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楼市,还剩多少接盘侠?

原创 同话财经  2019-05-10 09:58  阅读 1,039 次

这一周的股市,在一系列外部刺激之下,顺利大跌,很多人都被深深的套牢了,还没来得及在一季度股市大涨的喜悦里抽身,就跌入了被套牢的谷底。

和朋友们谈论股市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观念,人们都说,买股票,其实应该买的是公司的未来价值,是公司经营带来的利润增长和公司增值,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股民,都渴望在短线炒作中,赚取股票上涨带来的价值,或许,这就是“炒股”的来历。

高房价利好了谁?又伤害了谁?

然而,既然是“炒”,那怎么实现“炒”的收益呢?那就是得找到最后的接盘侠。

或许大家还记得,在前几年的大跌行情里,几度熔断,很多人赚了很多钱,可是,当在大跌形势下,挂了单根本卖不出去,有人直接从盈利五成变成亏损五成。只是因为,基本没有人接盘,在暴跌行情之下,恐慌情绪蔓延,基本没人敢再买进了。

在周一早晨,很多股民都说,早上一开盘就挂了较低的价格,想减仓或者清仓,但是,根本就卖不掉。而这让我们想起了楼市里从暴涨到暴跌的故事。

前几年,京城楼市暴涨,动辄几万元一平米,稍微好一点的楼盘都要超过十万一平米,但是即便房价不断创新高,人们买房的热情,依然不减,炒作热情高涨,买房基本靠抢,买二手房需要求着中介,要想快点买到房子,不给中介业务员送点东西,请他们吃饭喝酒,是根本不可能的,甚至很多人需要在正常的中介费之外,给业务员另外提点。

高房价利好了谁?又伤害了谁?

对于很多在北京上班的外地人,也很想参与到这一波行情之中,但是,面对高昂且依然不断上涨的房价,他们只能望房兴叹,真的是掏光六个钱包,也凑不够首付,最主要的是,买房之后高昂的按揭支出,也难以维持。

于是,环京的很多楼市成了第二选择。而实际上,环京的很多楼盘,也将这些想炒房、但实力又不够的外地进京务工人员当成了主要的营销对象,各种楼盘直通车,与各类组织合作的看房团,接二连三。

小李便是庞大的看房团中的一员,2017年初,在众多炒房者的怂恿之下,她和几个同事一起,在燕郊以3.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90多平米的房子。

随后,楼市火热,一度有所涨价。

但是,一年多以后,燕郊楼市进入了冰封期,从火热到寒冬,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燕郊楼市暴跌,房价腰斩,昔日火热一场、车水马龙的楼市一条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曾经繁华的燕郊,来来往往穿梭的看房客,外地炒房客的车辆,都不见了踪影。

五十城租售比曝光,哪些城市房价透支严重?

在房价大跌之后,小李曾经到燕郊去看过一次,试图将房子挂到中介去看看,到底还能卖多少钱,可是,她请了半天假,在燕郊的街头,只找到一家中介门店是开门的,而且几乎没有人去问津,她说想将房子挂牌出售,值班的中介店员告诉她,如果你真的想卖,那价格就要足够低,否则不可能有人买的。

实际上,在那个阶段,像小李一样经历房价从高峰到低谷的人,不在少数。

大家都知道,国家一直以来都提倡“房住不炒”,然而,在实际的市场中,就如同股票投资被说成“炒股”,房产投资也成了“炒房”,可是,楼市与股市的区别在于,房产的流动性严重不足,而且交易便利性极差,因此,其是否好出手,与各方面因素相关。

尤其是当市场下行的时候,从炒作的角度来看,想找人接盘,真的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燕郊是一个特例,很多地方的房价不会像燕郊这样暴跌,而且燕郊在暴跌之后,也逐渐探底回升,可是,从当下的楼市来看,对于广大炒房客来说,到底还有多少接盘侠呢?

将房子卖了五百万,存在银行,靠利息能过日子吗?

曾经有不少“专家”都认为,放心好了,还有3亿农民要进城,他们要买房,于是,他们会成为最大的接盘侠群体,真的能吗?让他们成为接盘侠,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他们真的愿意进城;第二,他们真的愿意买房;第三,他们真的有能力买房。

很多人都认为,前面两个很好满足,但是第三点呢?不仅现在房产拥有量已经达到户均1.1套了,基本有能力在城里买房的农村家庭,都买过房子了,而现在没买房的,让他们进城,他们还是买不起。因为房价已经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水平了。

那么,城市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呢?刚需和上面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几年前房价不高的时候买不起房的,指望房价涨了几倍后他们就买得起了吗?改善型需求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需求都是有的,但是是否有购买力做支撑,这就值得去考量了。

综合来看,房价高涨,远超过了人们收入的正常增长速度,因此房价与收入的背离越来越远,这也就意味着人们买房的难度越来越大,真正能买得起房子的人也越来越少。

因此,这也是国家要坚持“房住不炒”,严厉调控,并且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房建设的的主要初衷。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42238.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