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面年中大考 “存款荒”波及国有大行
本报记者 顾月 北京报道
导读
虽然中下旬资金市场扰动因素增多,银行对于中长期资金融资仍然谨慎,但总体来看资金平稳跨过年中预期稳定。与此同时,流动性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待解。
继6月初央行宣布扩大MLF(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抵押范围,并于6月6日超额续作4630亿MLF后,6月12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进行500亿人民币7天逆回购、200亿人民币14天逆回购、300亿人民币28天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利率与此前持平,实现净投放300亿元。
虽然临近年中,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出现温和抬升,主要期限资金利率普遍有所上涨。但与去年相比,目前依然显得是风平浪静,尤其在隔夜资金上,价格整体远低于去年。虽然多家机构都认为今年流动性整体处于较好水平,但叠加美联储大概率加息、季末MPA考核、月中缴税等情况,机构情绪仍然偏谨慎。
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显示,6月12日隔夜shibor上涨1.1个基点报2.584%;1周Shibor上涨1.3个基点报2.789%,但分别比去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和11个基点。
中下旬扰动因素增加
6月初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成本和流动性一直呈现较为平稳的状况,但这样的状态可能在中下旬出现变化,目前银行融出中长期限资金的意愿依然偏谨慎。
首先要面临的是美联储加息的问题。
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2点,美联储将公布最新的利率决议与政策声明。市场普遍分析认为,6月美联储加息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4月份开始人民币兑美元走弱,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资本大幅外流的情况,但市场对汇率贬值和资本流出的担忧有所上升。”香港地区某外汇交易员表示,“年中的结售汇和外汇占款情况值得关注,因为6、7月是境外上市企业的分红高峰期,会产生较大用汇需求,另外中美贸易摩擦初步结果是中方减少对美贸易顺差,都会导致外汇占款负增长,被动减少本币流动性。”
但另一方面,即使面临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反弹,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动力却有增无减。根据中债登与上清所最新公布的2018年5月份债券托管数据显示,境外机构5月份增持人民币债券604.64亿元,国债市场中境外占比上升至6.74%,债券市场整体中境外占比上升至2.04%,同创历史新高。
“这表明资本全球配置的需求比较强烈,但没有外汇占款这个渠道进行货币乘数的扩大,外资对中国资本流动性的补充作用远不如从前。”上海地区一位海外经济与金融市场证券研究员表示。
其次则是季末MPA考核、缴税、补缴存款准备金、大量逆回购到期等压力。在监管趋严背景下,商业银行季末会面临多重指标监管考核,15号又面临缴准和缴税截止日叠加,资金拆出意愿容易受影响,对资金面形成一定扰动。
另值得关注的是,6月8日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了禁止高息揽储规定,同时放松对偏离度指标的要求。“一般而言,银行为满足考核要求,季末月份往往会加大揽储力度,监管部门在6月表示取消禁止高息揽储规定,银行之间可能也会开始揽储大战,也相应带来负债端成本提高和补缴法定准备金压力。”某国有大行金融市场部经理表示。
最后是信用风险上升的担忧。近期信用债违约频发,根据wind数据,6月到期债券总偿还量更是高达32730.80亿元。这一方面推动信用利差上行,一方面银行则希望保有流动性,防止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交叉传递。
“目前中国宏观杠杆率初步得到了控制,在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和信用收缩负反馈逐步体现的情况下,政策中心也需从去杠杆过渡到稳杠杆。”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在结构性去杠杆、严监管稳货币的框架下,央行总体的流动性态度是‘稳健’的,而6月加息的冲击影响应该也在可控范围内。”
流动性结构性问题待解
虽然中下旬资金市场扰动因素增多,银行对于中长期资金融资仍然谨慎,但总体来看资金平稳跨过年中预期稳定。与此同时,流动性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待解。
首先是不同机构之间的流动性问题。“目前的流动性是央行—大型银行—中小银行—非银机构这样的传导线,虽然目前央行有意维护市场流动性,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流动性的方式,势必会造成中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资本成本上行。因此6月初扩大MLF抵押品范围和超额续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银行合格担保品不足的问题,推动银行体系内部平衡。”上述金融市场部经理表示。
其次是不同市场之间的流动性问题。“虽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保持相对平稳水平,但信贷市场的流动性却越发紧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企业、个人的信贷越紧,对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则越宽松。”上述海外经济与金融市场证券研究员表示,“在监管趋严背景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减少、融资成本大幅度提升,近期债券违约的一个原因也是这些民营企业短期资金流动性变差。”
另值得关注的是,资金面平稳背景下,5月商业银行发行的2541只同业存单总发行量为2.03万亿,净融资额为4219.6亿元,创年内新高,且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净融资额也大幅增长。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这说明“存款荒”已经波及大行,同业存单成为融资渠道。“系统性‘存款荒’问题的缓解还有赖于流动性层面的呵护,从当前的央行货币政策实践来看,流动性环境仍将是央行注意的重要方面。开年以来已经实施了两次定向降准,加之6月MLF放量操作,对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较为关注。出于降低融资成本和缓解银行‘负债荒’问题的考虑,降准置换MLF的政策仍将继续,MLF+降准政策组合仍然值得期待。”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