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新股破发 从激情式追捧走到价值投资阶段

转载 证券日报  2019-12-17 15:55  阅读 737 次

■本报见习记者 郭冀川

虽然主板、创业板都曾出现过“新股破发”现象,但科创板的新股破发还是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12月4日科创板新股建龙微纳(688357)在上市首日的破发。每股发行价43.28元的建龙微纳,当日以44元开盘,最高上冲44.88元,最低下探41.68元,最终报收42.35元,成为第一家上市首日即破发的科创板新股。截至12月6日收盘,该股最新股价为40.80元。

随着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不断收窄,科创板的“打新”热情也急剧降温。尤其是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后,很多投资者对科创板的投资态度更显谨慎和理性。“新股破发情况比较多,不敢投入了。”一位很早就开户科创板的投资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已经从热衷“打新”变为持币观望了。

多种原因导致破发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科创板具有较高的门槛,导致参与科创板“打新”的散户投资者数量远比主板市场少。同时,机构投资者的约束性和投研能力较强,随着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的缩小,继而出现破发现象,机构投资者的“打新”热情也在降温。而担任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因为跟投机制的存在,一旦出现新股破发,将陷入“一上市就赔钱”的窘境。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前因科创板市场火热,买方投资人为了能够入围,在主承销商出具询价后,往往不是根据自身对公司价值的研判去申报定价,而是根据询价的价格确定一个最合适的入围价格,以确保能够最终入围。这种定价结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因此导致新股发行价被不断抬高。“与主板市场新股发行比照23倍市盈率不同的是,科创板新股定价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在卖方市场中自然是价高者得之,一旦新股定价较高,上市后又没有后续资金的追捧,难免就会出现破发现象。”该投行人士分析认为。

A股市场中,新股往往不愁发行不出去,但这种情况将可能在科创板中被终结。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新股破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定价过高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由于初期市场对科创板的预期较高,首批上市的科创板新股普遍大涨,进一步推升了市场预期。随着市场热度的降温,投资者开始更多关注上市公司本身质地和未来成长前景,在定价环节,买方投资人会更加理性,如果主承销商依然给出较高的询价价格,很可能面临新股发不出去的问题。因此,市场预期的变化成为影响新股定价的另一重要因素。

 市场化定价具有修正纠偏功能

科创板新股接连破发,让很多投资者误以为,没有市盈率的限制是科创板新股定价普遍高估的根本因素,最终导致新股上市后不断出现破发现象。

申万宏源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却认为,破发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应该给予科创板更加包容的态度和更加客观的评价。科创板新股大面积破发,反映了前期新股定价过高的问题,随着市场预期的理性回归,为了日后减少新股破发现象,主承销商也会相应降低询价价格,发挥市场化定价机制的修正、纠偏功能,让科创板走得更稳、更远。

“纵观国内外股市,新股上市后破发并不是小概率事件。新股上市价格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市盈率的高低、企业自身的价值判断都会影响到新股定价,但却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存在不确定性,股价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投资人的普遍认可,需要通过市场化机制进一步调节,一些发行价过高的新股出现破发在所难免。”桂浩明表示,破发是对科创板炒作过热的一种反映。

上市首日即破发,意味着“新股不败”神话已被打破,科创板“打新”并不能保证旱涝保收。桂浩明认为,这也是破发的积极意义之一,可促使投资模式的转变。随着破发股票的增多,部分投资人开始冷静看待上市公司的估值,投资那些估值合理的股票,而不是盲目地追高炒作。

11月6日,科创板新股首次出现破发现象。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破发是科创板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对后续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符合甚至高出市场预期的股票才会在科创板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

“科创板已经从二级市场的激情式炒作,过渡到相对成熟的价值投资阶段,这会对一级市场的新股发行定价产生指导和借鉴作用。资质一般或科技实力不够硬的企业,定价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付立春表示,市场化定价原则会修正高估值的定价,科创板出现大面积破发的概率并不大。

“科创板上市公司大多处于企业发展的中早期,未来或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其他市场风险。”付立春分析认为,在投机之风被新股破发刹住后,投资者对科创板股票的投资心态将会更加谨慎和理性。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56112.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证券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