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央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提及了颇受市场关注的CPI与PPI走势、未来宏观经济展望、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等问题。
基金君整理了几大要点供大家参考。
三季度加强逆周期调节
防止通胀预期发散
报告中指出,2019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投资缓中趋稳,消费、就业总体稳定,物价上涨结构性特征明显,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困难挑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主要政策思路有以下几点:
一是畅通渠道,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二是调节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三是精准滴灌,加大结构调整引导力度,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
四是精准拆弹,稳妥有序推进包商银行风险处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五是以我为主,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根据报告显示,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明显提升。当前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长短期、内外部等因素变化带来较多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内生增长动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幅度较大,未来一段时间需警惕通胀预期发散。
全面看待CPI与PPI走势
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CPI与PPI背离一直受到市场普遍关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3.8%,环比上涨0.9%,PPI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1%,两者之间的剪刀差继续扩大。而拉长至年内来看,2019 年以来,CPI 由 年初不到 2%的水平逐步走高至 10 月份的 3.8%,PPI 从 4 月份 0.9%的年内高点 逐步下探至 10 月份的-1.6%。
不过对此,报告中表示,应全面分析、辩证看待CPI与PPI走势。
报告中指出,CPI 同比涨幅走高,结构性特征明显,要警惕通货膨胀预期发散。2019年前十月猪肉价格同比上 涨 29.7%,并通过消费替代效应带动牛肉、羊肉、蛋类价格分别同比上涨 10.2%、 11.7%和 4.5%,是 CPI 上行的最主要拉动因素。此外,鲜菜、鲜果价格在个别月 份受极端天气影响也出现了阶段性上涨,近期已回落趋稳。2019 年以来,除食 品外的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PPI 低位运行,通常反映工业需求偏弱,但近几个月 PPI 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受基数效应影响,并不意味着存在显著的工业品通缩压力。总体来看, 工业品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下行压力,未来几个月随着基数效应的逐步消退,预计 PPI 同比涨幅将回升。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
基础。预计进入 2020 年下半年后,翘尾因素对 PPI 的影响将小于 2019 年且更 加稳定,CPI 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将逐步消退,两者间的差距有望趋于收窄。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 调微调,稳定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促进总体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但不确定因素也不可忽视
提及未来宏观经济展望时,报告提出,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
第一,三大攻坚战取得实质性 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第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逐步发力,金融服 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大。中美经贸磋商重启,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第三,金融风险防控稳妥果断推进,宏观杠杆率高速 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 量和效率逐步提升。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
不过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
报告中指出,第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地缘政治风险依然较大,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
第二,物价形势总体可控,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物价涨幅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状况和市场供求的相对变化。近期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 好发挥,目前我国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但受非洲猪瘟疫情及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较快,消费替代效应导致其他肉禽和蛋类价格也有所上涨,拉动消费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总体来看,猪瘟疫情等 造成的供给冲击尚需一定时间平复,短期内消费物价仍面临上行压力, 需持续密切监测动态变化,警惕通胀预期发散。
未来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加强逆周期调节
谈及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报告中表示,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具体来看,有以下主要六点:
一是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二是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如运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如改革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 成机制,通过 MPA 考核等方式推动银行更多运用 LPR,坚决打破银行通过协同行为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推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以市场化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定价秩序,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 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例如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继续稳步有序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以及不断优化交易、清算和结算等相关制度安排等。
五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如加强金融领域制度建设,增强金融业治理能力;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 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六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作用,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推动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有序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
十大要点整理
未来一段时间需警惕通胀预期发散
央行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三大攻坚战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长短期、内外部等因素变化带来较多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内生增长动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幅度较大,未来一段时间需警惕通胀预期发散。
坚决不搞“大水漫灌”防止通胀预期发散
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
继续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
全面看待CPI与PPI走势 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预计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翘尾因素对PPI的影响将小于2019年且更加稳定,CPI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将逐步消退,两者间的差距有望趋于收窄。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稳定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促进总体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正确看待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
当前,中国仍实施常态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率是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放缓甚至可能下降,但降准放松了流动性约束,增大了货币创造能力,与国外央行量化宽松结束后一度进行的“缩表”有本质区别。
将继续完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的常态化机制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的常态化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发行规模和期限品种,带动其他发行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央行票据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还可发挥重要作用。
继续做好LPR报价和运用工作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做好LPR报价和运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并抓紧研究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金融领域制度建设,增强金融业治理能力。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以金融体系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放宽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市场准入。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将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作用,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推动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有序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中国基金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