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寻找“失败”基因:揭开多元化“陷阱”的神秘面纱
欧美等国家的企业多元化起步于20世纪20-40年代,60-70年代达到高峰,80年代开始出现“反混合兼并”、“反多元化”、“回归主业”的呼声,“归核化”浪潮涌起,表现为强化核心业务,剥离业绩不佳或不相关业务。经历了80-90年代的多元化扩张热潮后,国内企业也出现了强化主业、消减副业的回归主业浪潮,归核化经营的趋势更加明显。然而,Villalonga(2004)提出的“多元化折价悖论”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实证验证多元化折价,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中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却又非常普遍地存在着,并且目前企业CEO依然热衷于进行多元化并购扩张。目前依然存在的“多元化悖论”与“归核化困惑”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申言之,多元化和专业化之间,企业何去何从?多元化“陷阱”,到底是什么?一般来讲,企业实行无关联或是关联程度小的多元化,不仅使企业经营资源分散,经营管理难度也加大;如果不顾条件盲目地追求多元化,企业将面临巨大风险,甚至出现生存危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多元化“陷阱”。具体来讲,企业多元化“陷阱”,体现在如下几个维度:
第一、企业技术研发能力陷入多元化陷阱。企业的产品优势与服务优势的核心在于技术的支撑。对于产品开发而言,产品优势源于研究和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如果企业的研发资金不够充足,再盲目多元化、分散资金,就会面临危机,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
第二、产品市场竞争陷入多元化陷阱。有些企业错误地认为此领域的品牌知名度,能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彼领域的品牌知名度。然而,先人为主、品牌导向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法则,也许正是这种有效法则,导致了品牌扩张可能的败绩。
第三、企业团队文化陷入多元化陷阱。兼并与重组是多元化得以迅速实现的有效手段。然而,现代企业要求形成良好的团队组织,团队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良好的团队文化、理念是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磨合而形成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团队文化。因此,多元化的购并对企业的团队文化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购并企业与被购并企业的企业文化不相融合,那么,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无从实现。
第四、顾客认知陷入多元化陷阱。顾客对企业产品的认知,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是企业多元化的又一个陷阱。
(三)多元化经营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的辨证分析
1、多元化经营为公司带来的正面效应
第一、多元化经营可以为公司带来范围经济与利润增益。范围经济是指建立在多元化经营基础上而带来的公司经营范围扩大的经济性。Penrose(1959)最早提出公司多元化经营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公司剩余资源。基于公司内生成长的理论,Penrose认为多元化经营是公司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为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中总会存在一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包括厂房、销售队伍等有形资源和商标、销售渠道等无形资源及财务资源等,这给公司提供了进一步扩张和多元化经营的空间,公司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过剩的生产资源和能力并获得范围经济效应。Amit和Livaut(1998)认为,获取范围经济是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特别是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动机之一。当公司的多元化处于较低水平时,多元化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地提高公司的范围经济水平,随着多元化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将会显著地降低公司的范围经济水平,成本节省程度将逐渐降低,二者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然而多元化经营为公司带来的利润增益随多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下降。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信贷风险管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