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的技术论(二十五):基于风控逻辑下中小企业信贷技术的创新刍议!

转载 信贷风险管理  2019-05-04 09:50  阅读 6,482 次

7、网络信贷形成冲击

在金融脱媒化和互联网金融化的挑战下,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的角色正在被弱化。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富人金融向“草根”金融转变,大企业金融向普惠金融转变,加速了金融“脱媒”,进而促使金融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基因式”的变革,有力地推动金融业向扁平化、虚拟化、网络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创新。传统的银行信贷正在面临来自互联网的信贷业务冲击。例如,京东白条、阿里小贷、花呗、微粒贷等新型的互联网信贷,正在逐步颠覆传统银行对客户的信贷支持方式,构成强力的业务冲击。互联网金融化对于商业银行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商业银行可以借势对信贷技术进行革新与升级。

8、信贷技术有所滞后

传统的信贷技术体系也过于“僵化”,缺乏足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信贷技术的发展本身也容易滞后于变化发展的信贷业务实践。随着中小企业信贷实践的不断推演,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贷技术必然会在中小企业信贷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升级、改造,最终实现技术的创新,达到技术进步服务于社会需求的目的。商业银行应当及时把握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中小企业的客户需求、融资规律、风险特征等内容,积极开展创新工作,确保信贷技术的与时俱进,不断革新。

二、拥抱“趋势”:以大的“格局观”看清楚信贷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发展趋势

风控逻辑的“落脚点”,要落在风险可控下的业务可持续性发展上面,体现信贷经营的趋势性要求,具有大的格局观。商业银行要以大的“格局观”看清楚信贷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发展趋势。信贷技术创新的“可能性”的基本逻辑,就是探讨信贷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信贷技术的创新?一般来讲,影响中小企业信贷技术创新的因素很多,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信贷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分析。

一、宏观维度

信贷风险的技术论(二十五):基于风控逻辑下中小企业信贷技术的创新刍议!

1、互联网金融化下的金融科技进步

1998年12月成立的贝宝(PayPal)公司被认为是最早创立的 P2P 网络支付模式,开创了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随着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传播,我国互联网金融也春笋般的发展起来。1999年我国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首信易支付诞生,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开始。2007年,我国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产生。随后,电商网络信用贷款、众筹融资、虚拟货币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继问世。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是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最具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业态,特别是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被誉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谢平等(2012)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第三种”融资模式。马云(2013)认为,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传统金融机构则是金融互联网。吴晓灵(2013)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工传递金融信息,办理金融业务,构建渠道,完成资金的融通。关于“互联网金融”内涵的探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技术的巨大挑战与机遇。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41853.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信贷风险管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