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的技术论(四十三):全流程风险管理视角下,申请欺诈的反欺诈风控技术

转载 信贷风险管理  2019-04-30 22:40  阅读 5,545 次

(三)严把信贷审查关:从“逻辑校验”维度开展反欺诈风控

审批环节排查申请欺诈的核心要点在于发现“不符”情况。这种不符情况可能表现在企业提供的资质证明材料与真实证明材料特征上的不符,也可能表现在客户提供信息与真实信息的不符,或信贷申请人身份的不符。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运用“交叉检验”的信贷技术,开展“逻辑校验”,进而识别企业的申请欺诈风险。逻辑校验主要体现为贷款材料的真伪判断和企业客户的身份识别两个层面上。交叉检验是判断客户提供信息真实性的关键方法。在判断客户提供的信息时,根据不同的渠道获得的信息,多角度的相互检验,看个信息之间能否相互支撑并满足他们的逻辑性。交叉检验是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向客户的员工,邻居,或者根据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等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客户信息的真实性。例如:要客户的周现金流、月现金流、季度现金流等信息,分别计算日均值、周均值、月均值等信息看是否具有稳定性,同时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并用日均值分别检验周均值和月均值的合理性。同时可以检查客户的记账凭证,自己计算上诉数值看是否存在造假的嫌疑。在企业信息的逻辑校验方面,银行可以分析企业提供信息是够存在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例如,有的企业有淡旺季,但是提供的电费在淡季并没有明显下降,这就是明显造假。同时,银行还可以把企业提供的信息与银行掌握的信息进行逻辑校验。例如,有的企业隐藏部分贷款和对外担保信息,银行通过人行征信可以验证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银行还需要加强与外部信息的对比校验,树立大数据信贷思维,分析企业信息和身份的真实性。例如,银行通过外围调查,可以打探到企业的真实情况,分析企业“冒名贷款”的可能性。

(四)严把授信执行管理关:从“合同”管理和“放款”管理两个维度开展反欺诈控制

商业银行开展信贷反欺诈,必须高度重视“合同”和“放款”两个环节的风险管控。合同是借贷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凭证,银行贷款审批人的意志和风险管理要求大部分是通过合同来体现与实现的。要强化依合同放贷、管贷的意识,根据不同信贷业务品种和不同信贷客户设计制定制式合同文本。合同选用、主从合同搭配、合同填写必须正确无误、要素齐全。合同签章必须真实规范,没有法律隐患。合同审查必须程序到位,正式签订前由放款审核岗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由法律部门进行预审。放款管理是银行向借款人提供资金并正式发生信用关系的重要关口,是银行对客户授信实现之前,对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内容和信贷正本文件进行再审查的最后一道程序。抓好放款管理必须规范放款处理流程,全面实施信贷作业监督审核制度,确保严格落实信用发放条件、完善抵质押担保手续和信贷档案,严禁违反审批人意志发放信用。要建立信用业务放款分层审核制度,明确商业银行各层级的审核权限,所有信用业务未经放款审核岗审核同意不得实施。此外,还要加强对放款环节的检查监督,报告放款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处置放款环节发生的风险事件。

(五)严把贷后管理关:从“持续性”维度排查申请欺诈

在贷款发放后,商业银行仍然需要对申请欺诈进行持续排查。其一,申请阶段无法确保100%排除信贷欺诈,有时候申请欺诈到贷后管理阶段方能发现。其二,随着商业银行金融数据的不断积累,会从其他新申请上发展欺诈风险点,关联出已经核准的信贷客户。可知,申请欺诈的排除,不能仅限于贷款准入和审批阶段,在存量管理及逾期清收的过程中,也需要“持续性地”对申请欺诈进行风险排查,总结欺诈模式,及时反馈到销售和审批端,从而实现信贷反欺诈的全流程、循环式、良性化的信贷风险管控。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阶段需要坚持“持续性”观察的信贷原则,重点考察企业的违约情况,强化信息关联排查,通过不间断地考察企业的信贷履约情况,验证企业信贷申请的真实意图和欺诈因素。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信贷风险管理,如需转载请关注信贷风险管理(xdfxgl01)公众号获取授权。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41369.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信贷风险管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