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史记丨佛山当铺风云录

转载 陈焯莹  2017-12-09 19:37  阅读 1,889 次

来源:南方网,作者:陈焯莹

老当铺,看似旧时代的产物,却曾在风云变幻的商界占据一席之地。货物与货币之间的流转,记载的是人们的心酸与无奈。可以想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走出当铺的人,身上肩负着多少相似的唏嘘与叹息。

史料记载,民国二十年(1931年),佛山典当业达到鼎盛,单是现在的禅城老城区,就有大小当铺60多家。

作为古代金融业的代表,佛山典当业在这数百年历史巨变中,经历了什么?这些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古老当楼,在沧桑岁月中,看透了多少人情冷暖?它们又向现代人们诉说着什么样的故事?

老当铺·历史

漫步在老城区街头,沿着青砖石瓦一路走去,作为“四大名镇”之首的佛山留下了不少历史风貌犹存的建筑,其中就有几座坚固的青砖墙体、布满“枪眼”的“碉堡式”大楼。街坊们说,这是当年佛山典当行用于储藏典当品的仓库。

典当,是以衣饰等实物作为抵押品,在物主赎回时收取利息的古老信用机构。这些窗户狭小、楼体长长方方的大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符号,也是佛山曾作为商业重镇的标志。

民俗专家梁诗裕告诉记者,典当业在佛山有史可查的,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建文年间,“那个时候,当押和当铺统称为‘土库’,清代乾隆年间,才改称为‘当押业’和‘当铺’。”

1990年出版的《佛山商业志》也写到,佛山典当业在明清时期已经存在,在清嘉庆、道光、咸丰时期最为鼎盛。史料记载,1928年佛山有13家当铺,到上世纪30年代初,佛山的典当业比清代有所发展。大大小小当铺50多家,大多分布在佛山各大街巷,像青云大街、锦华路、莲花路、禄丰新巷、石巷、普君墟等处。当时,当铺的门面和当楼鳞次栉比,被称为“50当铺打擂台”。

历史上的佛山,是中国的商业中心之一,“当楼,也就是金库重地,位于岭南天地内的恒升大押遗址,也就是清代佛山当押业的会馆所在地。由此可见,当时的佛山当押业已经有很大规模。”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馆员梁燕说。

记者近日在岭南天地文物管理办公室文物监督管理员李伟进带领下,走进了恒升大押。该建筑坐南向北,由头门、二进铺面及三进储物楼组成,均为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属商业街“竹筒屋”纵列式布局,占地总面积300余平方米。天井后的二进为三层高大建筑,二层为木板楼面,三层屋顶为硬山搁檩架构,其中首层作铺面和通道,二、三层作居室,其正面装修的扇窗豪华考究,是整个当铺的主要门面。

李伟进介绍,如今恒升大押内各建筑物保存尚好,但当铺陈设旧貌、储物货架,以及清代时作当行会馆时所奉祀的财神、火神等祖师神位等有关物品俱已无存。他认为,从该楼的形制和构筑方式看,无疑是明代的“土府”式储物楼,当属该当铺拥有的物业。

“该当铺建筑是祖庙大街上,明清两代商业街繁荣兴旺史实的重要实物例证,是研究当押业在明清时期更替传承关系、清代当押业讲门面、讲实力、重信用等进一步发展演变等问题的重要实物资料,从而具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李伟进表示。

兴起,繁盛,衰败,在这个世界万物均要遵守的规律面前,当铺也不能例外。民俗专家余婉韶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倡导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对于当铺这种“充满剥削阶级意味”的事物,要坚决打倒。“以往在外人看来很风光的当铺业一下子被视为不光彩的行当,当时很多掌柜都要‘走佬’。1956年,公私合营,国家收购了石巷的小押当铺,还让其经营了一段时间,但大部分在1958年都已停业。”

建国后典当业全部消失,旧时的当铺楼陆续被拆毁或改建,如今仅余几座,都建于民国时期,集中在禅城区的老城区内,其中保持较完整的有忠诚当铺、泰和当铺、青云街当楼,这些建筑都被评为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佛山繁荣的古典当业的历史见证。

老当铺·往事

“按照当时的行规,典当业分大中小三级。”梁诗裕介绍,大店称“按”,主要当贵重物品,有钱人家会把珍珠玉器、古玩书画等拿去按,期限三年,利息五分;中店称“当”,贵贱物品一律收当,期限两年,利息三分;小店称“押”,分“大押”和“小押”,期限最短,但利率最高。

虽然说,当押业越繁荣,证明这座城市的资金流动性越强,商业越发达,但同时也显示,城市的贫富悬殊和社会分化越加严重。

老佛山陈婆婆今年70多岁,她说,自己小时候常看见父辈去典当东西。“父亲以前是开饭店的,有时资金周转不过来,无法给员工付薪水,就拿家里值钱的首饰去典当。”

在陈婆婆印象中,每次看到当铺先生,都觉得他们很冷漠。“他们好像总是高高在上的样子,货物递进去之后,他们会说个很低的价格,因为来典当的都是急需用钱的,所以大部分人会硬着头皮接受。”

梁诗裕说,判断押物价值的人往往就是当铺的主人或股东,俗称“押师”,押物价值一般由押师主观武断,因此,当押业表面看是你情我愿的交易,也能暂时盘活了一些物品的价值,补充经济流通,也确实帮助不少经济困难者解决一时之需,“但它也是一种如同高利贷的畸形经济交易方式,很多当押者在苛刻的利息之下,倾家荡产也是有可能的。”

当了物品后,掌柜会给典当者一张当票,上面的字像“鬼画符”一样,一般人看不明。据说是当铺为了防止伪造,在当票上画上独特的图案,即典当术语。

更为有趣的是,当铺的格局都极其诡异,梁诗裕介绍,当押的经营场所,通常以交易场所的前铺与储存当押物件的库房组成,之间由一条密封的通道(俗称“冷巷”)连接,雇请武林高手重兵看守。此外,当铺迎面总要设一道写上斗大“当”字的高大屏风,说是以防外人的窥视。

梁燕认为,重新关注典当行,挖掘它曾发生过的人物和事件,对我们了解不同时期佛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有着典型的意义。

老当铺·活化

一边是熙攘的东方广场,一边是低调的现代当铺。老旧低层的粤式老铺一字排开,唯独一个朱红底、繁体金字的典当行招牌分外显眼。但凡路过的市民,大多会好奇地向内张望,店内竖着一个大大的“押”字,约两米高的屏风,好像是古代与当代的阻隔线。

1989年,位于禅城区建设一街的德昌当铺开业,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佛山首家典当行。如今在松风路、莲花路、锦华路等老街区还可找到一些现代当铺的影子。不过,这些当铺形式已发生变化,其内部装饰与普通银行柜台无异,已不再是一派高高在上的森严阵势,有的典当行甚至还卖起了金银首饰、玉器等,更像是金铺。而典当的物品也非常有限,大部分典当行门口贴着可当金银、房产、汽车、名表等。

事实上,上世纪50年代,当铺销声匿迹之后,现代银行开始延续它的金融功能。但随着社会开放度的增强,典当行也在上世纪80年代末重新出现在城市里,只是被赋予了许多现代的规章制度。

1992年到1993年的一年间,佛山就诞生了114家当铺。后随着佛山市民生活的富裕,收音机、洗衣机、电视机和音响逐渐成了1997年前后当铺最常见的典当民品。到了2000年以后,传统民品的典当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房地产、汽车等大宗商品的抵押。

一方面,现代典当业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历史留存下来的老当铺如何活化,也一直为佛山市民所关注。

佛科院讲师何东云曾撰写过《佛山典当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一文。他建议,佛山可以开发现存当楼,“目前佛山的几家当楼已被列入市级文保单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缮,当楼的外墙虽然坚固,但由于年代久远,内部仅剩下几根梁柱。建议政府把当楼的保护利用,纳入老城街区历史文物保护一个部分,可考虑把它们作为景点开放,供市民和游客参观,这既是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也能宣传和引导佛山的现代典当业。”

市博物馆的张雪莲则建议,可以根据当铺自身的特点和内涵,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路线。

梁燕则认为,政府应把当铺的商业文化重新盘活,因地制宜,挖掘最有特色的老当铺,与周边历史文化结合,“可以在当铺里卖一些纪念品,用商业重新激活当铺。”

对于自己辖区内的当铺,岭南天地则准备把它们开发成文化旅游博览区,按历史原貌修葺复原当铺,并按其旧貌复原室内各种陈设布局,作相关的陈列介绍,使之成为清代商业街不可或缺的旅游博览项目。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1412.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陈焯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