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楼市的发展,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似乎一点也不过分。
从市场看,楼市分化逐渐明显,热点地区,依旧火热,而有些的确,却极速冷却,甚至曝出腰斩的传闻。
从预期来看,在强调控与严监管之下,人们也明显的分成了两派,一边是坚决看多,认为楼市还将继续上涨,而基于的基础是一直以来“越调控越涨”的的历史经验,即便再严格的调控,都被解读为楼市的助推剂;另一边,是坚决的看空方,认为楼市已经基本见顶,价格已经到了历史最高点,国家和地方都严格的进行调控,政策也不断推出,房价终将会平稳下来。
然而,市场到底会如何发展?数据有很多种,未来的房价到底还会不会继续涨?
一、房价连续上涨39个月
自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以来,各类调控政策不断推出,并且非常严厉,对违规炒房投机买房的行为的打击力度也是空前的,全国各地都形成了集中打击房地产市场违规行为的热潮,然而,在多管齐下的状态下,房价降了么?
我们先来看看,国家统计局近几个月发布的房价相关数据:
6月份,在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个,上涨的城市有63个。其中,海口环比涨幅最高达3.9%,而丹东新建商品房同比涨幅最高达到15%,继五月后再次领跑70城。
7月份,全国新房只有三个城市(上海、南京、泉州)出现下跌,67个城市上涨,这刷新了历史,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地方下跌指数都是99.9。
再来看看8月份,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楼市数据,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数量达到了67个,涨幅持平的城市有2个,下跌的城市仅1个。
所以,从6月份开始,全国70城房价中,房价下跌的城市,从6月份的4个,到7月份的3个,再到8月份的1个,这中趋势,非常明显。
这一轮从2015年开始的楼市上涨已经持续额39个月,不断刷新着中国房地产历史上涨周期最长历史。
二、今年已推出楼市调控315次
与房价不断上涨同步的是,楼市调控新政不断推出。
关于楼市调控的情况,同话财经曾专门撰文进行分析,从2016年的因城施策,到后期的全面调控,这一轮楼市的暴涨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而且调控的手段越来越强硬。
2017年,全国楼市调控200多次,可以说是史上最强、最严厉的调控了。
然而,看看现在的楼市调控政策,才发现,“没有最严厉,只有更严厉”。
今年的楼市调控,截止目前,全国已经累计推出了315次调控。
而调控的特点,第一个,就是从过去那种“过场式”进入“精准化”,说白了,就是在中央的三令五申以及楼市违规整治过程中,各地方对楼市调控的意义和认识都有所改变,过去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上面应付中央,下面应付百姓,不得不调控,但执行不严,漏洞百出,所以效果非常差,甚至导致越调控就越涨。而今年不同了,各地不断加码,在过去的政策基础上,不断强化,推陈出新。
第二个,就是从过去那种“广泛式”进入“补丁化”,今年以来,各地推出了很多定向的政策,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各种打补丁式的调控,就是为了将过去留下来的口子给堵上,比如,对离婚买房的限制,对企业买房的限制,等等,都是为了堵漏洞,强化调控效果。
第三个,就是调控手段多元化,过去的楼市调控,主要是“限购、限价、限贷、限售”,这种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限制,我们称之为“老四限”,而今年呢,推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政策,“限离婚、限新落户、限公司、限未成年”,我们称之为“新四限”,而这些新的调控政策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彻底堵住了炒房的口子。
三、留给刚需的时间还剩多少?
7月份数据出炉之后,住建部约谈海口、三亚、烟台、宜昌、扬州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求各城市政府切实担负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
8月份的数据来看,虽然都在涨,但有些热点城市的涨幅在回落,但从整体的局面来看还有部分城市涨幅不小,且是持续上涨,或许相关政策还将继续出台。
另外一个数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个人房贷占比较7月份上升,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012亿元,占比达55%,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
当然了,8月份的实际数据,尤其是住房贷款的数据,不能真实的代表8月份的情况,因为银行贷款的审核与发放具有滞后性,8月份很多贷款其实都是之前申请的,大部分应该都是六七月份的。
还有另外一个数据,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8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保持上涨,达到5.69%,环比上升0.35%,同比上升11.13%,为连续20个月上涨。
这几个数据表明了什么?房价已经到达最高峰,远超过老百姓的购买水平,房贷利率不断上升,买房成本不断增大,另外,因为调控政策,首付比例提高,让刚需买房越来越难。
然而,房价在严格调控下会大幅下跌么?这一点,小编可以明确的说不会,因此,那些等待房子下降的刚需们,还是不要做梦了。
至于刚需客到底该不该买房,什么时间买房?同话财经在之前的文章专门进行了分析,欢迎大家去阅读。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