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消息传来,楼市将会如何走,没买房的要注意了!

原创 同话财经  2019-04-14 10:22  阅读 1,035 次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楼市的消息非常多,而且几乎都是非常重大的消息,与广大购房者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也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再加上近期楼市的回暖,不少炒房客们又蠢蠢欲动了,然而,对于广大购房者来说,一定要看清楚这些消息背后传递的信息,以及预示着未来怎样的走向。

楼市转向?专家:未来20年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

一、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抢人大战进入拼实力阶段,楼市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对楼市第一大影响的文件,无疑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该文件指出,要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超大特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具体来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这意味着,领门槛落户的时代,真正到来。此前很多城市都放开了落户限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抢人,为何那么多城市热衷于抢人呢?这背后的原因,大家都能理解,不仅仅人才是代表着城市的未来,而还有另外一点,每一个外来的人口,都是一个潜在的购房需求,这一点,从上一轮抢人大战胜出城市西安就能看出来。

然而,除了一线城市之外的大中小城市,户籍限制基本全面放开之后,户随人走将成为现实,这就意味着,过去那种以购房资格为诱饵的抢人方式显然行不通了,人才的流动将变得更加自然和频繁,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将由政策层面转为实力层面,看城市的产业发展能力,配套能力,公共服务能力。

这就使得吸引力强的城市将会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人才流出的城市流出也将更加严重。这就会使得未来楼市分化将更加严重,楼市的热度与人口流入流出将直接相关。

楼市转向?专家:未来20年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

二、第一批八个城市“限售令”到期,将有3439万平米 “解冻”房源待入市。

自从2017年3月24日厦门率先出台“限售”政策,新购房一律获得不动产登记证2年后方可上市交易,随后很多城市都推进了类似的政策,广州、福州、青岛等地跟进,最终蔓延到全国60多个城市。

在厦门之后,推出限售政策的有,福州2017年3月28日、青岛2017年3月30日推出,限售期限均为取得不动产权证2年。2017年3月31日,广州推出限售,自取得不动产权证起,居民2年、单位3年限售;常州2017年4月9日推出限售政策,东莞、扬州在次日推出限售,海南在2017年4月14日推出限售,居民家庭2年,法人单位3年;济南2017年4月19日推出限售,限售期限均为取得不动产权证2年。

根据克而瑞新房成交数据显示,出台“限售令”后的6个月内,青岛成交817万平方米、广州成交431万平方米、东莞成交328万平方米、济南成交326万平方米、常州成交290万平方米、珠海成交107万平方米、厦门成交60万平方米。据此计算,8个城市,面临限售解禁的房屋面积将达到3439万平方米。

限售的目的,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抑制炒房,二是平抑房价。你买了房子,不让你卖,这种短期炒房行为就很难,另外,要空置房价,单纯的限制价格措施很难达到市场效果,于是,通过限售的方式,减少交易,价格波动就自然会小。

而当这些限售政策2年到期,第一批限售的房屋将逐步突破销售限制,这会大大增加市场房源的供给,会给楼市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你放手一搏的年纪,却被房贷捆住了手脚!

三、央行新版征信即将推出,共同贷款将上征信,离婚买房或将不可能。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试运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能将于近期正式上线。这意味着,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时代真正来临。

新版征信中的变化,对购房者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个最主要的变化是,共同贷款会体现。在老版本的征信中,夫妻双方共同还款,男方主贷,女方征信不体现负债。在新版征信中,只要作为共同借款人,双方征信均体现负债。

这意味着,夫妻双方所购房屋,离婚后,非主贷人征信仍会显示有房贷和负债,再次买房属于有房有贷,首付80%,离婚后无法低首付购房。

这意味着,以后离婚买房将变得不太可能。

从以上三点消息来看,未来的楼市分化明显,但是从调控的角度来看,整体是没有放松的,稳楼市的基调并没有变化。对于没有买房的人,从上面的变化中,首先,买房一定要看人口的流向,选择好合适的城市;其次,对于限售政策到期的地方,要关注市场楼市库存,如果库存过大,一定要慎重;第三,以后炒房和投资投机的机会越来越小,“房住不炒”的理念是基础,因此,如果是纯粹的投资,还是要慎重。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40362.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