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的技术论(四十三):全流程风险管理视角下,申请欺诈的反欺诈风控技术

转载 信贷风险管理  2019-04-30 22:40  阅读 5,546 次

1、企业冒名贷款的主要特征:第一、名义借款人和贷款实际使用人不一致。一是冒名贷款。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办理农户贷款时,在名义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虚构或采取不正当手段,借名义借款人的信息资料取得贷款。二是借名贷款。借款人在征得名义借款人同意并取得相关企业信息资料的情况下,以多个借款人名义取得多笔贷款,获得较大贷款额度。三是假名贷款。部分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混乱,为完成收息任务,虚构借款人名义和个人资信等信息资料,违规放贷。第二、贷款种类规定的用途和实际用途不一致。一是A企业贷款,B企业使用,贷款资金被投放到不适合贷款的企业经营。由于部分企业因贷款所需手续不全,无法以自己名义取得贷款,采取用其他企业名义从银行取得贷款。二是以贷还贷、以贷结息。有些企业贷款的目的不是用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而是为了归还其他银行的贷款和利息,形成“以贷还贷”的问题。三是转移贷款用途,贷款投向违规。有些企业以冒名贷款方式取得贷款,转移贷款用途投向于产能过剩行业或禁止性行业。第三、抵押贷款少 ,贷款质量差。冒名贷款发生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县域,由于县城乡镇企业的土地房屋一般无相应的土地证和房产证,办理抵押的手续相对较为繁琐,造成顶冒名贷款基本以保证人担保的形式发放。

2、企业冒名贷款的主要原因分析。冒名贷款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社会因素、体制问题,也涉及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模式,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制度不健全是形成冒名贷款的基本原因。部分商业银行反欺诈风控制度不够完善,信贷经营管理模式相对粗放,导致冒名贷款得以滋生和存在。第二、制度执行不严格是形成冒名贷的直接原因。制度执行不力,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规办理、违法操作是形成顶冒名贷款的直接原因。例如,有的银行“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发现问题没有引起重视,为顶冒名贷款的发放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三、信贷人员素质不高和风险意识淡薄是冒名贷款长期存在的内在原因。有的城商行员工素质相对较低,风险意识不强,为了业绩和利益会助推冒名贷款的产生。第四、内部监督缺失是冒名贷款泛滥的重要原因。部分商业银行对于冒名贷款的内部风控检查监督力度不够,甚至有所缺失,是导致冒名贷款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全流程风控:申请欺诈的反欺诈风险控制

从内涵上讲,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建立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信贷经营过程分解为若干重要环节,科学设定各环节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进而实现信贷风险控制的目的。申言之,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把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审慎、规范、稳健的经营理念和精细化的办事文化运用到信贷流程管理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全流程的信贷风控,具有整体性、层次性、过程性、精细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的主要表征。具体到申请欺诈的风险控制,反欺诈需要开展如下全流程控制:

(一)严把贷款准入关:从“行业、区域、客户”三个维度防范申请欺诈

1. 行业准入。“隔行如隔山!”申请欺诈的反欺诈风控,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行业准入分析。行业准入管理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行业分析研究要到位。要对客户所处行业开展前瞻性的分析和研判,包括借款人所处行业的成本结构、行业集中度、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行业整体竞争等情况,综合判断该行业对借款人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积极介入符合产业规划要求、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从严把握“两高一剩”行业,审慎进入传统行业和进入壁垒较低的行业。二是行业政策管理要到位。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细化行业信贷指引,明确信贷准入和信贷退出标准,对行业内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三是行业限额管理要到位。对“两高一剩”、发展前景一般或潜在风险较大的行业,要前瞻性地核定并控制行业授信总量,客户用信总额不得突破行业授信限额。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41369.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信贷风险管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