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转型记”:保本型加速退场 净值型还欠火候

转载 国际金融报  2019-12-27 16:48  阅读 881 次

“在产品净值化转型方面,银行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消化不合规的存量非标资产;二是提升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

近日,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先后下架了发行多年的保本理财产品。这被业内视为银行理财转型加速的信号。在资管新规发布一年半时间以来,银行取得了哪些转型成果?还面临哪些挑战?

  下架多只保本型产品

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因此,银行须在过渡期内压降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同时发行新的符合资管新规的产品以做好新老产品的衔接过渡。

目前,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还剩1年时间。目前,部分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正有序退出。比如,11月份,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两家银行公告称要下架此前发行的两款保本产品。

具体来看,11月1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从11月30日起停止“活期宝”理财服务。据记者了解,2009年光大银行推出这款现金管理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是保证收益型,风险程度低。其实,早在去年4月,该行已暂停了这款保本保息活期理财产品的新增客户签约功能。

11月8日,交通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该行从11月20日起停止办理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并提前终止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协议。该行多款保本型产品也于同日提前终止运作,原因均为“为符合资管新规要求”。此前,交通银行也曾公告将停止办理“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签约业务。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涂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本理财是监管要求必须压降的产品,距离过渡期结束仅剩一年时间。从保本理财产品的接连下架,也可以看出各银行正在加速推动理财业务的转型。与此同时,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已开业,保本理财这一类型的理财不可能转入到理财子公司,自然需要下架。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也认为,保本理财退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叫停部分保本理财并不算早。

据记者了解,在理财产品转型上,一边创新推出新产品,一边改造压缩老产品是银行采取的常见思路。

“我行理财产品规模上总体稳定,不过结构上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某股份行资管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新产品规模占比四成左右,老产品还在不断压缩中。

  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

资管新规落地后,结构性存款补位保本理财,规模增长明显。

光大银行也在公告中表示,为协助提前做好相应的资金规划,该行新发行了结构性存款产品——“周周存”,该产品本金安全有保障,同时该行还发行有多款理财产品和存款类产品,可满足多种资金需求。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结构性存款监管趋严以及理财新规的推进,未来银行业非保本理财将成为银行主流资管产品。

在刘银平看来,资管新规出台之后,银行有意将结构性存款作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但假结构性存款遇到强监管,这让结构性存款的替代性大打折扣,这会迫使银行去寻求其它存款品种去承接这部分表内理财,比如大额存单,或是提供更多创新型的产品来满足投资者需求。

从数据来看,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有序推进。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上半年)》,截至2019年6月末,净值型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7.89万亿元,同比增长4.3万亿元,增幅达118.33%;净值型产品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35.8%,其中,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占全部净值型产品的比例为82.84%。

江海证券表示,整体而言,过去传统的理财产品期限短,保本收益较高,而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不断实践下,这种通过期限错配提高收益的做法已然行不通。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在理财转型过程中,净值化理财产品正在更多地服务于风险偏好低的个人投资者,同时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延长,期限错配风险得到进一步缓释。

“虽然资管新规以来,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净值型理财规模占比仍然偏低。”刘银平则向记者坦言,在过渡期内完成全部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存在一定难度。

  转型面临诸多考验

在转型过程中,银行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揽储压力。

涂敏指出,随着保本理财退出,理财收益率下行,如果无法及时发行新产品续接,银行确实面临着揽储压力,而且中小银行面临的揽储压力更大。

江海证券同样认为,随着理财逐渐转变为资管业务,大型银行凭借自身的优势和较好的资管能力将逐渐扩大理财产品市场份额,中小银行的理财业务将受到极大的压制。

此外,业内普遍认同,净值化转型也对银行的投研能力、服务客户的能力提出了全面要求。

“对于当前的净值化转型,许多银行都面临着新产品发不出,导致无法满足客户投资需求的情况,而投研能力欠缺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净值型产品的运营能力亦限制了其产品的发行能力。”涂敏强调,随着净值型产品的增多,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也需要银行加强重视并进行充分的引导。

从产品风险等级来看,目前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产品为主。现金管理类产品具备低风险、低门槛、高流动性,成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主流产品之一。

不过,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丽娜在开业仪式上表示,未来中低风险产品的集中度上升趋势可能会有所减缓。一方面,监管部门正在酝酿出台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范性文件,对此类产品的增长可能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正在趋向多样化、个性化,银行理财也将向多元化策略、多资产配置、多等级的风险偏好转型。

刘银平认为,在产品净值化转型方面,银行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消化不合规的存量非标资产。“部分银行仍然有大量的长期非标资产,如过渡期截止前无法完成新老衔接,银行要解决剩余存量的处置问题。在期限匹配要求之下,新发行的净值型理财如投资非标,需要有足够的长期资金来对接”。

二是提升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需要银行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帮助客户提升理财水平,让客户逐渐接受非保本且净值波动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估值计价方式改变,但不意味着产品本金风险加大,了解产品的风险等级、投资方向及范围,投资者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刘银平称。(记者 范佳慧)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57285.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国际金融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