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卧底校园贷群 忠告学生:套路太深,不能碰

转载 王煜  2017-12-14 14:15  阅读 1,761 次
女教师卧底校园贷群 忠告学生:套路太深,不能碰 综合 第1张

毛晶玥先后卧底十多个校园贷微信群,并将套路制成短片警示学生。受访者供图

相关阅读:女教师卧底揭秘不良校园贷:3000元3个月变成3万?

教师做卧底 整理校园贷套路警示学生

湖北汉江师范学院辅导员毛晶玥卧底十多个校园贷微信群,整理“十大套路”制成短片成“网红”

今年上半年开始,毛晶玥卧底到大量校园网贷群中,收集相关信息。如今,这些群依然活跃,她却已经对校园贷的各种套路了如指掌,并整理了校园贷“十大套路”警示学生。

毛晶玥将自己的卧底所见所闻,制作成短片发到网上,引发关注。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她回忆这段经历说:校园贷套路太深,学生不要碰。

“所有学生都有可能面临诱惑”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校园贷?

毛晶玥:校园贷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一两年之前就有,以前会觉得离自己生活很遥远。但是,随着校园贷涉及的学生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个我很喜欢的学生牵涉其中并且深受其害之后,(我)才开始慢慢关注到这个事情。

新京报:校园贷在学校里有泛滥趋势?

毛晶玥:今年大概是上半年的时候,可以说比较严重。下半年以来,随着监管收紧,能明显感觉到校园网贷在不断萎缩。

很多学生会牵涉其中,我身边也会有这样的案例。一些学生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想出去旅游一下,或者想买一个一两千元的东西,就去借钱,结果半年左右就能滚到10万元。学生为了不让家长知道,心理压力很大,会出现自残乃至试图自杀的现象。

新京报:为什么在校生这么容易牵涉校园贷中?

毛晶玥:校园贷就是专门向学生下手的,会在学校里到处发传单,甚至给一些学生佣金,做借款代理。这种推广方式造成了校园里借贷成风的现象。

新京报:什么样的学生会为校园贷所困?

毛晶玥:有一种观念认为,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或者学校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容易参与校园贷,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这虽然跟学习或者家境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跟消费观、法律观和金融观相关。

就我接触到的而言,所有学生都有可能面临校园贷的诱惑。因为现在学生都非常喜欢玩手机,校园贷会通过各种APP和微信号推广,另外也会通过一些群发广告,鼓动学生借贷消费。学生要接触校园贷太容易了,哪怕是学校的厕所里,都有宣传广告。

“每个环节都有套路”

新京报:为什么会想到卧底到校园贷群里?

毛晶玥:作为老师,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远离校园贷,但是到底什么是校园贷,其中有什么套路,我们并不知道。老师自己都不知道,又怎么去教育学生?所以半年前开始,我就加入各种借贷群和催收群,想把整个链条搞清楚。

新京报:卧底在这些群里主要做什么?

毛晶玥:主要是收集信息,了解“套路”,然后整理出来,做成宣传材料,向学生宣讲。我之前有一个学生,很短时间内贷款从几千元滚到几万元,自己也说不清楚花哪里去了。当时我看了合同,也觉得很奇怪,后来卧底进去后才发现,原来每一环都有这么多套路。

新京报:卧底期间有哪些成果?

毛晶玥:一共卧底进了十几个群,过程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惊心动魄。大部分时间,我在群里“潜水”,收集一些信息,整理出校园贷平台的套路。这些群里到现在都很活跃,也没有人注意到我。卧底持续了半年,我一共整理出校园贷平台的十大套路,以后会陆续发布。

新京报:在校生在群里借款很容易吗?

毛晶玥:之前不知道,到了群里才发现,一个学生想要借到钱太容易了。只要年满18岁,提供一个半年以上使用过的手机号,然后登记下家长的联系方式,就可以轻松借到钱。

新京报:校园贷整个流程有哪些套路?

毛晶玥:从上往下,一个校园贷平台分为省区经理、市区经理、校园代理和学生代理几个层级,很多借贷平台资金不是他们的,平台只是中介人,掌握很多平台的借贷方式。好比说今天贷了两万块钱,你还不起,那么我给你介绍另一家平台,你去那里贷款还钱,平台赚取介绍费。

具体执行上,为了逃避监管,会以打借条的形式,诱导学生去录音(录下“自愿借款”的说法),把借贷伪装成正常借款;第二种会伪装成商品分期合同,比如给一个苹果手机,让你举着去拍照,拍完把手机收走,借分期购买手机名义签订合同。要注意的是,所有借贷平台在下款前,会先扣除手续费和管理费,但是利息都按原金额算,违约有滞纳金。很多学生还没拿到钱,就已经欠了平台的手续费。

新京报:哪个环节会给学生最大压力?

毛晶玥:催收,很多平台会总结催收法则,多的有十条。一般催收会在网络上面联系本地催收团队,以“爆通讯录”的形式,通过电信轰炸,不仅给学生本人发(短信),还会给老师、同学和家人打(电话),有时候还会伪造律师函、群发骚扰短信,(骚扰短信)内容都很不堪入目。

“借贷就是一念之间”

新京报:你认为当前校园借贷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毛晶玥:平台对校园的全面渗透,甚至雇用学生做代理,导致学生身边诱惑无处不在。想要弄到钱太容易了,加上一些平台一直在鼓励消费,所以不谙世事的学生很容易牵涉其中。

新京报:在清理校园贷危害这方面,学校和社会能做什么?

毛晶玥:学校这块主要是加强教育,加强对学生金融法律和消费观的教育。社会层面,一定要加强监管。这么多校园网贷平台,如果我能这么容易就找到借贷信息,学生也会非常容易接触到。很多时候借贷就是一念之间。

如果学生知道参与这种借贷是违法的,就不会去参与。如果学生有合理消费的观念,也就不会被这些平台诱惑。

新京报:怎么看待自己成为“网红”?

毛晶玥:有点蒙,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每个辅导员都在做的。自己总结起来,能够引起关注大概是因为我在网络写了很多东西,恰巧被注意到了,其实做的都是分内事。我觉得关注重点在于不良网贷的危害,个人所做的事情其实是挺微小的。

新京报:下一步有什么新的计划?

毛晶玥:我现在还在那些群里,也还在收集信息阶段,目前,我们刚做了一些解读不良借贷的动画,还准备整理不良借贷警示案例,邀请公安部门和一些与学生走得近的辅导员老师,对案例进行点评。

新京报:对于校园贷,你对同学们有什么忠告?

毛晶玥:套路太深,不能碰。

背景

多部门发文规范“校园贷”

严格意义上的“校园贷”可分为五类:电商背景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提供的信贷服务;消费金融公司推出的产品;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线下私贷;银行机构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等。其中,消费金融公司和P2P网贷平台等推出的部分产品,因其渗透校园力度大,催收方式等一度备受争议。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煜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1612.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王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