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供应链金融现状及发展分析

转载 卷宗2017年23期  2017-12-24 20:57  阅读 2,093 次

摘 要: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联系明显加强,国际分工合作中呈现了供应链的形式,简单来说,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围绕核心企业,并对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和物质,通过连为一体的金融贸易链条,将单个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的整体可控风险,更好的适应资金资源的需求。现阶段,供应链的金融发展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国际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业务增长点。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实现供应链稳定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分工;金融链;对策

供应链的金融模式主要是对供应链中的内部交易系统进行详细有效的分析,并通过贸易融资等相关方式建立较好的信贷模型,其中,将相关的内容引入到核心的企业,通过物流的监管公司和资金的引导工具等实现对风险的相关控制,对供应链中的不同阶段提供了较为封闭的相关性服务和支持,其中综合使用了各类的金融服务手段,我们进行了下面的相关介绍。

1 供应链简介

当前,供应链的金融模式主要是对供应链的内部交易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建立相关的信贷模型,其中将核心的企业引入,使用相关的物流监管公司和资金的导引等的工具进行风险控制,为供应链的不同位置提供较为封闭的结算理财服务,市场经济产品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协调稳定发展。对于供应链的金融来说,主要的内容是立足于供应链的发展现状,通过银行等现金金融工具,通过第三方公司的监管,最终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链条实现全面有效的整合,最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实现商品的全面流通,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加速整个社会的供应链循环。

2 供应链的金融发展现状

2.1 我国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企业的供应链发展对银行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和企业之间通常会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其中核心企业往往对银行产生一定的依赖,另外,由于企业供应链和分销链的出现,银行必须对风险的管理和营销模式等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首先需要选择供应链的金融银行,但是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事业成员无法享受到相关的优惠。[1]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现状,伴随着工艺关联的形成,各个成员的经营状况监控和交易识别等相关内容已经陆续的提出。

现阶段的行业银行发展,往往需要较大的优势,其中可以有效的突破供应链的资本约束限制,并能够适应整个市场的变化,促进整个产业的服务创新,另外,在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我国对供应链中的企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挖掘,其中对客户的结构和风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产品的生产商,物流企业和零售企业之间的资金在银行的内部实现了有效的循环,并较好的突破了资本的约束,由于企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新型结构进行资本交易行为和产品设计的优化,其中,银行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性质制定相应的产品营销方案,并通过供应链提供的企业信息对企业进行全面真实的掌控和了解,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另外,银行可以开展各类产品的营销活动,其中可以带动新型业务方面的发展。有效的提高[2]银行的盈利状态,最终实现银行和供应链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利益共赢状态。

现阶段,我国供应链的发展同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首先,信用体系的建设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主体和相关的考虑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无法做到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因为信用的缺失会导致其中的无效成本相对较大,我国在供应链的发展管理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主导的核心地位,很多的跨国公司和相关企业之间有着与服务相配套的各类国内企业,相对来说较难有效的适应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的完善还需要运行较长的时间。此外,对于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重的因素,首先包括对风险的防范,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安全因素等。对于融资企业来说,对信用系统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融资中的综合性服务是融资发展的根本,是整个发展的重点,对于融资企业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相关的需求,成本,效益之间的统一关系,如果现金不够充足,我们需要进行融资,对于融资来说,追求的往往是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资本的有效利用率。

银行的信用风险问题也是供应链金融中的重要问题,客户通常存在着一定的资信风险,很多小型企业的管理往往不够规范,小型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较弱,资本较为缺乏,且存在信誉不够,等问题。有些物流公司属于第三方企业,有时候为了争夺业务,与借款单位共同进行弄虚作假,对抵押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不能遵循公正的原则,有些不良的借款人甚至为了借钱,跟物流公司共同伪造没有实物的仓单进行银行的贷款,严重的导致了客户的资信风险。当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会对资金供应链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法律的变化会使资金链中出现一定的漏洞,从而直接对资金的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有些供应链相关的企业存在着预测不够准确,需求不够明朗等问题,直接导致商业银行获得一些错误的信息,给银行的判断险带来一定的风险。有些风险是外力所不能抗拒时,很可能对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银行受到较大的损失。[3]

2.2 我國供应链金融的前景剖析

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前景相对较好,我们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2.2.1供应链特点鲜明

供应链的特点较为鲜明,通过供应链,银行没有必要过度的依赖于公司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供应链模式的发展,银行对一个企业的评判,已经不在局限于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等的进行相关评判,而应该更加重视企业的合作伙伴和交易对象,对企业背后整个产业链的稳固性和企业在相关产业中占据的地位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企业的产业链相对较为完整,且企业的经营较为稳定,则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规模大小等进行企业融资服务和其他各种服务的安排。

2.2.2提高银行的金融水平endprint

在供应链的金融发展过程中,因为金融链的整体过程相对较为透明,因此银行可以对企业中的各个运行步骤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并针對各个服务的阶段提出具体的服务要求,例如对于各类的融资方案,提出相应的措施,产生对应的产品及服务,企业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2.2.3巩固银企合作

在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银行已经不再仅仅扮演者提供资金的角色,而是更加的理解整个企业,并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银行有着自身的政策保障和各类信息的渠道,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风险控制能力,对企业的经营建设实现较好的指导,及巩固整个供应链的建设。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的渠道,更好的控制自身的经营风险,相应的减少了对银行的信贷风险,使得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稳固有效。

2.2.4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未来供应金融链的形成和运作,将会有效的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帮助其更好的实现融资,创造更加优越的融资发展环境。

3 实现供应链稳定发展的相关措施

3.1 提高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识

相关金融部门必须强化意识,强化对供应链金融的认知。这就需要充分的认识到供应链金融的稳定发展,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较为强大的带动作用,必须认真研判相关内容,并构建出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之间的交往平台,如通过政府专项基金的设立,可有效的保障金融供应链的平稳运行。政府部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产业龙头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在国内外的知名企业、金融机构进行招商引资,通过金融机构的先进得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有效的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并对金融链相关的企业实现恰当的政策倾斜,更好的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3.2 建立供应链金融保障机制

供应链的稳定有效进行,需要各个供应链金融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首先,供应链中的成员需要签订相应的合同,增强内部的联结性,防范出现纠纷。另外,需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并能建立较好的资金网络,最后需要对我国的金融物流行业进行前景分析,对于供应链的金融体系需要一个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并对整个供应链的成员提供服务,帮助银行实现物流的监控。

3.3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主要负责法律和规则的制定,为了营造较好的交易环境,政府部门必须首先建立稳定成熟的信用体系,对于国内贸易来说,大部分的是使用票据进行交易,但是这种方式缺乏一定的担保体系,各个银行之间缺乏稳定的联系,时常导致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措施,并进一步的健全物权等级制度,为整个金融供应链的发展,提高较好的法制环境。

3.4 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必须要充分的考虑供应链中的风险因素,银行应该时刻关注供应链运行的情况,并对供应链较为薄弱的部分进行保护和管理,对金融供应链的外部发展环境进行全面的预测,建立较为完善的预警机制,该种机制可以自动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化而提出相应的预警,并按照设定的内容进行金融预案处理。

3.5 发展核心企业

对于核心企业必须在政策方面加以支持,并降低土体使用的成本,通过税收减免等的相关政策培育发展较好的企业,使相关的企业逐渐的培养成为行业中的核心企业。对于产品的设计来说,必须要借助企业的核心能力,并实现企业供应链的全面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实现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供应链模式是一种信贷的模型,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必须对供应链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规划,提高金融链的发展意识,充分的利用政府资源,把控供应链中的风险因素,发展核心企业,最终实现我国供应链行业的长久进步。

参考文献

[1]何丹,陈茵. 我国供应链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J]. 中国市场,2016,(32):51-52+56.

[2]李德莉,周永强. 我国汽车产业线上供应链金融现状与发展分析[J]. 中国市场,2016,(19):40-41.

[3]吴琼.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2):135-136.endprint

(李娜)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2157.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卷宗2017年23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