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贵路旧当铺的前门。
当铺内的木楼梯相当结实。
民国时期广州西门口“宝生大押”当票的复印件。
碉楼小窗、直上直下的外观仿佛就是当铺的招牌。
“虫吃鼠咬,光板儿没毛,破面儿烂袄一件。”这是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拿着皮袍去当铺典当的情景,旧时当铺盘剥残酷,穷苦老百姓虽深恶痛绝,却也无可奈何。人们不到山穷水尽,是决计不进当铺的。高高的当铺柜台后面,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五工各司职 当票用暗语
作为金融业的鼻祖,典当业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其在金融史中的地位仅次于钱庄。它始于南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据李龙潜教授介绍,以前的当铺一般至少有五个人来管理,分别负责五个不同的工种,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当铺则有8~10个人。五个工种分别是:司理、司柜、票台、摺货、伙夫。其中,司理是当铺里全面负责的最高管理者,是当铺里的一把手;司柜负责柜台工作,广州话俗称为“企柜”(即“站柜台”),是当铺里的二把手,办理典当或取赎业务,以及和客人洽谈当物的价钱,规模较大的当铺里会有多个司柜,按职位高低分为“头柜”、“二柜”和“三柜”等;票台则专门负责写当票,当时典当行业里有自己行内独特的专业术语和暗语,甚至还有一本专门的典当字典,如“钟”写作“中”、“棉衣”写作“巾”等,这些都是票台必须熟练掌握的;摺货是专门凭当票从仓库里取出当物的人,他要对仓库的布局与分类了如指掌;伙夫其实就是打杂的,在当铺里负责做饭,兼打更、巡逻。除了这五类人外,当铺里还有若干名学徒,他们平时主要是负责一些杂活,并跟随票台学习典当用语。
典押成交后,当铺出具收据,称为“当票”。上面载明所当物品、抵押款及应收利息等。质押期限自六个月到十八个月不等(按月计息)。过期不赎,典当行就没收其抵押品。典当放款的数额,一般都在实物价值的一半以下。
李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张民国时期出自广州西门口“宝生大押”的当票的复印件。只见当票的时间写着“民国贰拾壹年十一月拾日”,内容则有“加息叁分算,限期拾贰个月为满。”“如有过期不赎,任从发落,倘有虫伤鼠咬霉烂意外等情各安天命,来历不明与本押无涉,认票不认人,此照。”
盘剥深且重 条款多不公
“以往,如果当物的当期到了时,当物者仍然没钱赎回来,当铺通常会‘续当’,当物者只需继续交利息就行了。”李教授说,“当票是押物的凭证,其内容包括店号、地址、当期、利率等。曾经有一段时期,当票是由政府统一印刷的,规格与形式都是固定的,票台只需在相应的空格处填写内容就行了。但这种统一的当票并不为当铺老板所接受,因为他们都担心统一格式的当票容易被伪造,所以很多当铺都还是使用自己专门的当票,以示区别。”
李教授说:“以前的当票有点类似现在的合同,‘两家允肯,立此为照’,但在当票上,当铺不需要签名,而当物的人则要签名确认。‘认票不认人’是当时的行规。无论拿着当票的人是否当物的主人,只要凭着当票,就可以顺利取回东西。而且任何遗失或损坏,当铺一概不负责任。其实,这在当时来说,也可称得上霸王条款。”
至于典当利率,《明律》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笞四十,以余利计赃。重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在《大清律例》中对此规定有了一些补充:“凡私放钱债,每月取利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笞四十。……若监临官吏,于所部内举放钱债,典当财物者,不必多取余利,有犯即杖八十。”
李教授说:“虽然当时朝廷对典当收取的利息做了相关规定,作出了所谓的规范管理,但从具体的条款来说,收取的利息还是很高的,而且在典当行里又存在着许多不成文的行规。”
当铺的老板、司理当然是十分凶狠,司柜虽为雇员,也多“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善于察言观色,娴熟行业暗语,识得三教九流。司柜通常都有很丰富的处世经验,无论什么人进门,他们总要打量一番,如是熟识的官僚豪富,则点头哈腰,竭尽奉迎之能事;如是读书人模样的,他们说话也许会和气一些,如果是穷苦百姓,则奚落凌辱,不遗余力。
当铺司柜对于当物的态度是“鸡蛋里也要挑出骨头”,想尽各种方法,用尽各种语言去贬低当物的价值,挑出当物的毛病,然后以当物原本价值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的价值接收当物。到了正式办理手续时,老百姓拿到的钱却只有“九折”,原来那“"一折”被司柜和票台私吞了。比如拿一个原本价值二十两的花瓶去当铺,经过司柜的百般挑刺后,花瓶被“估价”为价值十两,尽管当票里明文写着花瓶以十两当出,但实际拿到手的仅有九两。二十两的物品最终仅当出了九两,由此可见典当盘剥之深重。
当铺是抵押贷款的,是一种残酷的高利贷剥削。所以那时社会上流传着“穷死莫去当,屈死莫告状”的话语。
贫苦人家
典衣典锄典妻女
当铺的营业时间随着季节和节日有所不同。夏天和秋天两季,营业时间通常为上午5时到晚上7时;春天和冬天两季,营业时间则改为上午6时到晚上6时。但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小押,其营业时间就相对灵活,平时生意好的时候可营业到凌晨1时,过年的时候,为了接待更多为应付年关前来典当的人,他们甚至通宵营业。
几年前,李龙潜教授曾经在北京中央档案馆查阅了清代以来广东的档案资料,发现越是穷的地方,当铺收取的利息越高。“去典当的大多数是穷人,其中尤以农民典当最多,他们典当的东西也主要是旧衣裳、棉衣,还有不少是农田,或者是一把锄头。一些走投无路的人甚至连老婆、儿女都当了。”说话间,李教授微微摇了摇头。
据介绍,典当物到当期时会有“赎当”、“续当”、“死当(绝当)”三种情况。“赎当”指当户在一定典当期限内向典当行清偿当金本息,换回原当物;“续当”指当户在一定的典当期限届满后不赎当,而以原当物再次进行典当;“死当(绝当)”则指当户在一定的典当期限届满后,既不续当也不赎当。
“实际上很多穷人都无法赎回当掉的衣物,当期过了仍无人来赎取后,当铺会将当衣卖给‘故衣店’或放在那里寄卖。跟现在满大街随处都有卖新衣服的店铺不同的是,以前卖新衣服的很少,很多人都只买得起二手衣服。因此,收取当物利息和变卖当物成为了当铺的两种收入途径。”
新式当铺成理财新宠
新中国建立不久,盘剥穷人的典当行便在疾风骤雨中荡然无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典当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行业又悄然新生。
日前,记者走访了市内几家较大的新式典当行,发现除了门口依旧保留着一个大大的“当”字招牌外,店铺里的一切都完全不一样了。阴暗的当铺已变成宽敞的营业大厅,各种行业管理规章、典当须知等醒目地挂在大厅里。出入当铺的人已不再是衣衫褴褛,其间不乏西装革履。
精明人士融资理财新渠道
36岁的张枫曾在一家典当行工作过两年。他说在经营范围上,新型典当行与旧式典当行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比如营业厅里摆放的是手机、照相机、电子琴、进口手表等,而仓库内里停放的是轿车、机械设备、各式电脑等高级物品。
“这些当物如今都是最普遍、最常见的质押品。现在一般来典当的人大多不是因为穷,很少看到是因为‘揭不开锅’进典当行的。”他说,处于社会高端和低端的人是典当行的主要顾客,高端顾客来典当主要是一些企业主做生意一时缺钱,利用手中闲置的物资、设备等,从典当行押取一定量的资金,然后投入到生产或经营中,将死物变成活钱,利用融资的时间差,获得收益,属于投资型典当;而低端顾客融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如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等,属于应急型典当;一般生活稳定无忧的人很少进典当行。
近年来,当铺已经被一些颇有经济头脑的精明人士青睐,并将其作为自己融资理财的新渠道和好帮手。张枫遇到过一位做小生意的郭先生,他已拥有一套房产,后来又看中了天河区的一套新房子,但当时手头的钱连首付都不够,而原有的房子一时又脱不了手。无奈中,他来到典当行,办理了房产抵押融资,结果一下子拿到30万元购买了新房。3个月后,他卖掉了原有的房子,及时还清了抵押融资,同时,还如愿赚取了房屋升值的差额。“我还曾经接触过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白领小姐,是个‘月光公主’,每个月的收入都基本花个精光。一次,朋友约她出外旅游,身边没有多余的钱,她不好意思不去,又不好意思问家里要钱,于是就拿出几件平时闲置的首饰到当铺里当了两千多元,开开心心地与朋友出去旅游了。等下个月公司发了工资就去当铺去赎回,虽然给了一些利息,但还是比较轻松地解了燃眉之急。”
光顾典当铺不再脸上无光
在一家典当行里,记者遇到了一位正在办理当车业务的徐先生。他笑着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当铺了,第一次来的时候心里真的很慌。”徐先生是做服装生意的,两年前因为生意上的问题急需一笔钱,因为不好意思向朋友和亲戚开口借钱,经朋友介绍,他来到典当行当自己的房产。徐先生第一次进当铺的时候,心扑通扑通跳得很快,业务员询问时,他的脸涨得通红。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只有走投无路的人才会去当铺。他生怕会碰到认识的人。“一回生两回熟,经过第一次的典当,才发现对不少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来说,典当行也是一个不错的融资新渠道。银行更多关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很难而且手续也较多,相比之下,典当行手续更简便,而且很快就能拿到钱,虽然利息和费用较高,但非常适合应急之需。”对典当的作用,徐先生已经可以说得头头是道。
据了解,“零门槛”和快捷方便,使不少中小企业愿意承担较高利息费用而到典当行进行借贷。据业界人士介绍,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行最大的优点是申请周期短、办理速度快、能满足紧急的资金需求。同时,典当行“认物不认人”,大到几百万元,小到几十元的业务都接,房产、汽车、股票、银行存单、金银饰品、家用电器等都可以作为典当品。(来源:广州数字图书馆)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广州数字图书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