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债务超限,房价暴涨,中产韭菜如何自救?

原创 同话财经  2018-08-12 07:54  阅读 1,662 次

有报告显示,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3亿人,超过了美国的人数,当然也有些机构给出的数据与这不一样。看起来,似乎中产阶级成了社会主流,他们有着稳定的收入,在大城市拥有不错的社会地位,逐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光鲜的外表背后,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压力与辛酸。尤其是近几年来,债务压顶,钱包缩水,成为广大中产为自己、为家庭、为生活焦虑的主要方面。

一、中国家庭负债率高达107.2%,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

近日,上海财大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家庭债务已逼近家庭部门能承受的极限。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报告不仅刷屏了朋友圈,更让很多中产阶级倍感压力,并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根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不仅超过了美国的水平,更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峰值。

报告还说道,如果考虑到隐藏的民间借贷等无法被统计的部分,中国很多家庭实际上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家庭流动性已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

通过对老百姓现金流的侵蚀,家庭债务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已持续多年,消费增速自2011年开始持续下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已经由2011年20%下降至今年6月份的9%。

二、高房价挤压下的中产

能算上中产阶级的,基本都是有房族。如果还在为买房而奋斗的人,或许根据一些对中产的定义,应该还算不上,当然,这其中不包括那些有能力但不愿意去买房的人。

对于当下的新兴中产来说,能拿出全款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的,应该不多,小编也没有去查询相关数据,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全款房产的,净资产应该都在千万级别以上,应该超出了一般的中产范畴了吧。

更多的中产,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房奴。

为了买房,只能贷款,而这就导致了家庭债务率大幅度提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末时,我国家庭房贷债务率大约只有19.75%,而到了2018上半年,上升到34.29%;同期,我国住户贷款占住户存款比从2012年末的不到40%,上升到63.48%。

高债务之下,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偿债压力。

腾讯房产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深圳,89%有房族是70后、80后为主导的中年人,且绝大部分都只拥有一套深圳房。尽管有房,但仍有40.2%的受访者总是焦虑,仅11.7%的人表示不焦虑。

而在焦虑的因素中,房贷、工作、孩子、保证生活品质这四点是主要方面。

FT中文网《中产富裕阶层财富管理研究报告》中关于家庭支出这一部分也显示,除基本日常开支外,子女教育费(54%)和房贷支出(44%)成为最普遍的负担。

据统计,有91.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贷款,在这群按揭族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很多在一二线城市的房奴坦言,已经被房子压的喘不过气来,他们每天都在围着房子工作,不敢请假、不敢生病、不敢辞职,一旦有任何闪失,就意味着房贷断供。

三、负债增加,钱包缩水,中产如何自处?

从国家层面来看,这种高家庭负债的情况,应该引起重视。需要将企业去杠杆、政府去杠杆和家庭去杠杆放在同等地位,进行通盘考虑。加快居民收入分配方式改革力度,让居民有真实性的gdp增长,提高社会的就业质量,最大限度的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完善税不改革,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及家庭的税务开支,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房地产走上健康的轨道,禁止炒房企业和炒房客盲目拉高房价,让房子真正回归居住属性,方可减轻家庭债务负担。

那么,在这场风暴之中,我们个人应该如何作为呢?如何才能避免沦为时代背锅侠的命运呢?蜜财经分析道:

首先,请不要对去杠杆抱有侥幸心理。

先知先觉者如许家印,多次引入战略投资,主动降低负债率;后知后觉者如老王,被打了一巴掌才开始卖资产;而死不悔改者,如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其结局就是直接跌破平仓线!

第二,请远离一切高风险、高杠杆的投资。

针对投资风险,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给了一个官方的投资标准:“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如果你是风险爱好者,10%也许不过尔尔,但如果是家庭理财的各位,还是要以安全为主。记住6,8,10,远离倾家荡产,从你我做起。

第三,尽量不要借钱、高负债

即便是刚需买房也要量力而行,根据个人和家庭情况合理控制贷款额度和负债比例,不要过高杠杆。

毕竟,风险管理是金融投资的核心,防守比进攻更重要。因为只有活下来,保存实力,才能有反攻的希望!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部分内容引用自央视新闻、蜜财经,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29848.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同话财经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