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 银行投资端转型

转载 老杨  2019-09-09 10:47  阅读 930 次
自资管新规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路下滑。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零售金融周报显示,8月26日~9月1日这一周银行理财收益率较前一周下降7个基点至4.03%。《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从资产端来看,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对非标债权资产投资一度停滞,且去年以来债券市场的频繁违约导致很多银行风险偏好收紧,配置信用债的要求趋严,导致银行理财“收益上不去”。
另外,资管新规出台以来,银行方面也在积极向净值化管理转型。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提速,全年共发行净值型产品5609只。各家银行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银行净值化产品发行提速,相较2018年末均有所上升。
不过,从净值型产品的发行方来看,国有行和股份行是“主力军”。某农商行人士坦言,目前净值化转型的难度主要在于“思路还没转换”。
理财收益下滑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零售金融周报显示,8月26日~9月1日这一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全线下跌。其中,以货币基金为底层资产的宝宝类理财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下降2个基点;银行理财收益率较前一周下降7个基点,达4.03%。
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保持下滑态势。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告诉记者,理财产品收益下滑主要是资金端和资产端两方面原因造成。“从资金端来看,今年以来,央行采取多项措施呵护流动性,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利率下行,带动银行理财资金成本下降。”
“市场利率快速下行,理财收益率与整体利率下行方向一致,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某股份行资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投资端来看,于康指出,当前转型过渡期,银行资产端仍在持续调整,随着存量高收益非标资产到期,银行难寻合适资产维持产品收益,且在内部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外部局势不确定性加持下,银行理财产品更偏向配置稳健收益资产。
金融监管研究院资管研究部总经理周毅钦向记者分析,资管新规出台以来,非标债权资产投资一度停滞,使得商业银行以往的非标投资优势无法继续发挥,而非标资产在商业银行理财投资资产中又往往体现“压舱石”作用,故资产整体投资收益受到了明显影响。
来自浙江某农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坦言,当前收益稍微高一点的债券,风险较大不敢投;如果从收益角度来考虑,确实是“资产荒”,没有好的资产可以挑了,这也导致了理财端的收益率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债权市场违约乱象使得银行收紧对信用债的投资。广东某城商行资管部人士告诉记者:“行内风险偏好收紧,资产收益比较低,很多资产投不了,收益肯定会降低。目前我们主要配置高评级信用债。”
记者了解到,与此前激进投资债券市场不同的是,部分农商行今年在债权类资产的配置也变得谨慎。中证鹏元金融机构组董事总经理王一峰认为,部分农商行较高的资金来源成本决定了其较高的投资风险偏好。为了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近年来部分农商行加强了主动负债管理,通过发行同业存单、理财产品等方式来做大表内表外业务,相对于普通存款,这类资金来源成本较高,必然要求配置更高预期收益率的投资标的。
净值化转型加快
资管新规出台后,明确了银行理财的转型方向,要求2020年后理财产品全面打破刚兑,向净值型模式转化。《报告》指出,2018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提速,全年共发行净值型产品5609只,并在下半年政策陆续落地后,发行增速显著;银行参与积极性提升,共有160家机构发行净值型产品,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分别发行净值型产品1580只、1457只、1617只、565只和386只,国有行和股份行依然是净值型产品的绝对发行主力。
截至目前,各大银行半年报已经收官。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部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较2018年末均有所提升。
不过,农商行发行净值型产品占比较少。周毅钦表示,小型城农商行现在主要矛盾还是解决理财转型问题。“现阶段城农商行因为地域限制在人才储备、投研能力等各方面都逊色于国有行和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未来在渠道方面打开了城、农商行理财子公司在全国范围线上销售理财产品的可能,而且经过监管许可后,城、农商行还可以把理财子公司的分公司放在北、上、深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为其招揽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体上来说,将会缩小他与头部集团的差距。”
周毅钦同时补充:“城商行、农商行现在理财规模较小,历史包袱少,船小好调头,体制机制、激励机制也会比国有大行更加灵活,所以城、农商行理财子公司走精品化路线,集中资源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相信会有一番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仍是“新老产品共存”。不过,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各家银行需在过渡期2020年底之前完成非标资产的压降,这给银行提出了较大挑战。
理财子公司产品“受欢迎”
截至目前,已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其余银行也在积极筹备理财子公司的开业事宜。从理财子公司发售产品情况来看,投资者认购倍数较高,体现出较高的认可度。
以交银理财为例,交银理财首款产品“交银理财稳享一年定开1号”上架后2天即售罄全部产品额度和追加额度,合计35亿元。据了解,该只产品为1元起售、0费率申赎、风险评级为低风险。从投向来看,这款产品主要投向固收类资产,通过配置非标增厚收益,业绩比较基准为4.2%,比银行理财同等风险评级的固收产品的收益率略低0.03%。
谈到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之所以“受欢迎”,普益标准研究员赵璐认为,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再设置销售起点,使得理财子公司可服务客群拓展。“理财子公司利用这一政策红利,积极拓展理财客户数量,并利用长尾效应实现理财规模提升。未来,伴随理财子公司数量的拓展与跨业竞争的加剧,银行产品线将逐步优化,预计‘1元起购’产品数量会有所增加,并逐步形成理财子公司间、理财子公司与公募基金间的低门槛产品竞争业态。”
从资产端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还较多地集中于固收和偏债产品上,权益类的资产配置较低。于康告诉记者:“当前理财子公司资产配置仍以固收类资产为主,但相比较银行资管部,理财子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更加积极主动,占比更高,且投资向全球市场延伸,同时理财子公司还采取指数投资、量化投资等配置策略,投资手段更丰富。”
光大证券认为,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升和外资机构投资者的进入,A 股作为重要的资产未来在居民财富占比的提升是大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必须要突破的方向是权益类产品。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53779.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老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