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显示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1+N”中小企业新型信贷模式。中小企业新型信贷模式的“新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重非财务因素分析,轻财务报表依赖,强调“软信息”的搜集,充分运用关系型信贷技术来创新信贷模式。这类信贷模式常见的有关系型贷款信贷模式、地缘信贷模式、扫街信贷模式等。二是重担保方式创新,轻资产持有担保,通过引入担保公司、行业协会等,创新担保方式。这类信贷模式常见的有集群联保联贷信贷模式、“协会+公司+联保+银行”信贷模式等。三是重批量开发,轻个体审批,通过对产业链、供应链、商圈、行业协会的中小企业群进行情景化考察分析,实现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批量化叙做,而不是孤立的看待某个作为“个体”的中小企业,通过对处于产业链、供应链、商圈、行业协会的中小企业产生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分析,掌控企业的“软信息”,进而为集群批量叙做业务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实现“1+N”信贷模式的突破。中小企业新型信贷模式,本质上是建立在软信息基础上的“1+N”信贷模式的多元化创新形式,而这种信贷模式本身并不排斥传统的信贷技术应用。这类信贷模式常见的有“信贷工厂”信贷模式、供应链金融信贷模式、“圈链会”信贷模式等。
2、“五大”指标:区域产业集聚质量指数的信贷分析逻辑体系
毋庸置疑,区域景气指数的重点是反映区域经济规模及其增长速度,而区域产业集聚质量对区域信贷风险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如图所示,区域产业集聚质量指数由“五大指标”组成,即区域内产业集群企业的整体的销售利润率、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销率、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报酬率。
(1)销售利润率:探究区域内集群企业的获利能力
区域产业集聚质量指数的第一大指标就是销售利润率。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分析区域内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销售利润同销售收入的比率,进而衡量产业集群企业每单位销售收入能带来多少销售利润,探寻区域内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通过区域内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水平的测算,商业银行可以较好地评价区域产业集群的企业的经营效益。可知,销售利润率是银行衡量区域产业集群质量的最为基础的指标之一。一般而言,区域内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越高,区域产业集聚质量较好,区域内企业的整体还款能力越好,区域信贷风险也就更加可控。
(2)相对劳动生产率:反映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生产技术先进性
区域产业集聚质量指数的第二大指标就是相对劳动生产率。商业银行需要理解“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基本内涵,即目标区域内企业单位员工新创造的价值数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地区的相对技术水平。一般而言,相对劳动生产率越高的行业,说明该地区生产技术越先进,劳动生产效率越高,经济增长质量越高,区域产业集聚质量较好,区域的信贷风险也就相对较低。
(3)产品销售率:衡量区域内产品的市场需求程度
区域产业集聚质量指数的第三大指标就是产品销售率。商业银行通过测算区域内企业的产品销售率,进而衡量目标区域内企业的产品供求状况。从计算公式上看,区域内产品销售率=区域产品销量/区域产品产量。当该指标处于较高水平的时候,表明产品市场的需求旺盛,区域内集群企业的未来市场前景看好,产品受到市场的认可,需求量较好,带动企业的可持续生产和经营,区域的产业集聚质量相对较好,有利于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授信投放工作。
(4)资产负债率:反映区域内企业的融资渠道的宽窄程度
区域产业集聚质量指数的第四大指标就是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了区域内企业的平均负债水平和长期偿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银行债权在该地区承担的系统性风险。如果区域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表明区域内企业过于依赖负债经营,并且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发展潜力受到限制,区域产业集聚质量较差,商业银行的区域信贷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对于区域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特定区域,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信贷风险的地区信贷限额管控,从源头上控制地区的信贷风险问题。
(5)总资产报酬率:凸显区域内集群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区域产业集聚质量指数的第五大指标就是总资产报酬率。该指标旨在体现区域
内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其中既包括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包括银行收息和财政税收方面的综合情况,是商业银行考察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指标。从计算公式上看,总资产报酬率=(企业利润总额+利息支出)/企业资产总额。一般而言,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区域内集群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好,越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区域信贷风险管控。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信贷风险管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