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网联和信联: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在哪里?

转载 经济观察网  2018-01-02 19:17  阅读 1,402 次

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显示,支付宝用户已达5.2亿,其中,移动支付占比为82%,创下新高。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变: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中国人的新习惯,并成为世界的新时尚。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正在促进金融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12月27日,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等通知,央行明确规定,自2018年4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银联是合法的清算机构,然而作为商业银行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大都不走银联转接清算,或自行其事、直联银行,如支付宝,或通过接入银行或合法清算机构,实现跨行交易清算。而央行规定: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网联成立以来,各家支付机构都进入了断直联的过程,但从进度上来讲,并未达到预期。备付金集中人存管进度提速,使得备付金失去了作为存款的谈判价值,也失去了获取通道的筹码。”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称。

无数据,不金融。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信息的重要性正在凸显,然而,一方面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刻不容缓, 另一 方面,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首批8家试点个人征信机构均未能获取牌照,“信联”的成立或能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

“我们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由于数据不科学、不安全,国家正在开始规范,下一步升级版的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毫无疑问,需要新巨资驱动,需要新数据推动,离开这两点,新金融无从谈起。”中润普达(集团)公司联合创始人称。

01

银联老否?

中国银联是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中国银联已与境内外两千多家机构展开广泛合作,银联网络遍布中国城乡,并已延伸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虽然在国际市场上,作为后起之秀,银联交易量已超过VISA、万事达卡等卡组织,成为全球第一卡组织,并推动国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准组织(EMVCo)发布《EMVCo用户出示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1.0版》(《EMVCo QR Code Specification for Payment Systems:Consumer Presented Mode 1.0》),为二维码支付的全球推广与应用打造了一套各参与方权责明晰、交易风险合理分散、具有全球实施可行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然而,在移动支付时代,银联已然没有跟上步伐。

受益于科技推动、市场需求及监管默许,近年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2013年至今,移动支付规模已经增长超过20倍。而非银行支付的步伐显然比银行支付快更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亿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95%。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公开表示,目前移动支付的数额庞大,但就交易笔数而言,非银行机构的交易数是970亿笔,远超传统商业银行的257亿笔,而且移动支付的增长速度都是以百位计。    易观智库发布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82%,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其中,支付宝占53.70%,财付通占39.12%,两者合计占比近93%。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体验良好、支付便捷、服务丰富的移动入口。虽然去年末银联携手各大商业银行全新发布移动支付战略产品“云闪付”APP,但能否再次赢得市场,尚未可知。

02

网联缓行?

虽然央行要求,2018年6月30日起,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但进展缓慢,以至于央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等通知中声明,自2018年4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网联全称“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29日,有45家股东,大部分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股东中虽也有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等机构,但排除了银行和银联。董事长为蔡洪波,他的另一身份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央行清算总中心和银联都是支付清算协会的会员。央行规定的“合法清算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银联、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等机构。

央行一方面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另一方面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或者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网联开展清算业务成为必然选择。如此,网联的出现冲击最大的将是银联,清算组织将由原来的寡头变成双头,未来甚至是多头。但可以预见的是,银联等竞争性将更加积极。

“互联网通用时代对中国银联的政策扶持与保护已经彻底取消,中国银联一夜之间开始‘裸泳’”。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曾如此表示。

原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汉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银联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单一大股东(中国造币总公司)是其直属机构,而“网联”(网联清算)和“信联”(百行征信)分别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部分支付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而且银联多任董事长和总裁均由央行领导转任和调任,银联的核心地位可见一斑。作为全球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卡组织,负责建设和运营中国银行卡跨行和跨国转接清算系统,银联仍承担着国家金融安全战略性重任。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多任银联董事长由央行副行长转任。如前董事长刘廷焕,曾任央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前董事长苏宁也曾任央行副行长,分管支付结算业务。但现任董事长葛华勇,此前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司司长。

03

信联呼之欲出?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规模更大,在一些技术领域比如支付处置能力等也更领先。这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市场空白大、技术发展快和监管相对宽容。”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美国FinTech 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FICO分虽然明确易懂,但仍然不足以满足信用评估的需要。很多FinTech 公司没有大数据可分析,受“公平信贷”条款的约束,不敢把一些可能有歧视嫌疑的数据用于分析信用, 比如年龄、性别、种族、大学等等。而没有大数据分析做支撑,一些 FinTech公司的竞争优势就仅限于运营流程或者市场定位。

相对于美国金融科技公司谨慎地抓取对大数据信息,中国的公司相对大胆。12月28日,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个人信息保护年度报告》显示,在历次测评中,平台隐私政策透明度的分布都是陡峭的金字塔型,即透明度高的极少,透明度低超过总数的80%,互联网金融类和购物类的占比甚至高于90%。并特别指出,互联网巨头生态圈建设带来用户数据共享安全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随着互联网巨头不断并购和布局上下游周边业务,势必涉及到与第三方或者关联公司进行数据共享。而过程中,企业是否征得用户同意?用户是否充分知情?数据是否去标识化?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实实在在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一些需求,在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 同样,如果对数据管制过严,大数据分析就无从谈起,但如果听任商业机构任意侵犯个人隐私,也会酿成严重后果。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在创新和监管的追赶游戏中,金融创新似乎永远总是跑在前面。但我认为监管不能落后太久,也不能落后太远。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实现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动态博弈和良性循环。

“信贷领域。其中包括了征信,甚至是说大数据征信,中国现在这块能够有的征信数据不是很多,而且之前是比较隔离的,比如说阿里、京东、腾讯他们之间的征信数据存在一些隔阂,不能够像美国一样无缝隙的互相交换数据。”2017年12月20日,北京财鲸信息技术联合创始人王蓁在中译语通年度峰会上表示,征信能够直接带来的大数据的收益是可见的,降低预期率,个性化利率,中国目前没有任何一家能够做得很好。

正是由于征信市场的“数据孤岛”现象严峻,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并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变得很有必要。

去年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2017年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协会参与发起设立个人征信机构(简称“信联”)的事项,已经确定名称为“百行征信”,并将于近期正式成立。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方面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具体消息由金融监管机构对外发布,而监管部门反馈目前尚没有最新消息。

据此前消息,“信联”的组建参与机构,包括了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具有强大数据源的机构,具有非常丰富、稳定并可持续获得数据的入口,通过这些丰富的数据,“信联”可以对用户进行精准的定位。一旦形成这种定位,就会对用户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进一步控制“老赖”行为的发生。

“欧美的数据有70%是结构化数据,金融数据与结构化数据联系非常紧密,而中国金融市场中70%的风控数据来自于非结构化数据,这成为整个金融大数据和金融人工智能方面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只有突破这个技术,才可能实现中国金融市场、机构的成功。”杜小军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由于数据不科学、不安全,国家正在开始规范,下一步升级版的互联网金融需要新巨资驱动,需要新数据推动,否则,新金融无从谈起。

来源:经济观察网,文/胡群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3142.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经济观察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