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双11”陷阱消费者要避开

转载 华商报  2018-11-03 07:27  阅读 1,116 次

双11马上就要到了,各大商家正在摩拳擦掌,而今年的双11已经从11月1日提前打响,近百家大小电商平台纷纷开展大促,各种促销活动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在商家各种套路面前,消费者该如何分辨,怎样才能避免上当呢?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集13家网络经营企业,听取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建议,研讨部署规范网络经营和集中促销活动。

针对“双11”电商大促期间出现的消费陷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出消费预警与消费提示,提醒“剁手”前先要“避坑”。

陷阱一:预售商品谨防“退换”问题

预售成为电商引导消费、缓解系统压力的促销手段,然而部分商家在其预售的商品中以“不明朗”的方式明确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

为避免后期网络维权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周期长等问题,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退换商品。如果店家严格按照“预售规定”中的条款来执行,慎重考虑可能面临的后果,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千万别只图一时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陷阱二:先涨价后降价,虚标原价

价格是电商促销期间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电商以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等各种促销手段让消费者“算不清”。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在“双11”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消费者在提前购买“预售商品”时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

陷阱三:赠品虽多,小心藏“猫腻”

购买商品附赠品,购买大家电送小家电。但赠品不在商家的质量保质期内,以赠品为由拒绝保修。

消费者在购买下单前,如有赠品附送的商品,要截图保留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法律早已有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赠品通常没发票,所以质保卡是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

陷阱四:慎点红包、链接

红包成为电商大促的标配,“双11”更不能例外,这几天红包、代金券满天飞,。然而,除电商平台外,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红包”的主意,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工具发布红包恶意链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偷走用户的账户资金。

小心这几种红包诈骗,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分享链接可抢红包不要信、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高额红包不可信、拆红包要求输密码是诈骗。

陷阱五:低价拼团或藏“猫腻”

部分拼团平台充斥着质量差、以次充好、服务差的问题。由于一般购物金额不大,出现质量差、服务差等问题,消费者往往不会积极维权。

社交拼团用户,“双十一”期间参与拼团购物尤其小心几类常见的拼团陷阱。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陷阱,商家为了骗取下载量;低价拼团实为获取用户隐私信息;虚假拼团链接可能带有木马病毒。

陷阱六:电商专供小心被“套路”

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予以认定“电商专供”商品。

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陷阱七:下单之后冒充商家客服发诈骗短信

这类短信仿照官方商家说的有模有样,有的甚至准确报出买家的个人信息和网购交易记录,迷惑性很大。

查询官网官方信息。在拨打商家客服咨询时,一定要仔细确认为其是否官方电话,以免上当受骗。 华商报记者 黄涛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33047.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华商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