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账记录怎么消除?1次呆账相当于50次逾期!

转载 马上消费金融  2019-03-13 10:28  阅读 1,406 次

一、呆账是什么?

呆账,通俗的说就是坏账。一般是指已过偿付期限,经催讨尚不能收回,长期处于呆滞状态,有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款项。

呆账是未能及时进行清账的结果,又指因对方不还而收不回来的财物。一般来讲:呆账是银行认为找你催收无效,不再催收;或者联系不上本人,无法处理。

二、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呆账?

(1)一般呆账

借款人或者持卡人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及时足额偿还款项、逾期天数超过180天,后银行催收无果,或者因个人原因导致银行无法联系到本人进行催款,银行未能在约定时间内收回款项,那这笔逾期的钱就会变成呆账。

(2)溢价款呆账

“溢价款”就是指多还了钱。比如持卡人的信用卡账单为3449.87,持卡人图省事还了3450元,多还的0.13元就成了溢价款。如果这张信用卡被长期闲置不用,账户中的余额就会形成呆账。 信用卡新规执行后,新的溢缴款问题基本已经不存在了。

(3)年费呆账

因不使用也未注意查看信用卡账单,导致年费未缴清,最后形成的呆账。

(4)网贷欠款逾期

网贷欠款不还,也会形成呆账。不同网贷平台对于催收时间的规定都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平台的催收周期都在3个月到半年左右,如果超过半年,基本上就会变成呆账。

三、呆账有啥影响?

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呆账是一种比逾期更严重的情况,业内甚至有“一次呆账等于50次逾期”的说法。千万别小看它的影响力。

只要你征信报告出现呆账两个字,基本就彻底告别了银行业务,包括信用卡、贷款等基本上无法申请了。如果不做相应的处理,甚至有可能一辈子跟着你。

信用卡呆账一旦产生,会对持卡人的征信造成影响,严重者5年内难以消除记录,直接影响以后的信贷活动。

(1)直接影响信用卡申办和贷款审批

呆账中欠款导致的呆账,本质上比逾期还款还要严重,属于催收无果即将坏账的债务,因此,一旦征信报告中有了呆账记录,基本上申请贷款或者信用卡有90%以上甚至100%的概率被拒。

(2)呆账难以自动消除

不良信用记录在征信报告中保留5年,还款后5年会自动消除。但呆账如果一直不处理,可能会一直存在于你的征信报告中,甚至跟随一辈子。即使呆账已经还清欠款,也需要有一个呆账转逾期、逾期到消除的过程,想让其从征信报告中抹除,需要的时间更长。

四、遇到呆账该如何处理?

针对呆账产生的原因,处理信用卡呆账时可针对性操作:

(1)对于逾期呆账

如果是因为逾期产生的呆账情况,当事人要足额向银行归还欠款。此后,可以继续使用这张信用卡,并且保持按时还款,个人信用报告上会展示该信用卡最近24个月的还款情况;

而对于不打算使用的信用卡可以注销账户,这笔呆账记录会变成逾期记录,从还清之日起在个人信用报告上保留5年,这段期间内保持信用良好,才可能消除。

(2)对于溢缴款呆账

溢缴款产生的呆账,首先就是将账户中剩余的钱取出来(一份也不要留),然后完整注销信用卡及该卡关联的账户,并要求银行撤销征信报告上的呆账记录。

(3)对于年费呆账

欠缴信用卡年费形成的呆账,与逾期呆账处理类似。如果持卡人不打算继续用这张卡,那建议还清欠款后彻底销户。信用卡呆账状态会变成逾期记录,从还清之日起,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同样保留5年。

此外,持卡人到银行对有呆账记录的信用卡进行处理后,建议1个月之后再次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确认是否还有信用卡“呆账”记录。

五、呆账和逾期的区别

呆账

(1)有呆账记录,基本上就被列入了征信黑名单,所有需要征信的地方将不再对你开放;

(2)呆账无法自动消除,不去处理的话跟你一辈子;

(3)呆账不收取利息,还款时只要偿还本金就可以。

(4)呆账还清后还需要注销账户;

逾期

(1)逾期指信用卡没有按时还款,连续3次累计满6次就会上征信记录;

(2)逾期欠款有利息,会随着你逾期的时间不断增加,直到你还清欠款;

(3)逾期记录会在征信中保存两年,所以欠款还清不要立即销户,用之后的消费记录覆盖负面记录;

(4)逾期天数超过180天,催收无果,有可能会转为呆账处理。

六、如何预防呆账的产生?

(1)在手机上设置信用卡还款日提醒,按时足额还款。

(2)如果个人信息有变,立即通知银行更改个人信息。

(3)按照账单数字精确还款,不要多还。

(4)不要同时使用太多的信用卡,对在用的信用卡弄清楚免年费的条件,注意达标,不用的信用卡一定要到银行柜台销户,有溢缴款要取出。

(5)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明晰自己的信用情况。(来源:马上消费金融)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39497.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马上消费金融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