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楼市放大的居民财富,一旦房价下跌了会怎样?

原创 同话财经  2019-03-15 12:01  阅读 1,096 次

自从去年底以来,关于楼市的声音就明显的分成了两个方向,有一部分人强烈的坚持楼市要退潮,因为房价已经很高了,高房价不仅吸附了居民的购买力,而且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而另有一部分人,鼓吹楼市对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并说,房地产本来也是实体经济,房价的上涨,让居民财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房地产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还需要依靠房地产来继续发展。

当然,对于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不去说谁对谁错,而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说,各方都有其理由,只不过,是因为都站在各自利益团体的基础上,分析和结论都不是站在客观的基础上,因此才会形成相对立的结论和观点。

靠楼市放大的居民财富,一旦房价下跌了会怎样?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老百姓看上去都很有钱了,为什么是看上去很有钱呢?因为现在城市里的家庭,只要你有一套房子,你的家庭资产就是超过百万了,而一二线城市基本上都在五百万以上,资产过千万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资产是资产,有没有钱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文章,在一线城市拥有几千万的房子,却只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过着清贫的日子,想变现房子去改善生活,却又担心没处可住。

根据瑞士信贷发布的《2018全球财富报告》,截至2018年年中,中国家庭的财富在过去的12个月里增长了2.3万亿美元,总值达到52万亿美元,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西南财经大学发表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家庭的户均总资产规模161.7万元。

不过,根据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家庭财产中,超过77%都是房地产,这说明了什么呢?中国老百姓的家庭财产的上升,与房价的上升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如果不是房价上涨的那么快,或许,家庭资产就不会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觉得自己那么有钱。

靠楼市放大的居民财富,一旦房价下跌了会怎样?

然而,从这个数字里,我们还能看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过去的这些年里,老百姓挣到的钱,都变成了房地产,也就是形成了家庭资产77%的积累,实际上也是这样,过去的这些年里,绝大部分家庭的收入,都投入到房地产当中了。

而对于更多的家庭来说,还不仅如此,还大大的透支了未来的收入,那就是房贷。与资产增加同步的是,我国家庭负债在不断增加,上财高等研究院在去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下称《报告》)中提出,截至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为48%。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超过美国当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其实,这个数字统计的范畴,还不包括大量民间借贷,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楼市高涨的时候,大量人群为了买房,去借各类民间贷款、首付贷等产品,其实在主流金融统计的数据里是看不到的。如果将这些负债全部统计进来,那数字或许更加惊人。

这就意味着,大量居民财富,因为房价不断上涨,得以快速上升,但是,人们为了买房,又背下了巨额的负债。

当然,如果放假持续上涨,尤其是在快速上涨的阶段,这种负债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为什么呢?因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资产在不断升值,这种负债随着逐月偿还,其实是在减少,基本是可以不用过多考虑的。可是,当房价不再上涨,甚至下跌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资产在减少,却还有这么多负债,心理的变化,会让人们重新审视资产与负债的关系。

靠楼市放大的居民财富,一旦房价下跌了会怎样?

这一点,在过去楼市周期里,局部地区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形,就是当房价下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连房贷都不愿意还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断供。为何会出现断供呢?那就是人们发现现在欠银行的钱,比房子的价值还高了,还钱就是亏本,于是人们就会选择不还。可是,这就折射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家庭资产的大幅度减值。

举个例子吧,一套500万的房子,贷款350万元,这个时候,不考虑贷款利息的支出的话,净资产还有150万元(其实也就是首付支出的钱),我们按照理想状态,当房价涨到1000万的时候,净资产至少是650万元,假如房价跌到350万元了,这个时候,贷款还是350万元,他的净资产就回到零了。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从去年到今年,国家各级机构都在反复的强调楼市要“稳”,不让房价上涨,是因为调控的需要,是因为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的需要,更是让老百姓能买得起房子的需要。而不让房价涨了,一旦下跌,那危害可能会更大,金融风险加剧,居民资产缩水,影响社会稳定,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

因此,理解这些了,我们或许就能明白,为什么现在各地会推出各种各样的政策,为的就是让楼市“稳”。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39547.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