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钱都用在房子上,你家还有多少钱可以消费?

原创 同话财经  2019-01-21 13:44  阅读 1,748 次

最近几天,有一份报告出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家庭财富快速增长,家庭户均资产规模从2011年的90.7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42.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9%,预计2018年家庭户均资产161.7万元。

这表明,这些年来,我国城市家庭的财产增长非常快。其实,这也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这几年最大的感受便是,生活变化太大了,家庭资产增加了,曾经买不起房的家庭,现在都买房了,曾经被当做奢侈品的轿车也进入到千家万户了。

但是,在感觉自己有钱的同时,还有更多的人也会觉得,钱越来越不经花了,还有更多的人感受是,钱越来越难挣了,生活越来越艰难了,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呢?

80%的钱都用在房子上,你家还有多少钱可以消费?

一、房产占家庭资产比例近80%

如果抛开报告的数据,问问这些受访家庭,这十年来,家庭资产增长最大的收入来源是什么?或许,我们能想得到的,是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房子的升值。

而该报告关注的用户群体,家庭年收入在中位数(67817元)以上的城市家庭,而这些家庭中,基本上都是有房一族,至少绝大多数都是城市有房家庭。

实际上,报告的数据也非常准确的应证了这一点。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家庭资产中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这也就意味着,在2018年,家庭平均资产161.7万元中,有125.6万元是房产的价值,剩下的只有36.1万元,或许是金融资产,债权,其他资产等。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怎样才算有钱呢?我们认为,至少是你可以动用的资金,能动用资金的概念,就是流动性比较好,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快速变现,比如股票等金融资产,比如现金、存款等,可是,房子却是流动性最差的资产之一,当家庭急需要用钱的时候,没办法快速变现。

实际上,房产在我国家庭资产中的占比远高于美国的34.6%,报告显示,较高的房产比例,吸收了过多的流动性,挤压了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

二手房交易量价齐跌的背后,楼市阴跌大幕已经拉开 !

二、掏光六个钱包才能买一套房子

房产,虽然是家庭最大的财产,但也成了吸收家庭财富最大的海绵。

大家都知道,去年关于楼市中,最知名的理论便是“六个钱包”理论,某位知名的经济学家,在谈及年轻人买房的时候,告诉大家,你们不要认为自己的钱不够买房就是买不起了,为了买房,你们要掏光六个钱包,比如,夫妻双方的,夫妻双方父母的,还有夫妻双方祖父母的,这意味着什么?要买一套房,花光年轻人的积蓄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补上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还是不够,得加上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也就是说,两个家庭、三代人的积蓄,通通花光,去买一套房子。

而实际上,对于很多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来说,要买一套房子,即便掏光了六个钱包,也凑不够首付。而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或许再给他六个钱包,也未必能买一套房子。

因此,我们看到表面上是房子在家庭资产的占比非常高,而房子这个资产的形成,是家庭流动资产的固化,就是把原本可流动的资金、积蓄,都变成了不动产房子,不仅如此,还需要透支未来二三十年的收入,去偿还按揭贷款。

从此,人生便进入了有房的阶段,也进入了漫长的房奴生活。

从城市人口流动看2019年楼市格局,这些地区人口流出严重!

三、将一辈子交给了房子,还剩下什么可以消费?

这两年,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消费降级。

那么为什么消费会降级呢?无论那些专家怎么分析,怎么评论,是消费理性也好,还是其他的原因,其实背后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大家没钱了,没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收入的降低,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支出的增长速度,比收入的增长速度低。

而要问这些年来,对于中国人最大的支出是什么?当然非房子莫属了。

2018年,上财高等研究院曾发表过一篇《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早在2017年末,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

要知道,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也是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017年,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率高达58.8%,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然而,随着家庭债务的增加,人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赶不上债务的增加,而家庭资产中,以房产为主的不动产,难以快速变现,使得消费将严重受限,不仅消费意愿下降,消费能力下降,才是最可怕的。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38098.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