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徽兴泰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张磊 陈璐
当前,典当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一是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其服务的广大实体企业,造血能力羸弱,盈利能力下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加大,还款压力和违约可能性双双攀升;二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明显,去杠杆化、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将成为业内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蓬勃发展,使典当业务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同时,典当受运营成本较高以及财务杠杆率低等因素影响,致使典当息费天然较高,而高收益的背后往往是业务的高风险。由此,当前形势下典当企业的确困境重重。
在典当业内,有“全国典当看安徽、安徽典当看合肥”一说。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平稳,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可以说合肥市典当行业的经营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全国典当行业的发展状况。截止2015年末,全市典当企业共计91家(占全省27.02%),实收资本420346万元(占全省39.86%),上缴税金10081万元(占全省51.98%),典当总额、息费收入等经营指标均呈现大幅度下降的状况。
下表为合肥市典当行业协会公布的2015年末相关数据。单位:万元
指标 | 在当余额 | 典当总额 | 息费收入 | 当金周转率 | 长期及其他资产 | 亏损企业 |
金额 | 430549 | 1085874 | 54073 | 2.6(次数) | 79796 | 43(家) |
同比 | -6.37% | -11.74% | -27.77% | -32% | 43.67% | 22% |
可以看出,2015年度合肥市典当行业典当总额同比减少,业务收缩明显,息费收入、资金流动性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行业亏损面较上年同期大幅扩大,已近50%,整个行业盈利能力下滑严重。
在这种令人堪忧的行业背景下,典当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大部分典当企业目前处在“业务不敢投,项目难回收”的尴尬境地,也有典当企业认为这是典当最坏的时代,典当业已然穷途末路,整个行业笼罩在迷雾般的迷茫和困境之中。
可以说,典当企业和其他金融企业一样,其经营业务也就是经营风险。痛定思痛,撇开外部环境因素,典当企业为何会出现“业务不敢投,项目难回收”的状况呢?在经营风险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
一、典当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风险管理的价值认识不清。部分典当企业存在重业务轻风控的错误认识,认为风险管理束缚了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是业务发展的伴随品。没有厘清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更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体现在公司风险管理方面有:在目标考核方面,业务规模和息费收入权重过大,回收率指标权重较少或干脆不设;在岗位设置方面,前台人员几乎全是业务开拓或调查人员,甚至有不设置风险岗和合规岗的情况,在大量开展业务的同时,在风险复核、权证办理、合同管理、风险处置等方面人手紧缺,甚至一人多岗,操作风险凸显。
(二)对风险管理外部环境缺乏主动、准确的判断,风险管理目标混乱。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决定着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对风险环境的准确研判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而市场经济一向波诡云谲,金融市场更是变幻莫测。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如果典当企业对外部环境没有一个相对准确、适当提前的研判,那么就很难在此基础上形成既契合外部市场环境,又匹配内部风险偏好的风险管理目标。
有些典当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一向是“跟着大家走”、“跟着感觉走”,很少有自己的判断,对外部市场环境难有清醒的认识,很少或基本不会考虑公司在当前环境下,风险耐受度是多少、风险偏好应该如何设置,甚至有的企业对年度新增投放回收率、逾期当金清收指标等都没有明确的设定。
如此,没有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何来精细、有效的风险管理呢?
(三)缺乏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在经济高涨、行业上升期,大多数典当企业,无论是以民品业务为主,还是以房地产业务为主,业务都开展的风生水起。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就依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进行查缺补漏。如发现业务可能存在操作风险,则通过制度、流程管控,弥补操作环节漏洞。在当时行业背景下,这样简单的风险控制措施,一定程度上也能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而在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系统性风险高企等多重背景下,在行业转型期,大部分典当企业受限于管理成本、理念、环境等因素影响,仍然采取体系单一的风险管理模式,常见的是业务调查-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当金发放-当金回收,均为单线条状流程。没有建立目标设定、预警识别、评估过滤、风险承受、事后评价等完整的管理框架,更没有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尚未形成网状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当前形势下,上述体系单一的风险管理模式,从实际管理效果来看,显然不如人意。
(四)风险管理人才不足。典当的高风险属性,决定着其风险管理人员,需具备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行业研判、财务法务、商务谈判等多项知识或技能,企业对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要求较高。而从2015年末合肥市典当行业协会公开数据来看,全市87家(实际经营)典当企业,从业人员699人,单个典当企业平均从业人数为8.03人,去除业务人员、中后台人员,平均单企风险管理人员不足2人,部分典当企业甚至无专职风控人员,人员专业素质也良莠不齐。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可见典当行业专业化、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不足。
(五)行业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薄弱,规范性指导文件缺失。目前,在典当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方面,先后出现了诸如中国典当联盟、徽商典当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平台,但相对其他金融行业,典当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仍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尚未形成相对权威、学术性专著类研究集成,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行业风险管理规范性文件方面,银行业有被誉为“圣经”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担保行业有《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而典当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规范性指导文件几近空白。
在典当行业面临诸多困境的另一方面,一个特别的现象也值得关注。仍以合肥市典当行业为例,2015年以来,市内部分典当企业,在行业困境中,逆取顺守,危中寻机,各项经营指标逆势上扬,总资产息费率、息费收入等指标大幅增加,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经营状况愈发良好。
指标 | 典当总额 | 典当余额 | 息费收入 | 上缴税金 | 税后利润 | 总资产息费率 |
金额 | 370128 | 123537 | 27261 | 6318 | 14013 | 19.94% |
占比(全市) | 34.09% | 28.69% | 50.42% | 63.07% | 73.79% | 9.47%(行业平均) |
备注:上表为市内排名前三家企业合并数据 单位(万元)
那么,为何在经济新常态、行业低谷期,面临同样恶劣的外部环境时,会有以兴泰典当为代表的少数骨干企业逆市上扬,各项经营数据纷纷飘红,把所谓典当行业最坏的时代,转变为企业自身最好的时代呢?
二、关于做好典当企业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我们通过了解上述市内排名前三的典当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发现:在当前恶劣的外部环境下,他们立足自身实际,以相对谨慎的风险偏好,厘清风险管理价值、明确管理目标,实现由“单一条状风险控制”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转变,以达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有机平衡,营造一个相对低风险的微观生态圈,谋生存、图发展,这正是他们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弯道超越的致胜法宝。
(一)厘清风险管理的价值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应该对管理主体有价值,风险管理更是如此。那么,风险管理对典当企业是怎样产生价值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公式进行简要说明。
上述公式中:N为公司经营的年限,CFT为T年的现金流,r为包含了预计现金流量所有风险的折现率。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将分子理解为开展典当业务而持续带来的现金流,当然,业务开展的越多,分子越大,理论上公司产生的现金流会越多,价值将会相应增大。另一方面,公式的分母是一定程度下风险管理水平的折现率,也就是说典当公司风险管理做的越好,不确定因素越小,分母越小,理论上公司价值也将越大。
实际上,公司的价值如果需要持续、稳定的增加,既需要分子不断加大,即开展大量典当业务,获得更多的息费收入,更需要分母持续减小或维持在一定水平,即不出现或出现少量的风险项目,两者不可偏废。所以,良好的风险管理对于典当企业的价值而言,和业务发展一样,都是公司整体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均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偏废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既可以理解为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也可以理解为偏离目标的可能性,有目标才有风险。在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框架下,风险管理的目标应是企业在规划期限内,确保公司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施,或偏离区间在可控范围内。
同其他风险管理主体一样,典当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也应具有层次性,其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经营模式、风险偏好、风险耐受度,设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比如:
总体目标: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将公司面临的各种重大风险可能导致的目标偏离范围,紧紧锁定在公司可接受的范围内。
具体目标可以是:
1、确保典当公司及其员工的各项业务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政府主管部门监管要求。
2、确保典当公司相关战略和制度能得到有效、持续实施,不断提高经营活动效率和效果。
3、确保典当公司主营业务得到有效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管理。如出台业务风险指导意见,设定当金回收率等核心考核指标,建立流程监控风险文档,实施风险报告制度,测试风险耐受度等。
(三)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在充分尊重公司经营模式、业务特点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可以参考GARP(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提出的四维风险管理体系,即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定义为策略、过程、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方面的融合(如下图),将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分解到风险管理的四个维度,并由不同的组织部门负责并予以实施。
1、策略。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是从明确经营任务、制定风险管理政策、设定风险偏好和耐受度开始的,从整个风险管理框架来看,该维度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其任务是由公司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来负责的。
2、过程。该维度的任务在于将战略目标与风险管理连接起来,是风险管理的核心,也是具体实施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如风险预警、评估、过滤、承受和评价。该维度的各项任务一般由风险管理部门来具体承担。
风险管理部门在管理风险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方式,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抑制、风险补偿、风险承担等。
3、基础设施。风险管理的各项基础设施是构成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包括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程序、一系列风险测量和报告的方法、精确的数据和完善的信息技术等。该维度的各项任务由不同层级的管理组织负责。
4、环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成功实现不但基于上述三个维度,还受到很多“软件”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风险管理文化和高层态度。如高层对风险管理采取严肃谨慎的态度,为合理的风险管理原则和行为配置资源,倡导全员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的生态环境才能更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
(四)合理选择风险处置手段
一般来说,在具体项目风险应对方面,典当企业采取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嫁以及风险承担,企业会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耐受度以及盈利要求,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案。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信用风险大量爆发,典当企业客户逾期率不断升高,绝当资产较难变现成为行业普遍难题。换句话说,典当企业在风险承担后,将风险项目及时回收,提高资金流动性,也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竞争力之一。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典当企业而言,各个风险项目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原因、特点,也没有千篇一律标准化的处置方式,所以对风险项目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对恰当的处置方式。
三、兴泰典当的风险管理
下面我们以兴泰典当风险管理模式为切入点,进一步进行例证分析。兴泰典当是兴泰集团旗下全资国有大型典当融资服务企业,公司自2010年独立经营以来,经历了两次业务转型,取得了较为骄人的成绩:2011年---2015年,公司累计业务投放超过48亿元,实现综合费收入超过2.7亿元,业务涉及省内七个地市十几个县,扶持中小微企业上百家,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在风险管理方面,兴泰典当不断摸索,在充分尊重自身经营模式、业务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借鉴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树立全面风险管理和业务风险前置的理念,不断倡导稳健合规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搭建符合自身业务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相对完善的四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2015年以来恶劣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其成功实现新增投放零逾期,在当项目风险整体可控,企业风险管理升级首战告捷。
(一)在风险前置方面,兴泰典当通过业务二次转型,推出供应链金融、内部协同和传统典当等业务三驾马车。尤其是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寻求业务“拐杖”,在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因素,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实现风险前置。如在房地产企业供应链业务方面,做好风险预警,定期研究项目所在地房地产成交价格、活跃程度,制定完善的合同文本和办理相关登记手续,项目评审方案设计时假定出现第三方司法查封的情况发生,定期回访核心企业了解经营状况等。目前,兴泰典当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依旧处投放零逾期状态。
(二)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兴泰典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二三四”风险管理体系,即“一个核心,两个抓手,三个环节,四层架构”。
1、“一”个核心。即倡导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品德和能力,结合内部讲师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学习,如要求业务和风控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民商事部门法和基本财务知识,落实行业兼职研究员制度,逐步形成一支“能办事、办实事、不出事”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队伍,提升全员风险管控能力。
2、“两”个抓手。即在当前形势下,对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操作理念。充分合理评估项目第一来源,并重视当物的足值性尤其是变现能力,摸清项目“要钱做什么”、“怎么还”、“还不了怎么办”等三个核心问题。
3、“三”个环节。即以流程监控表为抓手,对当前、当中、当后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当前尽职调查到位,当中评审完整合规,当后及时跟踪检查,杜绝“重当轻管,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4、“四”级架构。即组成业务部(风险初评)、风险控制部(风险复核)、高管层(风险净化)以及项目评审委员会(风险过滤)等四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从不同维度、不同高度形成稳健的风险管理基础。同时,从公司高管到基层员工,均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形成“稳健经营,全员风控”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三)在流程管控方面,通过项目流程监控表,做到从项目投放到项目回收,精确到点,责任到人,可问责,可追溯,严控操作风险。
(四)在风险处置方面,兴泰典当通过直接处置、当后增信、以物抵债、债务重组、债务转移、代位追偿等多种手段,结合实践案例探索,在不同类型的风险项目中,认真分析、分类总结,寻找其个性和共性因素,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风险处置方法。通过以当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为分类标准,简要分类如下。
1、“攻其要害”法。对于具备一定还款能力但无还款意愿,或还款意愿较差的“钉子户”,通过大量外围信息调查和企业实地走访,全方位获取其相关信息,找准不同当户不同的“命门”和关键点,如提高当户经济以外的违约成本、深挖隐藏财产线索等,迫使其产生还款意愿,尽快偿还款项。
2、“放水养鱼”法。对于还款实力较弱但还款意愿较强的“挣扎户”,经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如认为该当户除资金出现短暂困难以外,其主营业务仍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公司发展前景仍旧看好,具备一定帮扶价值。如此,可考虑利用公司各项资源,联合其他债权人,帮扶当户理顺融资路径,帮助企业重新获取造血能力,逐步偿还当金。
3、“短平快”法。如经评估,对于无还款能力且未来发展不被看好的“僵尸户”,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利用诉讼和非诉相结合的手段,控制其名下尽可能多的有效资产,如实物资产、应收账款、第三方债权、企业对外股权投资、股票债券、支付宝账户等,并增加其违约成本,如申请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自然人出入境等,多种手段结合,尽快收回债权。
当然,我们认为在典当企业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远远不止本文所述,仅期以本文抛砖引玉,借此吸引业内更多的专家、精英、实践者的目光,集中智慧,形成体系,推动典当企业风险管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感谢张大勇先生对本文写作的指导和帮助,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更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鼓励。
(本文授权首发于《徽商典当》2016.06期,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张磊 陈璐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