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慌不慌?瑞幸咖啡赴美申请IPO!亏了22亿仍“疯狂烧钱”,为啥?
导读:成立才一年多,瑞幸咖啡就启动了上市步伐,要为挑战星巴克的大力扩张注入新鲜资本血液。
当地时间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拟最高募资1亿美元,寻求以LK为代码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的4月18日,瑞幸咖啡还获得了1.5亿美元B+轮融资,由贝莱德集团领投,投后估值29亿美元,至此,该公司已获得4轮共超过5.5亿美元的资金补血。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朱英子、綦宇
编辑丨张星、张伟贤、刘巷
部分内容来源 华尔街见闻(李丹)
瑞幸咖啡要在美股上市了?
当地时间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拟最高募资1亿美元,寻求以LK为代码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股权架构 图片来源:招股书股权架构 图片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披露,自2017年10月第一家试运营门店的落地,到遍布中国28个城市2370家直营店的铺设,瑞幸咖啡只用了1年半的时间;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累计交易客户数达1687万人次。
而星巴克在进军中国市场19年之后才开设了3400家门店。星巴克2018财年年报显示,截止去年9月30日,星巴克在中国拥有3521家门店。英国《金融时报》称,与星巴克不同的是,瑞幸的许多门店并没有座位,这也使瑞幸能更快扩张。
门店分布 图片来源:招股书 门店分布 图片来源:招股书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就开店数量来说,瑞幸咖啡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成长最迅猛的咖啡零售商。
瑞幸咖啡开设的门店分三类,自取式门店(Pick-up Stores)、休闲式门店(Relax Stores)、配送式厨房(Delivery Kitchens),其中自取式门店占据了91.3%的份额,这也是瑞幸的战略重点。
招股书称,随着自取类门店的增加,顾客可以更方便地从附近门店自取,因此对配送的需求通常会下降,2018年1季度配送订单占总订单的61.7%,而在今年同期该占比下降到了27.7%。
瑞幸咖啡的提货点通常位于咖啡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如办公楼、商业区和大学校园,这些商店的面积一般只有20㎡-60㎡,座位有限,这样的店面设置让其更接近顾客,并通过低租金和装修成本迅速扩张。
招股书显示,2019年1季度,瑞幸咖啡的营收为4.79亿元,同比增35.94%,净亏损5.52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了4.20亿元;2018年全年,瑞幸咖啡的营收为8.41亿元,净亏损16.19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及天使投资人的净亏损达31.90亿元。
从财务数据看,瑞幸仍在亏损,持续疯狂烧钱,但从融资情况,瑞幸一点“不差钱”。
不久前的4月18日,瑞幸咖啡还获得了1.5亿美元B+轮融资,由贝莱德集团领投,投后估值29亿美元,至此,该公司已获得4轮共超过5.5亿美元的资金补血。
贝莱德领投1.5亿美元“输血” 瑞幸咖啡
4月18日,瑞幸咖啡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获得了1.5亿美元B+轮融资,由贝莱德集团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投后估值29亿美元,是A轮融资投后估值的近三倍。
值得注意的是,贝莱德目前是星巴克第二大股东(6.58%),也是最大的主动投资人。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瑞幸咖啡正在寻求赴美上市,而来自美国顶尖投资机构的入局,将在这一道路上提供有力帮助。
和已经趋于饱和的美国咖啡市场不同,中国的咖啡市场存在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足以容纳下除了星巴克以外的另一家连锁咖啡企业。
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2017年我国咖啡馆行业总销售规模 1024 亿元,2011-2017年复合增速达13%,未来将持续快速发展。而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受益于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咖啡文化的逐渐渗透以及咖啡更强的消费粘性。
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因的成瘾性注定咖啡有着更高的消费频次。一旦咖啡文化渗透,很容易见证人均消费量的提升。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整体来看,中国的连锁咖啡行业还处在初始阶段,未来数年还会出现每年超过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
因此,在投资人眼中,贝莱德的投资属于典型的“投资赛道”策略,而瑞幸和星巴克同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咖啡赛道上奔跑。
上海财大商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钟鸿钧向本报记者表示:
“可以看到,咖啡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是投资中国咖啡连锁的重要理由之一。”
“从贝莱德的角度看,他们投资的星巴克在中国成功地教育了市场和用户,而更好地去分享中国咖啡市场蛋糕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去投资中国的咖啡连锁企业。”
目前阶段,瑞幸咖啡的市场规模和门店数量,还远远未达到一个成熟连锁咖啡企业的要求,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保证门店扩张和品牌营销,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规模,形成先发优势。
而对于贝莱德来说,瑞幸是目前中国最合理的投资标的。“一年多的时间建成2000家门店,成为中国第二。”钟鸿钧说,“强执行力的团队,是贝莱德选择投资瑞幸很重要的另一个原因。”
获得投资之后,摆在瑞幸咖啡面前的,依然是在快速扩张下的品质管控、门店管理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在运营上花更大的精力。
扩张节奏飞快
从宣布A轮融资至今,瑞幸咖啡的融资节奏飞快:2018年7月,瑞幸咖啡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的A轮融资;12月,宣布获得了2亿美元的B轮融资,如果算上2018年4月份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瑞幸已经获得了4轮共超过5.5亿美元资金。
这样密集的融资节奏在行业内绝无仅有,充足的“弹药”让瑞幸咖啡拥有大量资金“烧钱”扩张。瑞幸咖啡方面告诉本报记者,截至4月15日,瑞幸在全国已经入驻40座城市,今年前4个月入驻城市就达到了18座。
快节奏的融资、大幅度的扩张,瑞幸咖啡的“高歌猛进”也让公司估值快速上升,从2018年7月A轮投后估值10亿美元,到本轮投后估值29亿美元,9个月时间增长了近两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获得B轮融资时,曾有媒体报道称瑞幸咖啡9个月亏损超8亿元。彼时,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兼CMO杨飞在今年1月份的战略沟通会上表示,通过补贴快速占领市场是瑞幸的既定战略。
“全年的亏损将会远大于这个数字。”他说,“短期时间内,用户补贴是占领市场的既定战略,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仍需要采取补贴策略,但会适度调整力度。”
在上述战略沟通会上,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宣布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2019年新开店2500家,总计达到4500家,从门店数量和咖啡销量上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第一。
也是因此,依靠快速大规模开店的策略和补贴的做法,引起了媒体和业内人士的质疑,担心瑞幸咖啡会像其他依赖补贴的互联网公司一样,在补贴退坡后出现经营危机。
杨飞表示,目前瑞幸咖啡的模式在“盈利模式(每单赚钱),补贴模式(先博后约),营销模式(自有流量池)上想得很明白”。而咖啡市场的竞争对手普遍比较“温柔”,没有单车、网约车等那么残酷的竞争环境,因此从补贴的量上来看,也远没有那么夸张。
钟鸿钧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瑞幸的商业逻辑,有其值得深思的地方。
“这不是一个存量市场,和日韩人均360杯的年消费量相比,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他说,“激烈但健康的市场竞争,不仅有利于生命力强市场适应能力强的企业发展,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