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0、90后逐渐意识保险的重要性,他们开始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有购买保险的意识固然好,但投保路上有很多套路,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忽悠。今天,小编特别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保险套路,以免大家掉坑里。话不多说,现在进入正题。
一、返还型长期意外险,借保费返还功能骗钱。
返还型长期意外险出事了赔保额,没出意外返保费,听起来没毛病,但保费却比原先翻了好几倍。保险老司机一看就知道这种保险明显是在“割韭菜”。另外,意外险和重疾险、医疗险这类健康险不同,意外险对被保人几乎没有年龄和健康的限制,保费也不会涨价。所以,买长期意外险根本没有必要,一年期的意外险就够用了。
二、大而全的万能保险,保障不全价格还挺贵。
有这样的一种保险,重疾、寿险、意外、医疗啥都保,还自带满期返还功能,一份保险似乎能解决所有的保障问题。
对于那些“懒癌晚期”的朋友来说,他们更乐意购买这样的保险。然而,如此齐全和完整的"万能"保险往往是最大的"坑"。看似啥都保,其实什么都保不全。重疾保障落了轻症,寿险缺了全残保障,意外保障没有意外医疗险。这类保险通常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重疾、身故、满期共享保额,三选一。最重要的是,此类产品的保费很贵,还不如单独购买来的划算。
三、捆绑身故的重疾两全险,重疾、身故仅赔一次。
现在很多重疾险都增加了身故保障责任,既保身故又保重疾,被称为“重疾两全险”。
重疾两全险看起来一险双用,保费比单独买两款产品便宜了很多。但重疾两全险的重疾和身故只能赔付其中一项,也就是说重疾确诊赔付了保险金之后,身故的保障责任就失效了。所以说,捆绑型的保险产品一般都不怎么靠谱,买保险千万不能贪这种小便宜。
四、大肆营销即将停售的保险产品
有些保险代理人为了冲业绩,经常和客户说:“某某产品保障太好,保险公司要亏本停售了,想买的要抓紧时间。”如果有代理人在跟你推荐产品时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要三思。
真正的好产品,保险公司不会无缘无故的停售,那些停售的产品大多都是不好的产品。要么是产品滞销,年累计保费不到100万,销量少于5000件,保险公司主动停止销售;要么是产品违规,某一个条款引起消费者的争议或者某种保障功能违反保监会的规定,由保监会强制下架。
所以,生活中要是有人推荐你买即将停售的产品时一定要留个心眼。
五、重疾险中轻症、特疾保障的病种不全。
重疾险所保障的重大疾病因为有银保监会规定必须包含25种高发重疾,保险公司只能乖乖承保。而轻症和特疾并没有一个官方的保障名单,这就给了保险公司很大的“发挥空间”。很多重疾险所承保的轻症病种不是缺这就是缺那,常见的八大高发轻症只保了几种,保障存在较大漏洞。
还有的特疾保障“注水”现象严重,明明说的是少儿特疾,却加入了很多成人才比较高发的病种,没有对保险做过功课的人,肯定会上当。所以,买重疾险的时候要重点关注轻症、特疾的病种内容。
六、报销限制很多的医疗险,报销障碍多,获赔难度大。
别看有的医疗险保额高,承诺可以报销500-600万的医疗费用。但真到了需要报销的时候,却发现这也不报、那也不报。
有的只保住院医疗,特殊门诊、门诊手术、特殊前后门急诊等门诊医疗费用不在保障范围,只能自己掏腰包。
有的则设定了单项费用限额,比如说每日床位费只能报销500元,超出部分也要自己出钱。
还有的在报销天数上做文章,比如同一种疾病引起的住院,最高只能报销90天。万一得了什么重疾需要长期住院观察治疗,90天肯定不够用。
所以说相比报销额度,投保医疗险时要重点关注其报销范围和限制条件是否合理。
七、只买大公司的产品,小公司产品不好。
很多朋友喜欢去大公司买保险,嫌小公司没有名气、实力不够,担心影响赔付。
之前小编就这一点也多次解释过了,目前,我国没有任何保险公司倒闭的记录,而且再小的保险公司注册资金都是2个亿。就算普通人想开保险公司,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开的起。
大公司的产品之所以有知名度,在宣传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成本最终可能会由消费者买单。小公司因为规模不大,将更多的钱用于产品研发上面,在宣传方面支出的费用很少,产品的价格比较实在。所以,同样的保障功能,大公司的产品可能会比小公司贵很多。
当然,也不能否认大公司的产品就一定不好,产品好坏和公司大小关系不大。选购保险产品时,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产品条款内容。
八、误以为健康告知不重要,不关注健康告知,理赔时容易遭到拒赔。
在购买重疾险和医疗险这样的健康险时,要格外关注健康告知,遵循“有问必答,不问不答”的原则。千万不要听信一些保险代理人的鬼话,认为“健康告知无关痛痒,随便填填就可以了。”健康告知是作为保险公司决定是否承保的依据,不能马虎对待。如果你有既往病史却没有如实告知,出险被拒赔了都没地方说理。
写在最后
保险不是想怎么买就怎么买,没有一定的保险基础知识,很容易买到“坑爹”的产品还不自知。保障不足、漏洞百出的保险或许能抵御一时的“小风小浪”,但当真正的风险来袭时,之前购买的保险,达不到转移风险的作用,最终还是得依靠家庭的经济能力。保险里的学问可多着呢,如果你不知道怎么买保险?那就留言咨询小编吧。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多保鱼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