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收入比达117%,信用卡债务增6倍,什么掏空了中国家庭?

原创 同话财经  2019-07-09 11:10  阅读 2,292 次

中国人,曾经以爱存钱著称,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对话的故事,非常鲜明的表现了中美两个国家国民在消费与储蓄上截然不同的态度,我国老百姓,一直都有勤俭节约的传统,努力攒钱,省着花钱,有多少钱办多大事情。

而美国老太太可不一样,比较潇洒,追求享受,敢于超前消费,并且敢于负债。

不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物质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而最主要的一点,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都被中国人买走了,是因为中国人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钱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这背后是有中国人消费观念的变化,尤其是中国老太太已经逐步过渡到美国老太太的消费模式。

在银行存一百万元,一年有多少利息?怎样存收益才会高呢?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的储蓄率为44.91%,与2008年最高时的51.84%相比,下降幅度非常大。另外一个层面,就是老百姓的负债却在不断增加。

这就反映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老百姓不仅存的钱越来越少,而且欠的钱还越来越多。

那么,到底是什么掏空了中国家庭呢?

1

怎么衡量家庭债务到底高不高呢?相信很多人都有不同的参考,但是,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推算,那就是你家庭的债务和可支配收入的比较,当你的收入大于债务,也就意味着,你的收入用来还债是够了的,反之,就是你所有收入都拿来还债都不够,这就说明债务压力够大了。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月预测年中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在去年年底就已经达到了117%。

这意味着什么?就是前面所说的,全部收入不够还债的情形。

当然了,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长期债务的问题,比如房贷,当期偿还的压力没那么大,只需要还一部分,也因此,虽然比例达到了117%,很多家庭还是能够维持,也就是这个道理。

多保鱼教你好医保好在哪里

2

除了家庭债务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很难统计到的民间借贷,也形成了家庭债务的巨大压力。

另外,信用卡的规模也不断壮大,很多有房贷的家庭,尤其是许多年轻人,房贷超过收入的一半,甚至超过全部收入,在日常还贷之后,只能依靠信用卡透支生活,而这也使得信用卡的信贷规模不断扩大。

据标普全球评级发布的评级报告,过去6年中国信用卡债务增长了逾6倍,标普分析道,该增速水平让人想到2002年的中国香港、2003年的韩国、以及2006年的中国台湾,这些地区的信用卡热潮最终都是以糟糕的结局收场。

而这些曾经出现了债务危机的地方,与当下的中国,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企业贷款需求减弱,货币宽松,市场竞争激烈,居民消费疲软等等。

3

如果要追问中国家庭存款下降,负债上升的原因,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房价,不断高企的房价。

的确是这样,这些年来,房价不断上涨,买房的赚钱效应,使得广大老百姓非常热衷于买房,将原本多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全部都转换成了房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家庭资产中,房产占比接近80%。

为了买房,人们花光了积蓄,于是存款减少了。

当然,掏光了6个钱包,还是不够付房子全款的,于是还需要贷款,于是,债务上升。

根据前文的报告,房价越高的省份,家庭债务累积的速度就越快。

数据显示,房价每升高1%,就会导致家庭债务额外增加0.53%。

工资越来越高,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为什么?

4

除了买房,还有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有多少钱才敢买多少东西,社会形成了一种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的热潮,尤其是这十年来,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的发展,信用卡的普及,让人们借钱变得非常容易。

信用消费也逐渐成为社会消费主流方式,花呗、借呗、微粒贷、白条,还有各种消费贷款、现金贷、分期贷款等塞满了每一位消费者的手机,只要你愿意,买个西瓜都可以用贷款(花呗或借呗)。

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知道,将钱存在银行里,那仅有的银行利息,无法抵消通胀。于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参与各种金融投资,也因此在过去的时间时间里,兴起了大量以P2P为主的各类互联网投资,当然这其中诞生了许多动辄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的骗局平台,而以支付宝为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成为许多老百姓的主要选择,而这使得大量资金从存款,变成了理财产品。

5

当然了,真正掏空中国家庭的,显然不是理财,也不是消费观念。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挣钱的速度敢不上消费增长的速度,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北京房价上涨了5倍多,北京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7万元,到2018年为6.8万左右,涨了不到3倍,比房价涨幅低很多。

而整体物价也在不断上涨,但收入涨幅却很有限。

所谓的入不敷出,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51369.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