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类国外的金融创新,都不断的引入到中国来,促进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国内金融的普及与触达深度。
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间,中国老百姓对金融的认识,或许主要都存留在银行存款与贷款阶段,而个人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投资理财,那都是少数人的行为。除了银行之外,还会有一些非银金融机构,比如典当行,小额贷款之类的,然而,虽然看起来,很普及,但是,金融其实很难真正满足广大中小微企业,以及居民个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或许也是因为这种金融触达率不够的原因,互联网金融的引入中国后,就以极其快的扩张速度,迅速的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无论是打着什么样的旗号,是骗局也好,投资也罢,反正基本上,全民疯狂了,动辄几百亿的局,几十万上百万的人参与,疯狂程度,令人惊奇,即便国家和各级政府一遍又一遍的提醒,似乎也没人听得进去。
与这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最直接的结果,那就是现在的人们借钱变的很容易,使得透支消费,借钱消费,提前消费,成为一种主流,而这些主流之中,又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用卡,消费金融,现金贷的兴起,专门针对广大年轻人的借贷机构,越来越多,而他们几乎从来不问借钱做什么,而背后高额的利息,让太多的年轻人,陷入漩涡,不能自拔,引发了大量恶性社会事件。
甚至有些机构,专门针对女性,推出了裸条贷,在还不起钱的时候,逼迫借款人卖淫偿债,暴力催收跟随其后,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近日,知名经济学者陈志武教授的一篇名为《没必要担忧年轻人借钱消费》的文章在信贷圈子里疯传,他通过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实例,以及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认为,中国当前的发展,与美国当初的发展相似,中国居民杠杆率还有10-20%的上涨空间,消费金融还有潜力。
这里,同话财经无意去批驳陈志武教授的观点,只是,我们要明白一点,在中国当下,互联网金融与消费金融的现状,已经与美国的那种消费金融有了本质的区别。
一是,当下消费金融以及各类消费信贷对年轻人的过度侵蚀,注意,这里的过度两个字。陈教授一直在强调,消费金融拯救了美国的产能过剩,是的,没错,合理的消费金融,合理的透支消费,当然能拉动经济增长,带动消费提升。举个简单的例子,年轻人想去培训没钱,这个时候消费金融可以去帮他完成这个培训,培训结束后找到好的工作,就可以来还这个钱,当然很好,这是积极的。可如今呢?看看现在的培训贷,学生找工作,签协议还没上一天班就要求去培训,培训收费动辄一万九千八,分12期,想要工作,就得交钱,这种消费金融,对社会的意义在哪里呢?不知道陈教授是不是知道,这不是个别现象,这不是百分之几的比例,有的学校甚至一个班有一半人都遇到这样的套路。再来举个例子,美容贷,一般人到美容医院去做个双眼皮,大约也就几千块钱,然后到了那之后,美容医院的工作人员就会告诉你,你可以做做这些,做做那些,然后就不知不觉的背下四五万的美容贷,这样的比例可也不低。如果这还不够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现在租房贷有多普及,多少租房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贷款的,比例远超过10%-20%了。
二是,陈教授一直在强调,借钱消费,可以有助于满足年轻人的本来无法消费的消费,比如房子车子之类的,而且还有助于市场的发展,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不知道陈教授是否知道,现在在一线城市有多少年轻人的工资连房租都交不起,有多少房奴一个月工资超过六成都需要去还按揭,当这种消费导致生活无以为继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这种消费是好的吗?而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是,我国有大量年轻人不是借钱消费,而是借钱生活。这两个词,大家一定要分清楚,只要做过现金贷的人都知道,现在有大量年轻人,每天靠撸口子生活,他们的目标,就是去借钱,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借钱消费,从来没考虑怎么还,据了解,这类人群至少几百万,消费金融对他们的好处在哪里呢?或许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他们陷入以贷养贷的漩涡,而无法上岸吧。
当然,小编并不是那种反对消费金融的人,只是觉得,在当下,我们消费金融的监管与发展模式,是需要重视的,而不是不需要担忧,因为有大量年轻人的未来,正逐步葬送在这种“借钱太容易”的现实之中。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