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冷翠华
截至12月18日,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已经全部披露了今年前11个月的保费收入,5家险企共取得保费收入2.23万亿元,同比增长8.9%。从5家寿险公司的情况来看,11月份单月保费环比增速分化明显,呈三降两升的局面;从不同业务来看,健康险增速依然独领风骚,不过赔付增速也很高,健康险的发展需要更加理性、专业。
新华保险保费收入涨幅最高
整体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前11个月,五大上市险企保费收入都有所上涨,新华保险涨幅最高,达12.1%。
具体来看,今年前11个月,中国平安(集团)原保费收入7226.74亿元,同比增长9.4%。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养老以及平安健康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508.86亿元、2436.28亿元、223.45亿元以及58.15亿元。
中国人保(集团)原保费收入5096.55亿元,同比增长11.7%。中国人保旗下的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以及人保健康分别实现保费收入3943.87亿元、943.36亿元以及209.32亿元。
中国太保(集团)原保费收入3272.45亿元,同比增长8.5%。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寿险和太保财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2066.14亿元以及1206.31亿元。
同时,以寿险为上市主体的上市公司中,前11个月,中国人寿原保费收入5413亿元,同比增长5.7%;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1301.85亿元,同比增长12.1%。
值得注意的是,临近年底,各家寿险公司采取了不同的经营策略,体现在保费数据上,11月份单月保费收入环比增速分化较大。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告计算发现,11月份,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以及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209亿元、280.06亿元、93.12亿元、39.5亿元以及118.35亿元,环比增速分别为-10.7%、-5.2%、-18.5%、8.04%以及13.4%。可以看出,11月份仅有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保费实现环比增长。
对此,中银国际认为,主要是因为寿险公司11月份陆续备战2020年开门红销售,个险渠道销售节奏转换所致,新华保险11月份销量环比大涨主要受益于银保渠道销售的一款趸交产品。
华金证券认为,中国人寿从10月份起就开始布局2020年开门红,连续两月保费增速低迷;新华保险重振银保渠道,趸交贡献保费增速。
平安人寿个险新单承压,上述券商分析认为,主要是其聚焦新业务价值较高的保险产品,淡化开门红效应所致。今年,平安人寿的营销员队伍也处在优化提升状态,数量同比减少而人均产能有所提升,驱动新业务价值提高。
健康险保费持续快速增长
从不同业务来看,今年,健康险保费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前11个月,人保健康实现保费收入209.32亿元,同比增长51.2%;平安健康实现保费收入58.15亿元,同比增长69%。
从全行业来看,今年健康险业务增长十分亮眼。根据银保监会数据,今年前10个月,健康险保费突破6000亿元,达6141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高于寿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内人士认为,健康险有望成为人身险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不过,健康险保费增长虽快,赔付增长更快。前10个月,健康险赔付支出达18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对健康险的发展,业界也有一些警示的声音。中再寿险此前发布报告指出,健康险的网红产品——“百万医疗保险”潜在的风险点正在逐渐显现,预计赔付成本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恶化。
长城证券指出,当前,健康险市场增长最快的百万医疗险和终身重疾险的产品费率已发展到极致,健康险的利润空间逐渐受到挤压,需要避免健康险成为下一个“车险”。随着新版《健康险管理办法》出台,健康险将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健康险公司以及在数据和人才方面有优势的公司将长期受益。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证券日报 冷翠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