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全程监管 重庆两江新区清理僵尸企业4000户

转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2-29 16:16  阅读 1,254 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企业有无持续经营能力,是否早已沦为僵尸?如今,市场监管部门已无需进行地毯式人工监管,只需要通过大数据采集归纳,6万多家企业的全景式画像尽在市场信用监管平台上,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业务信息等。监管者甚至可以查到该企业的特种设备和许可证,包括用了几部电梯,每部电梯有无按时检修等。

截止到2017年12月,重庆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空壳企业”4157户,清理整顿投资类企业1259户,占两江新区6.3万多户企业近一成。

这套在这个国家级新区率先采用的市场信用监管平台一问世,便迅速引起全国范围关注,目前已有天津滨海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希望采用上述系统。

12月26日,在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的监管大厅,记者见到,市场信用信息监管平台指挥中心囊括了投诉举报指挥调度、市场主体分类监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等7个子系统。两江新区6.3万多户企业以及由此产生的上百万条数据,都整合在市场信用监管平台上。

事实上,将市场监管包含的400多项必检任务指标囊括其中,运用大数据对市场主体进行服务和监管,只是两江新区从2014年启动的大部制改革内容之一。

企业注册审批提速90%

“我们公司名称申请、注册登记、领取电子营业执照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省去了多次到工商登记窗口排队办理的烦恼。”12月初,在两江新区政务中心,正在创业的郭先生领到了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签发的电子营业执照。

2016年底,重庆市工商局开始在两江新区试点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并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为更好的为市场主体服务,2014年底,重庆市委、市政府将该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在两江新区、原北部新区的驻区机构共5个分局进行整合,组建为重庆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即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区内12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企业注册、监管,全部由162个人负责。

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就是整合后的一项。记者了解,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大幅取消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从226项调整为32项,218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以改善市场准入环境。企业注册登记审批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平均2个工作日,提速90%。

事实上,两江新区各行政部门从一开始就按照大部制的思路进行组建,整合后的建设管理局就对应了9个市级部门的职能职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整合在当时重庆和整个西部地区尚属首次。

2017年11月,在原有监管职能的基础上,重庆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又承接了两江新区辖区内的旅游行业监管职能。“如何实现更好的管理是努力方向之一。我们在积极给重庆市的事中事后监管探路。”该局市场监管科科长项秋伟说。

大数据建立企业族谱

机构改革精简人员仅仅是开始。

6.3万家各类企业,光靠100多号人怎么管得过来?得靠大数据。

市场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市场主体分类监管子系统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将两江新区的所有企业分为A、B、C、D四类,A类为诚信守法市场主体,B类为一般失信及许可缺失的市场主体,C类为严重失信市场主体,D类为被依法吊销证照及纳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

“对A类,我们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一次检查、全部覆盖’,减少对企业重复打扰;B类和C类企业是重点监管对象,我们加大检查力度和频率,督促其整改,对C类企业,我们联合其他监管部门实行联合惩戒;对D类,我们则加强后延监管。”项秋伟对记者说,该局通过与国税、地税等部门制定信息化共享发展规划,大数据早已整合共享。

2017年9月,该局整合了工商部门信息后,推出了企业全生命周期和族谱图,将企业自成立之日起的信息全部录入,进行全景式画像。通过对企业的人员招聘、社保缴纳、广告投放等信息进行分析,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就能判定企业是否已成为僵尸企业或者空壳公司。

这一2015年上线的市场综合监管平台,目前已囊括了400多项市场监管的必检指标,打破了传统市场主体人工巡查的监管模式,正被不少国家级新区争相效仿。

据项秋伟介绍,该监管平台还将进一步强化升级,运用三维图像技术,建设楼宇三维模型,并将楼宇里企业相关信息融入其中,更立体、直观的展现辖区楼宇经济的运行状况 ,并对楼宇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2680.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