一样的。如果一个行业里的大部分企业亏损,则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下去的可能性就会遭到怀疑。该行业借款人未来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显然是值得关注的。
6)所处行业的依赖性
行业依赖性是指一个行业与它上游行业及重要客户(重要客户可以看成是其下游行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
彼此依赖关系密切的行业主要是供应方和需求方,借款人所在行业对其他一个或两个行业的依赖性越大,贷款的潜在风险就越大;而行业的供应商和顾客群越多元化,该行业对其他行业的的依赖性就越小,其贷款风险受其他行业变化的影响就比较小。
7)所处行业产品的替代性
可替代产品是指那些与某行业的产品具有相同、相似功能或能满足相同需求的产品。我们从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中知道,任何产品在市场上一般都存在替代品。在同样需求量的情况下,某产品的技术含量越低、工艺越简单就会存在越多的替代品;但如果工艺越复杂,甚至使用的是专利技术,则市场上的替代品就会越少。
行业的产品是否存在可以被替代的风险,与替代产品的多寡和顾客使用替代产品的转换成本有关。
如果一个行业的产品性能独一无二或自然垄断,那就不存在行业产品被替代的风险;而如果一个行业的产品有许多替代品,而且转换成本较低,则该行业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就很大,相应的行业风险也就比较大。
8)所处行业内的竞争
行业整体分析只是分析了整个行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行业内的每个企业而言,他们还面临着这一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竞争。无论对该行业进行国内竞争者分析还是国际竞争者分析,无论该行业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规律都寓于下图中所示的五种竞争力量之中:新竞争者的进入、替代产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这五种力量决定了行业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了行业内的生产成本和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即影响了企业收益率的各种要素。这种竞争结构内部的力量对比随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在特定行业内,也并非五种竞争力量都同样重要。
(2)经营状况:借款人的利润保证
1)企业规模的影响
经济学中存在着一个规模效益的问题,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的生产和经营效率都无法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况。企业一旦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使得固定资产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个时候企业的单位成本会降到最低,只要企业的产品有销路,盈利一定会增加,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点时的销售了是最低的保本销售量。
但是,规模也应该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不是越大越好。规模越大,生产管理难度越大,企业经营调整的困难就越大,甚至可能产生规模负效应,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2)企业发展阶段的影响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与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定的联系,如果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那么就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行业环境,但是企业的发展阶段也有相对独立的一面。行业发展有导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在行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中,都有企业处于创立、快速发展、成熟稳定、退出行业或倒闭的状态。
3)企业产品多样化
产品多样化也是分散经营风险的一种方式,一般如果产品单一,而且产品用途较少,那么经营风险就大;反之,如果产品多样,产品用途较多,则经营风险就小。
4)企业产品与市场的供求关系
产品的重要性和特性、买方需求、产品的价格、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对市场价格和需求的控制能力、客户的分散程度及销售方法等,都会影响企业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企业盈利的实现。
5)企业采购环节
首先,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
其次,原材料购货渠道的多少也是影响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原材料的购货渠道单一,一方面一旦购货渠道出现问题时,企业无法从别的渠道获得原材料,就会造成企业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能会因讨价还价能力差而无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出现成本偏高的局面。
最后,原材料存货过少时可能出现因材料短缺而无法继续生产,或者因原材料涨价而不得不支付较高的购货成本;存货过多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而且还有可能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而蒙受损失。
6)企业生产环节
生产过程是企业创造新价值的主要阶段,对生产环节的控制决定了产品的产量、质量,而产量和质量是保证企业能够及时交付货物的关键。如果生产中断,企业就无法完成订单,可能因此面临违约索赔风险或丧失信誉。技术难题、自然灾害、环境和劳资关系的紧张都可能使生产过程中断,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连续性、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产量等,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客户,失去银行信任,丧失还款资金来源。
7)企业销售环节
不管企业的总体特征如何,企业实现经营目标都必须通过对外提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来实现,而产品或服务能否被市场接受,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营销环节。
如果客户集中于某一特定人群或某一特定区域,或者销售环节过多导致销售成本过高,则特定人群消费习惯的改变、特定区域经济的不景气、销售成本过高导致产品售价上涨等都有可能使产品无法 顺利销售出去,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将因此而受到不利影响。促销能力和销售的灵活性是促使消费者宁愿购买此种产品而不是其他同类产品的重要因素。促销策略、渠道、售后服务、包装、运输、付款方式等方面,都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管理因素:借款人的生存保证
企业能否保持长盛不衰,主要看其是否具备必要的管理能力。债务人管理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债务人的组织形式、管理层的稳定性、管理层素质和经验、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经营的好坏往往是其管理能力在经营活动中的反映。
1)企业组织形式
借款人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对其还款能力的变化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增资扩股、股权拆分、转让、联营、并购、重组等组织形式的变化,一方面促使企业管理层发生变动;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资产的流动。这两方面的变动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盈利能力等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2)企业管理层的稳定性
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离任、死亡、更替等均会对企业的持续、正常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企业领导班子内部不团结、高级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企业如何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方向?
3)企业管理层素质和经验
管理层的素质主要包括管理层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开拓精神、团队精神、道德品质等。如果管理层的整体素质不高且主要精力过多地陷入人事关系和事务性的工作当中,就不能专心于管理企业。特别是当企业存在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时,一些管理人员以个人利益为重,利用职务之便谋求个人经济利益、个人政治利益、小团体利益、局部利益或短期利益,就不能按照市场原则作出经营决策,甚至有意损害企业利益。
另外,由于董事会或股东会没有有效行使职权,以及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普遍存在;或由于外部监督不力,企业的有些重要股东实质上操纵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并借机谋求已方利益而损害小股东或债权人利益的现象就会出现。
4)企业经营思想和作风
企业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在经营思路上是否统一同样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如果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过分地以利润为中心,企业的经营行为必然会趋于短期化,并且可能演变成为了达到短期目标而不顾质量,或为迎合股东而制定大比例利润分配政策等。这种短期化行为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影响到企业稳定、持续的还款能力,甚至直接侵害债权人的利益。
管理层经营作风对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也具有实质性影响,例如,过于冒险的经营作风可能使企业经营和银行贷款均面临着较高的风险,过分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可能导致管理水平不能适应企业规模扩大的需要而使企业陷入困境。
5)关联企业的经营管理
债务人的母子公司、主要供应商、购货商等,可其与债务人在股权、资金、产品、原材料、管理人员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他们在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法律诉讼等方面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债务人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应收帐款的回收、投资收益的高低等,从而影响到债务人的还款能力,而且,关联程度的不同,对债务人还款能力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因关联第三方的经营困境而使银行债务人受到拖累的情形比比皆是。因此,银行在对债务人本身的情况进行关注的同时,也要对其关联企业给予足够的关注,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形出现而危及银行贷款的安全。
6)企业员工队伍
员工素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专业水平及稳定性等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开发与运用、产品创新、产品质量及企业管理理念的进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人才竞争方面。高素质的员工群体、合理的员工年龄结构不仅有利于造就人才、留住人才,而且有利于形式合理的人才结构。
7)企业的内部与管理
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科学的决策程序、人事管理政策、质量管理制度与成本控制措施、年度计划及战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作和经营成果,并最终反映在企业的还款能力上。作为债权人的银行要特别注意企业在对外担保、投资、资金调度等与资金、债务有关方面的控制与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国内许多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在对外担保方面表现得十分随意甚至轻率,从而被 卷入纷繁的法律诉讼之中,这必然会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
8)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盈利性有着重要影响,因为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成本上升的原因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可以控制成本的过快增长,可以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分析企业可能在何时会遇到流动呾,可以分析某项投资的合理性以及相关的融资成本与方式。没有较强财务管理能力的企业即使大祸临头也不会觉察,这类企业最容易出现问题贷款,而且最容易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经济案件。
(4)个人信用风险
以上讲的都是典当对于企业的贷款,现实中,典当有相当大一块贷款业务是针对个人的,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和个人消费等。一般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个人教育贷款等。
这些贷款的个性就是每笔的数目都比较小,与典当行给企业贷款的规模相差很大。所以国际金融界普遍认为,企业贷款相当于批发业务,特点是利率低、风险集中,而消费信贷相当于零售业务,利率高、风险分散。但是,个人消费贷款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如果操作不好,利息收益很可能被较高的经营成本所侵蚀。
2、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还款意愿
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主要是借款人的品格决定的。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借款人必须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能够努力经营。
在典当公司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防范中,要更加注重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还款意愿分析。包括对企业主的征信记录、家庭情况、个人爱好及生活交际范围内的相关软信息的收集,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将这些信息作为重要考察因素。
3、来自第三方担保的风险
典当贷款担保是指为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典当行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人或第三人对贷款本息偿还提供的一种保证。
一般而言,第三方担保只能作为典当的辅助担保措施。
第三方担保也是典当行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在任何时候,典当行持有的担保(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权益都必须大于未偿还的贷款本息、综合费用和执行担保所可能发生的费用,除了全额货币、政府债券质押、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质押、全额保证金承兑、担保,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担保、单证相符的出口押汇、买入票据、票据贴现等业务外,典当行在操作其他任何融资形式时,除需要严格审查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外,还应该严格审核第三方担保条件,第三方使担保真正能够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三)信用风险的防范
第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首先,要配备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典当行高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具有强烈的政策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必须尽职尽责地履行管理职责。有效地预防风险和化解消除风险。其次,要严把进人关;新员工入行一定要经过道德品质考察。有劣迹者严格禁入。同时,要求新员工为自身可能出现的工作失误提供保证或担保。第三,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委托培训,学习兄弟行的先进经验,请专业人士讲授有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员工队的业务素质。
员工素质高了,防控风险的能力就强。
第二、加强客户调查工作,严格典当评审工作。
1、加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甄别
典当行应该进一步严格典当贷款的调查和审查,尤其是关注和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准确把握第一还款来源,从而有效控制典当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
在审核典当贷款申请时,必须对借款人提供的资料严格把关。要验证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管理能力、资产实力、盈利状况的真实性。在进行贷款评审时,要重点揭示客户风险、还款来源、抵押物的状况等。
2、深入了解客户还款意愿
在当前的业务环境下,真实个人信息获取的成本和难度都比较大,往往造成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为了防范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典当行要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有良好的把握。
如果借款人是老客户,通常可以通过检查其以往的账户记录、还款记录以及当前贷款状态,了解其还款意愿。如果是新客户,往往可以通过职业、家庭、教育、年龄、稳定性等个人背景因素来综合判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借款人提交的申请资料和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的信用报告来获取。同时,坚持贷款面谈制度,对申请人的还款意愿从细节上进行把握。
第三、建立良好的贷后管理体系。
贷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典当行上下和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形成齐抓共管贷后工作的局面。在做好对所有客户贷后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建立起“权责统一、重点突出”的贷后管理体系。建立分层次贷后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对外地大客户的贷后管理。这部分客户占用贷款多、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全行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二是要加强限制行业客户的贷后管理,对国家限制行业的客户,采取有效措施,密切监测客户的经营变化情况,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三是加强对关注类贷款的管理,这部分贷款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随时有可能显现,通过加强贷后管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防止形成新的信用风险。
第四、优化贷款结构,防范信用风险
典当行在经营过程中要严格审核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信用记录;分散经营,不可将资金贷放到集中的行业和领域;严格控制单个客户贷款占整个典当贷款余额的比例,防止单个当户违约给典当行带来过大的风险。除此之外,对于大额贷款客户,典当行要在事前了解其贷款用途,其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当户经营风险大小,密切关注其实际经营活动,关注企业所在行业的动态,以保证当金的如期归还。
此外,典当行应在良好的业务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借款人的情况,合理确定提供贷款本金与质押资产价值之间的关系。比例太大,企业违约概率大,典当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大,而比例过小,则典当行的业务吸引力小,也将影响典当行的经营。
四、基于实务的典当经营:利险孰大?
在典当经营中,典当公司的收入获取来源于两大部分,一是利息收入,二是综合服务费用的收取。对于综合费用收取的比例,《典当管理办法》规定为:动产质押月费率不得超过当金的42‰;房地产抵押月费率不得超过当金的27‰;财产权利质押月费率不得超过当金的24‰。因此利息收入和综合服务费两部分相加,远高于信托、小额贷款等的收益,具有较大的利益诱惑。实际中,民营资本的典当行有的会收取的更高。从利险配比的原则看,收益高的项目,风险也高。因此,在典当业务经营中,不仅要正确处理利险的关系,更要从服务中小企业的角度出发,放下身段,能低高低,顺势而为。
更重要的是,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要放在与利益同样重要的位置,因为我们是经营资金的。如果不注重控制风险,将钱变成了物,我们就失去了经营对象,只能转营资产处置了。
首先就是要在经营理念上更新,不要以为有了物的保证就深得有实现债权的保证,大不了最后处置抵(质)押物,要把风险控制的意识前移,力争不出现风险。同时,在具体业务中,倡导追加人的保证,作为辅助担保措施;其次,在业务工作中:在客户调查中,加强对企业全面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在评审中揭示风险;在贷后管理中及时跟进,从能力和意愿两个方面防范信用风险。
参考资料:
1、李寿生主编:《现代典当理论法规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
2、曲彦斌主编:《中国典当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
3、《典当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技能》 全国典当从业资格认证辅导教材编委会
4、《典当论文选》—纪念中国大陆典当业复出20周年论文集
5、齐治国、谷新生2014《现代徽商典当》[M]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谷新生,盐业典当、盐业金融总经理,本文由作者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投稿文章,感谢 谷新生 的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