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
双方就妥善解决各自核心关切进行了认真、建设性的讨论,并取得原则共识。双方讨论了下一步磋商安排。
受经贸方面利好消息与10月非农就业数据的双重提振,美国三大股指全线大幅收涨,标普500涨0.97%,纳指涨1.13%,并均创历史新高,道指涨1.11%。
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取得原则共识
11月1日晚,刘鹤应约与莱特希泽、姆努钦通话。双方就妥善解决各自核心关切进行了认真、建设性的讨论,并取得原则共识。双方讨论了下一步磋商安排。
这是7天内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牵头人第二次通话,10月25日晚,刘鹤应约与莱特希泽、姆努钦通话。双方同意妥善解决各自核心关切,确认部分文本的技术性磋商基本完成。
这两次通话,商务部部长钟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均参加。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白宫发言人霍根·吉德利30日表示,美国政府仍期待11月与中方敲定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当天早些时候,智利政府宣布放弃主办原定于今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吉德利随后发表声明说,截至目前APEC会议尚无备选地点,但“我们期待在同一时间范围内与中国敲定历史性贸易协议的第一阶段(内容)”。
此前美国政府官员曾多次表示,美方希望在原定于11月举行的APEC会议上与中方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北京时间31日发表声明说,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一直保持密切沟通,目前磋商工作进展顺利。双方将按原计划继续推进磋商等各项工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31日表示,关于中美经贸问题,中美双方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10月10日至11日,双方举行了第13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25日,双方牵头人进行了通话。双方牵头人还将于本周五再次进行通话。目前磋商进展顺利,双方将按原计划继续推进磋商等各项工作。“还是那句话,我们希望双方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找到妥善解决经贸问题的办法。”他还表示,“中美两国元首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着联系”。
市场大涨相迎
受经贸利好和非农数据强劲等因素的影响,美股周五收高,道指上涨300点,纳指与标普500指数创历史最高收盘纪录。
道指收盘上涨301.13点,或1.11%,报27347.36点;标普500指数涨29.35点,或0.97%,报3066.91点;纳指涨94.04点,或1.13%,报8386.40点。
具体来看,苹果收涨2.84%,股价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1.13万亿美元,最新财报显示,2019财年全年净利润552.56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中概股迅雷再度大涨近15%,近两周累涨逾160%,房多多上市首日表现平淡,基本收平。本周,道指累涨1.44%,纳指累涨1.74%,标普500指数累涨1.47%,实现周线四连涨,为2月25日当周以来最长连涨周期。
中美双方磋商的最终目标是停止贸易战
就中美关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时表示,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变化,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走和平发展道路,愿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中美双方应当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坚持协调、合作、稳定的基调,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上透露,目前,中美双方正在加紧磋商,争取就协议文本进行落实,中方对中美经贸磋商的立场原则和目标从来没有发生变化。双方磋商的最终目标是停止贸易战,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
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选择合作,反对 “脱钩”
10月30日,为期两天的“中美关系:为亚洲与世界发展打造共同愿景国际研讨会”在新加坡举行。与会者认为,如果中美关系“脱钩”,不论对中美两国还是全球,都将是一场灾难。中美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对话,推进经贸磋商与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助于促进亚洲和世界的繁荣稳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表示,从历史高度、全球视角和更长周期来看,中美可以合作、应该合作的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双方应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尽早达成经贸协议,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适时恢复此前建立的各政府间对话机制,加强企业、智库、大学、地方间全方位交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主席吴作栋指出,中美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摩擦,会给两国和其他国家带来消极影响,破坏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稳定性。妥善管控中美经贸摩擦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中美两国加强合作对全球意义重大,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只有中美两个大国相互合作,才能引领其他国家共同解决问题。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券商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