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对于楼市来说,或许是一个转折点。
在7月的最后一天,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全新楼市调控思路,在随后,住建部召开座谈会,提出“加快制定住房发展规划,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治理专项行动”,并再次强调对楼市调控不力的城市坚决问责。
在此之后,多地推出了较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不少省市政府都出台了针对楼市乱象整治的行动方案,可以说,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上下一盘棋,充分显示了国家和地方将房地产市场问题解决好的决心和信心。
鉴于中央的决心,地方的跟进,市场上对楼市看多的声音逐渐减少,甚至出现了个别区域有几种抛售房产的情况,但无论真实情况如何,至少,目前市场上,广大购房者的热情在降温,观望的占大多数,或许,这也是预期管理的一部分。很多人都逐步改变“房地产是只涨不跌”的看法了,因为中央已经下定决心,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然而,真实的市场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近期发布的相关数据。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5886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1至6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6443亿元,增长14.2%,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
从商品房销售来看,1至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899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增速比1至6月提高0.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78300亿元,增长14.4%,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7月单月较去年同期的68461亿元销售额多卖1万亿元。
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上半年虽然推出了近200次的调控,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影响到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对楼市的热情,虽然有个别地区楼市降温了,土地出现流拍了,但从全局来看,楼市在前7个月的时间里,依然火爆,而部分地区的冷,被绝大部分的热完全掩埋。
然而,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有一个数据值得警惕,那就是今年7月份的数据,是近2年多来,首次房价涨幅大于低价涨幅。在这一轮楼市上涨中,一个主要的推手,其实就是低价上涨,带动房价的上涨,随处可见的地王,才是真正推高房价的真正凶手。然而,自今年四月以来,地价同比增幅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而与之相反的是,房价同比增幅却连续上涨,直到7月份已经逆转。
很多时候,土地市场才是楼市真正的风向标,今年以来,很多地方的土地拍卖,不仅没有了过去那种地王频现的局面,甚至出现了大面积流拍的现象,这表明,不少开发商对楼市的未来已经改变看法,在拍地时变得极其理性,并非常慎重。
因为,虽然看上去数据再上涨,且依然火爆,但其实,颓势已现,这种火爆,或许已经是最后的疯狂。
再来看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房价统计数据,从数据上来看,楼市涨涨涨的主旋律,似乎没有变。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国新房只有三个城市(上海、南京、泉州)出现下跌,这刷新了历史,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地方下跌指数都是99.9。二手房下跌的也仅有四个城市(和上个月基本持平),分别是天津、上海、南京、厦门。
而这又说明了什么?虽然1-7月份,累计出台了260余次调控政策,政策的严厉程度也是空前的,而房价上涨的势头却还是止不住。为什么?根源在哪里?
为何很多地方政府不仅推出了限价、限售等政策,还推出了新四限,为何限价了,限售了,还是控制不了房价的上涨?真的是房价已经不受控制了么?显然不是。这说明不少地方政府在调控政策的落实上,对楼市调控的主观意识上,在调控力度的执行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住建部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之后不久,就在座谈会上提出“对楼市调控不力的城市坚决问责”,很明显,这是说给地方政府听的。
如果领会不到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意图,再控制不住房价,解决不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是要坚决问责的。
这话的力度,可想而知。
从7月31日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到如今,才过去半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连续多地推出非常严厉的调控政策,多个省市政府开展组织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很多地方在探索加大公共住房的供给,加大投入完善租赁住房市场,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了一点,就是地方逐渐与中央的意图保持一致了,毕竟,这关系到乌纱帽啊。
从7月份的数据上看,各地房价都在上涨,但也要看到,土地市场较过去的热度再下降,地方政府的调控在深度发力,而这一切的检验结果,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显现的,房地产市场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调和,政府相关行政手段的引导,真正建立的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才会真正的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但是,8月份,已经过去一半,可以预见的是,在后半个月的时间里,还有很多政策会出台,第一个月度数据会怎样,才是检验的第一道关口……
让我们拭目以待。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