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青年投资理财“三大件”: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

转载 人民网  2019-12-12 16:48  阅读 880 次

“现在我的客户中,80后是主力军,90后也不少,他们的风险意识相对比较高。”一家上市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员王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王女士从事保险营销工作已有17年,深切感受到老百姓对保险态度的转变。“以前跟大家说保险,都会觉得没必要,现在不同了,大家都觉得应该买一份重疾险和意外险,一方面是对以后的生活有份保障;另一方面也是预防意外。

年轻人对保险的“偏爱”,从日前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19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中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在所有用户中,小镇青年通过手机银行购买货币基金和保险的比例较高,分别高出整体水平的4%和3%。

小镇青年是指18岁-35岁年龄段、生活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群。随着高线城市人口红利的消退,各电子金融渠道把目光转向了细分市场和增量市场,其中,小镇青年囊括了庞大的下沉市场和青年群体市场,他们人数众多,既有时间,也有存款,还敢花钱。

另一位在某外资保险公司工作的滕女士,也感受到80后购买保险的强烈意愿。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己的客户中,以80前后、有孩子的家庭为主。“有了孩子之后,责任感更强了,保险意识也提高了。”

滕女士介绍,最新的趋势是,接触网络理财理论较多的90后单身青年,也开始配置保险了。虽然不是一步到位,但愿意拿出一个月的薪水,把基础保障配置好,以解决最大的后顾之忧。

“尤其是那些曾在一线城市读过书或工作过的人,他们的心态更开放,对金融不再恐惧。”滕女士透露,前段时间与在北京上大学时的同宿舍同学聚会时,明显感觉到她的理财意识比留在北京工作的同学还要强很多。

究其原因,滕女士认为,可能回老家就业的同学不需要买房,工作节奏没那么快,有更多时间去学习或考虑理财的事情。“她既有高收益的资产配置,还有指数、定投、债股混合基金,以及银行理财和保险。”

来自东部沿海一座三线城市的诸琦(化名)就是一个典型。

虽然已经超过35岁这一小镇青年的年龄范畴,但他在10多年前就为自己买了一份重疾险。当时,诸琦尚未到而立之年。

“买保险,就是图个心安。谁都不希望自己得病,但要真得重病了,保险还是用得上的。”诸琦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从展示给记者的合同来看,他购买的是美满人生定期两全保险,同时附加美满人生提前给付长期重大疾病保险。两份保险月保费不到500元,缴费10年,保险期限为20年。到期后,除了返回所有的保费,还有10%的收益。他还在另一家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买了几份保险,每年费用总共是3万多元。

“如果有钱,肯定还要追加,算是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投资。” 诸琦说,在自己的影响下,爱人也买了几份保险,加上给孩子买的,一家人每年保险费用近7万元。

来自深圳的杨女士同样购买了多份保险。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自己购买的有重疾险、意外险。另外,还给父母买了医疗险和意外险,但没买重疾险,因为超过60周岁就不能再购买了。这些加起来,差不多需要3万元左右。

“购买这些保险,纯粹是出于给自己有一个保障的考虑。”杨女士说。

从事保险营销工作的王女士建议,年轻人还是要买点保险。“现在很多人,包括明星、运动员,年纪轻轻就得重大疾病,甚至因病身亡、意外身亡的。所以,买份保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来自中国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保险业经营情况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7058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寿险业务20360亿元,同比增长9.5%;健康险6141亿元,同比增长30.3%;人身意外伤害险1015亿元,同比增长10.9%。

除了购买保险,小镇青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也不在少数。

诸琦的爱人就是一位银行理财产品的“铁粉”。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活期,可随时申赎,但收益相对较低;另一部分是定期,期限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收益相对要高一点,到期之后自动还本付息。

“不管是活期的还是定期的,我选的都是风险等级较低的。” 诸琦的爱人说。

受爱人影响,诸琦从今年10月份开始也陆续通过手机银行购买了一些理财产品,虽然购买的不多,但收益相比银行活期还是要高一些。

在采访过程中,他还向《证券日报》记者抱怨:在手机上看好的一款理财产品,经常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了,得反复刷好多次甚至是数十次才能抢到。

一位城商行某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自己所在的营业部购买理财产品的还是以上年纪的人为主,年轻人在完成双录(录音、录像)后,更偏好用手机银行进行操作。

虽然年轻人偏爱理财,但单笔理财购买金额均略低于用户整体水平。《2019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小镇青年对于资金的灵活度要求相对较高,且多用小钱购买理财产品,使用网上银行购买理财平均每笔交易多低于1万元。

来自中部地区的陈女士购买的是货币基金。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购买货币基金主要还是觉得收益要比存银行定期强。另外,货币基金还具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图个安全、稳定。”

前述深圳的杨女士也用手头闲钱购买了货币基金,据她所称,“就是图个流动性好。”

来源:人民网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55814.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人民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