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客户形成风险的九大原因和六大防范措施

转载 信贷风险管理  2019-05-30 16:48  阅读 6,784 次

出品:信贷风险管理,作者:井晓芳

信贷风险贯穿于信贷管理全流程,如何有效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提高资产质量是每个信贷人员面临的必修课,本文从不良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风险两方面分析,归纳总结风险客户共性特征及防范措施,供大家借鉴参考,以更好的防范和规避风险。

一、信贷客户形成风险的原因

1、准入环节把控不严

信贷管理的任何环节都不能流于形式!贷款风险不只是在贷后,大多是在发放前就有问题,贷款发生风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贷前调查不实造成的,客户准入时只考虑形式上的合规,客户经理多以形式上收集、更新客户资料为主要目标,数据的可信度不高,而贷中审查环节往往仅对客户经理的调查资料作形式审查,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疏漏或偏差缺乏监督和制约。

忽视对企业信息进行验证,更缺乏深入了解与分析客户潜在的经营风险和偿债风险,这种操作发生不良的概率非常大,所以说一笔不负责任的贷前调查就有可能导致一笔不良贷款的产生。

2、只注重财务分析,忽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有的企业打开报表,数据靓丽、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都很强,事实上,企业财务造假现象非常普遍,通过虚增存货、虚增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虚增资产,像康美药业甚至连货币资金都造假。有的中小企业承贷能力不足,用数据美化将企业资产规模扩大以获得更多贷款。目前好多银行机构只注重做财务分析,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核实不足,这就像是在地基不稳的基础上盖高楼大厦,财务分析结果好不等于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好,不代表偿债能力强。

3、企业主要结算不在本行 形成裸贷客户

裸贷客户即在本行只有贷款,没有结算或结算较少的企业,有的银行只要求客户满足综合收益,至于结算是否在本行不作关注;裸贷客户不易监控企业流水,难以有效监测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对企业回款、存货、订单等难以掌握,导致风险识别滞后。甚至有的借款企业实际无经营,是壳公司。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客户基本上都是裸贷客户。

4、企业用过桥资金归还贷款

正常的企业生产经营有周期,贷款发放后,企业用来购原料、然后经过生产加工、销售、回款等环节,等还款时经营正常的企业用自有资金归还,然后循环再贷,再生产。如果用过桥资金归还,一方面说明企业回款有问题,或者生产停滞库存积压,或者这笔贷款资金根本没有用来经营,而是用在了其他方面,这些都是可疑的风险点。

5、对关联企业调查不全面,贷款资金涉嫌挪用

企业获取贷款资金未用于主业经营,或者实体企业为壳公司、贷款资金挪用于关联企业其他方面的投资,用于房地产开发或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元化投资,这种情况主要见于民营企业。一旦投资失败,关联企业经营势必受到影响,偿债能力下降,贷款到期后将无力归还,企业投资主业之外的领域是带有不确定性的,所以投资这块要谨慎看待。

6、他行退出的贷款审核不谨慎

他行退出的贷款要特别关注,考虑我们进入后会不会成为接盘侠,会不会成为最后一棒,不要轻易的认为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就高于其他标杆行。他行退出的贷款更应加强风险鉴别,关注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第一还款来源。

7、贸易型企业回款把控不严

贸易型企业每一票融资都对应一票货物,货物销售后的回款便是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对物流及资金流缺乏有效监控,企业货款回笼不及时,或资金回笼后未能有效监控被挪作他用,是发生风险的重要原因。

8、借款企业涉及民间借贷

涉及民间借贷,一方面说明企业资金链紧张,不顾高额利率铤而走险,另一方面说明融资能力较差,难以通过银行等渠道融资,涉及高利贷的企业很少有全身而退的,发生风险的概率非常之高。

9、银行自身内部原因,客户经理风险意识薄弱

以上主要是企业的原因,银行自身内部原因也是很关键的一点,一是基层信贷人员思想上不重视,认为贷后检查不能创造效益,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导致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发现不了问题;或是出于维护客户需要不愿过多揭示风险,为了维护客户,即使知道客户存在某些潜在风险,但是客户经理通常不会如实反映,担心会对客户的续贷产生影响,导致贷后检查内容不真实,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从而埋下风险隐患。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45542.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信贷风险管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