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了,春节在欢快与祥和之中,快速远去。
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好好温存的人们,不得不拾起行囊,回到城市,开始了新的打拼历程。
然而,当一月份和春节的数据相继出炉之后,人们才发现,在春节前被媒体渲染的那种因为生活变好了而开始反向春运的潮流,并没有能真正的刺激消费,而被寄予厚望的返乡置业潮,也没能让三四线楼市产生起色,春节期间,楼市集体萧条,居民消费增速也创下新低,连看电影的人数也少了几千万,种种现象都表明,无论是楼市,还是消费,似乎都比想象中的要疲软。
而曾经的两大房地产巨头,万达和碧桂园,都在新春遭遇不测,一个被传断臂,万达打包卖掉了全国37家万达百货门店;一个被传腰斩!碧桂园2019年1月销售额同比去年腰斩。
由此,引发了广大媒体的关注,更引发了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担忧,纷纷表示,楼市未来很难,房企更加困难,那么,到底现在的房企有多困难?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起非常惊悚的事件,到底是什么?万达是否真的断臂了?碧桂园又真的腰斩了吗?
一、万达是否真的断臂求生了?
关于万达的消息,从去年开始就很多,其实,大家应该知道,在出售万达百货37家门店之前,万达还将旗下77家酒店出手了呢,成交额高达200亿!这个规模可比37家万达百货要大的太多了,如果,37家万达百货的出售,就是断臂求生的话,那之前出售77家酒店,岂不是断掉大腿了啊!
我们再来看看,万达百货在万达当前的版图中,是否真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呢?以至于万达要断其求生!
万达百货,创立于2007年,前身为“万千百货”。在成立之初,的确被王老板非常看重,并被定义为与万达商业地产、文化产业、高级酒店齐名的四大支柱产业,鼎盛时期规模达到110家。
然而,自2011年起,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席卷实体商业,而万达百货在过度扩张之后,内部管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增长乏力,在2015年之后,万达百货开始大调整,以 “一年关店56家门店” 事件震惊百货行业,曾一度被视为中国百货业急速衰退的信号。
2016年之后,万达百货的业绩已经不再出现在万达的财报中,万达集团官网上,也未再出现与万达百货相关的资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万达百货在万达商业中的占比,并不是某些媒体所渲染的那样举足轻重,甚至,我们在2018年年会上王健林的讲话中,都找不到任何关于万达百货的字样。而实际上,万达在这一轮转型中,一直是在谋求轻资产的转型,万达集团的报告显示,2018年万达服务业收入占比55%,历史上首次超过地产,在去年的年会上,老王宣布,万达的轻资产转型获得成功。
说到底,万达百货的出售,其实是万达从地产向商业、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路上的一个小步骤而已。
二、碧桂园腰斩了吗?
关于房企的销售规模数据,去年底的时候,就有端倪,在严厉的调控作用下,很多房企销量下滑,没有完成年度计划。然而,其实只要关注数据,越往前的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其实越来越明显。
然而,碧桂园的一月份销售额仅为330.7亿。
有媒体发布文章,引用了一个去年的数据,去年同期,碧桂园销售691.6亿元,这样一比较,同比竟然下滑了52.2%!
从这个数据上来看,要说腰斩,还真的是有理有据!
然而,真实的情况呢?
这里面,有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根据子木聊房的分析,2018年1-5月份,碧桂园披露的销售额为全口径销售额,也就是包含其合营、联营公司(其他股东权益)的全部销售额。
而今年的销售数据呢?是权益合同销售额。也就是剔除了合营联营公司中归属其他股东权益的金额。
如果将两个口径统一,碧桂园2018年1月的权益合同销售额约为459亿,今年1月是326.6亿,实际下滑是28.85%。
这个比例,是不是就没那么吓人了?与一月份全国的数据相差似乎都不大吧?其实,与其他的房企龙头企业相比,差别也不大,今年一月份,恒大和万科的权益销售金额分别同比下滑28.1%、28.21%。
今年一月份的楼市凉凉,是大势所趋,不仅有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严厉调控的作用,更有春节提前的因素,其实,如果将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起来,你会发现,这只不过是比较正常的进退现象而已。
同话财经一直在强调,对于广大普通的购房者也好,投资者也罢,一定不能听风就是雨,对于一些基本的形势要有自己的认知,尤其是在当下自媒体那么多,而绝大多数自媒体都带有各自的倾向和目的性,如何抓取准确的信息,并为我所用,不仅要考验眼光,更考验智商。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老杨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