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上市公司理财嬗变

转载 中国经营网  2019-09-23 10:46  阅读 1,036 次

中国的亿万富翁有多少?这些地方有钱人最扎堆!
A股上市公司理财思路正悄然生变。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规模已下降三成。同时,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连续18个月下降,高收益的信托产品、私募基金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新选择。

《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Wind 资讯数据统计发现,截至9月19日,共有72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346笔信托理财,总规模达166.46亿元,涉及超过30家信托公司。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要警惕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去年以来,ST丰华(600615.SH)、信捷电气(603416.SH)等多家上市公司因“踩雷”信托理财而造成损失。近期,

更有科远智慧(002380.SZ)被交易所问询,质疑其拟投资的信托产品“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投资风险”。

理财降三成:四家大户投入缩水超百亿

从2010年胜利精密(002426.SZ)购买理财产品开始,上市公司理财遍地开花。至2018年底,已扩展为1311家,理财规模飙升到1.79万亿元,为近五年来的最高点。
然而,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热情退却,沪深两市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家数、持有理财产品数量、认购金额总数这三项指标均同比下滑。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9月19日,年内认购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有1040家,距离去年全年公司总数相差近300家。此外, A股千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并持有理财产品14000只,较去年同期的17000多只同比减少约22%;认购规模合计达8949.0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8万亿元同比下滑约三成。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理财热”降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资金面较为紧张。前几年发行股票往往能够有超募,再加上经营当中的资金冗余,因此会进行闲置资金理财。二是理财收益率出现明显的下滑,导致很多企业对理财的热情有所下降。

近日,普益标准公布了8月份各类金融理财的平均收益情况。其中,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环比下降2个BP(1个BP=0.01%)至4.05%。根据此前的研究报告数据,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连续18个月下降。

“银行理财收益持续走低,主要与今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上半年央行两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加上LPR下行,市场资金利率下降。同时,在强监管下,非标资产缩减,银行理财很难实现高收益。”融360分析师付影分析认为。普益标准也指出,“预计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将继续维持下跌趋势。”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中“理财大户”的认购规模与去年相比亦下滑,且其中四家规模减少过百亿元。

具体来看,截至9月19日,累计购买理财规模超过10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248家,较去年同期的342家相比,减少约27.49%。

截至9月19日,渤海轮渡(603167.SH)、江苏国泰(002091.SZ)、恒瑞医药(600276.SH)累计认购金额位居前三,分别为189.29亿元、140.74亿元和133.74亿元。去年同期,前三位分别为宝钢股份(600019.SH)、天茂集团(000627.SZ)、欧普照明(603515. SH),认购金额分别为490.2亿元、388亿元和199.21亿元。

此外,去年同期认购理财规模前十的上市公司中,除了江苏国泰继续增加之外,其余9家上市公司理财金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其中,宝钢股份由截至2018年9月19日的490.2亿元,下降至今年同期的0元;天茂集团去年同期的388亿元下降至今年的4.06亿元,减少约384亿元。维信诺(002387.SZ)和广汇汽车(600297.SH)的理财规模同样减少过百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上市公司特别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正在成为理财“主力军”。

科创板上市公司容百科技(688005.SH)在上市8个交易日后便公告称,将使用不超过8亿元的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投资金融机构的保本型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协定存款等,使用期限为12个月。

另一家科创板公司方邦股份(688020.SH)也在募资9.79亿元资金后,拟使用额度不超过9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转战信托理财:66款产品年化收益超8%

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共有72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346笔信托理财,总规模达166.46亿元。

历史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选择认购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仅52家,规模约为200亿元;2018年则有8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404次信托理财,购买信托产品合计规模超300亿元。

从季度数据来看,一季度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的趋势较猛,进行了171笔信托理财,规模近80亿元;但二季度开始形势扭转,上市公司进行了128笔信托理财,规模仅67亿元,
三季度以来只有48笔信托理财,规模不到20亿元。

尽管规模有所下滑,但是信托、私募基金等产品凭借其高收益的优势,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新选择。同时,更多的信托公司正开始打开上市公司的市场。

据记者统计,2019年的百多亿元理财涉及超过30家信托公司。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在上市公司中进一步“打开销路”。

其中,中融信托最受上市公司青睐,27家上市公司认购中融信托的信托产品89笔,累计金额达到38.71亿元,占总规模的23.25%;民生信托次之,旗下产品被11家公司进行35笔认购,合计金额16.42亿元。

实际上,中融信托近年来在A股市场的募资战绩一直不俗。2017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陆续40次认购其产品,金额达25.35亿元;2018年共有21家上市公司陆续79次认购中融信托的信托产品,认购金额达38.05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以来38.71亿元的认购金额已超过去年的总规模。

此外,上海信托的“现金丰利”、平安信托的“丰和日利”等现金管理类的信托计划深受多家上市公司的偏爱。其中,上海信托的“现金丰利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延续2017年、
2018年的火爆局面,被兆驰股份连续认购30次,累计购买金额23.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较高。在公布预期年化收益率的275款信托产品中,年化收益率7%以上的产品有140款,占比将近51%。其中,年化收益率8%及以上的产品有66款;9%及以上的产品有12款,最高一款信托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更是超过11%。

根据普益标准最新的信托月报,8月份投资于金融机构、工商企业领域的信托产品收益率略有上升。金融领域、工商企业领域和房地产领域的1至2(不含)年期产品平均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7.89%、8.47%和8.46%。

用益信托网统计数据则显示,2019年以来成立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1.86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18%,较去年同期7.79%的收益率上升0.99个百分点。在今年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收益一路走高的情况下,部分进行信托理财的上市公司亦有所获益。

比如上市公司西安旅游,其在今年上半年通过购买“长安宁-陕西金地置业信托贷款单一资金信托”赚取了约129.83万元的投资利润,而该公司上半年亏损500多万元。
不过,在近万亿元规模的上市公司理财里,信托理财规模占比明显较少。“信托产品在收益和安全性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某信托研究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但产品期限通常较长,流动性不足,与上市公司的理财需求不大契合。因此上市公司投资信托产品的动力还不大。”

“适度购买理财产品,一般要投资于安全性高、流动性好,风险低的产品。”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孔慧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购买后要注意跟踪所投产品的动向,如产品的具体投向,项目运转情况及项目风险情况等。

高风险潜行:“踩雷”信托、交易所问询

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其中,“踩雷”是今年以来大资管行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2018年以来,在金融“去杠杆、强监管”政策下,一方面企业再融资困难、资金面紧张;另一方面刚性兑付被打破,加上之前大量发行的信托产品逐渐到期,各类逾期问题逐渐暴露。因此,上市公司“踩雷”理财产品的事件亦呈现频发趋势。

比如,今年4月,皖新传媒(601801.SH)公告称,公司购买的名为“卡得万利-附回购条款保理资产及权益”的理财产品已出现逾期兑付情形,涉及本金1亿元,存在重大违约风险,预估违约概率为50%。皖新传媒持有的该产品尚未兑付金额共为2.8亿元,除1亿元外,其他未到期产品也存在逾期可能性。

无独有偶,同样为出版行业上市公司的华闻传媒(000793.SZ),也在2018年年报中披露,因三次理财产品“踩雷”,共造成华闻传媒无法按期收回的资金达14.33亿元。
7月18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四方达(300179.SZ)董秘提问,“公司5000万元的理财产品现在是否如期收回?”四方达董秘回复称,公司购买的5000万元良卓理财产品已收回本金100万元,剩余本息逾期未收回,公司已启动法律程序维护公司权益。公司在2019年第一季度已对该项理财计提减值准备2016.42万元。

记者注意到,四方达“踩雷”的理财产品是“良卓资产稳健致远票据投资私募基金”。另外,上市公司中原内配(002448.SZ)和上海洗霸(603200.SH)也“触雷”,前者购买了良卓资产管理的良卓资产银通2号票据投资私募基金、良卓资产稳健致远票据投资私募基金,金额共计1.1亿元;后者购买了良卓资产银通2号票据投资私募基金,涉及金额1400万元。

在去年以来信托产品频频延期或逾期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的信托产品亦出现无法按期收回的情况。

此前记者曾关注并报道,信捷电气投资1000万元购买华宝信托的“华宝宝升宏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但最终出现只收回两成本金的情况。而根据该公司2018年年报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信捷电气委托理财的规模为19.13亿元,未到期余额6.63亿元,逾期未收回金额为798.62万元。

近期,收到深交所针对其购买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问询函。据了解,科远智慧拟使用不超过4亿元自有资金投资风险可控、流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该产品为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7%的信托产品。而深交所指出,“该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投资风险。”8月21日,科远智慧披露了该信托理财情况,并称“前述产品属于低风险理财产品”,且在此之前的信托理财“不存在到期未收回的情形”。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此前上交所在沪市公司2018年年报的审核发现,2018年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行为有所抬头。监管部门发现,其中一种形式是通过看似正常的交易掩盖向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输送利益的实质。个别公司购买信托理财产品,变相将资金转移到大股东,逾期难以收回等。

ST丰华今年3月就因4.8亿元信托理财资金无法收回引起上交所关注。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其控股股东通过该笔信托理财侵占了上市公司资金,并用于偿还其对金融机构的借款。彼时,ST丰华称,“若最终该笔投资无法收回,将对公司产生重大损失”。

“部分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的理财投资需要警惕。”一位非银金融分析师人士对记者分析指出,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但上市公司公开募资的初衷应该是投资主业,用于实体经济。若上市公司理财“过热”或作为长期性投资,则可能导致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对实体经济有所伤害,同时也将投资的资金损失风险转嫁给了投资者。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54084.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中国经营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