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数据到底怎么玩?

转载 中国智慧农业网  2018-04-29 12:54  阅读 1,293 次

农业大数据到底怎么玩? 综合 第1张

先思考一个问题:农业大数据能为农民做什么?

农业大数据平台就是利用气候及土壤大数据,提供农户最佳化的栽种管理决策,协助农民有效管理其农地,并让农民从每一颗种子中提取最高的价值。

专家认为:农业大数据运用将会是解决未来人类对粮食需求的解药,透过物联网及云端运算之应用,农业大数据下的精准农业,预期将能减少农业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并透过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提出最适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提高粮食的产量,另一方面则减少生产资源的错置与浪费,进而在未来有效地回应人类对粮食的需求。

但我想反问一句:农民能真的能借助农业大数据改变生产吗?

至少一点:互联网很难过关!

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在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农村网民规模”这一项,其揭示了农村与城市间的互联网普及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的普及率为26.9%,城市的普及率则为73.1%,二者相差近35.6个百分点,这个差距意味着农村还有过亿的人口没能接入互联网。同时,数据还显示:农村居民不懂网络和电脑而不上网的比例达68.0%。

这也意味着,至少100个农民,有68个不擅于互联网操作。

就这一点!农业大数据平台如何突破呢?

农业大数据到底怎么玩? 综合 第2张

同时,农业大数据还存在以下3个问题:

1、 共享范围

至少目前来说,拥有农业大数据的群体依然是政府或者研究机构,农业企业或者农民不会有一手农业数据或者数据报告的。

因此,如果把农业领域的大数据实现公平性,这一点至关重要!

2、 真实性

农业大数据的关键在于数据真实性、数据分类、数据共享和数据决策,最终围绕农业产业链形成闭环。

农业大数据在于计算与分析,并不能产生数据。同时在产生省局过程中,有可能是人为的作用。比如:养猪,通过喂养的频次、猪运动情况、猪的排便与休息等数据可以判断猪是否健康,但如果喂养的饲料与食物有排他性,而导致猪生病的情况。这个时候,数据就有可能失真。

3、 使用者辨别能力

农业大数据的运用都是要产生报告或者结论,但使用者对大数据的报告、结论进行辨别与解读特别重要。

虽然,这是主观原因,但很多情况下,数据的解读是需要专家来完成的,但农民都不可能是这一类的专家。

大数据可应用于哪些领域?

虽然,大数据存在这样或那些的问题。但阻碍不了大数据的“洪荒之力”。

目前,已经有不少机构、企业进行了初步探索。未来,农业大数据将在这六大领域发挥作用:

(1)生态环境数据,包括气象、水文、土壤和病虫害、动物疫情数据。这些数据是农业日常经营调整农业用水、农业产品投入的主要依据,准确掌握这些数据将有助于做到精准种植、养殖,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投入。

(2)农业技术及农资流通数据。掌握农业技术能保障农产品高效、丰产,而基于农资流通数据的分析,则为农业经营者选择农资产品提供判断依据。种子、种苗的流通数据,亦可判断某个品类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为调整规模的依据。

(3)农产品价格与农产品流通数据。生产规模的调节、生产品类的调整,必须要事前获知农产品价格和各主产区的产销情况。另外,通过B2B、B2C电子商务平台促使农产品供求信息对接,能拓展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价格。

(4)土地流转数据。通过土地流转供求双方信息的对接,促使流转更高效率,减少一方撂荒、一方找地的情况出现。

(5)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数据。通过上述的农资使用数据、生产流通数据的整合,可构建出从农场到餐桌的可追溯数据,以消除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疑虑,提高农产品的购买率。

(6)农业经营者征信数据。前述数据可纳入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保险机构的征信系统,作为发放贷款、设置农业保险的信用依据,以此推动金融和农业的融合。

农业大数据到底怎么玩? 综合 第3张

农业大数据:国家在发力

大数据能在这么多领域的领域,国家与政府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于是“大数据要成为国家战略”的想法有很多官员及专家都在倡导。

1、 我国将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表示,目前我国农业电商发展迅速,但瓶颈和痛点日益凸显,未来要培育多种主体,利用好电商平台大数据,调节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

2、 农业部力挺大数据

2016年1月份,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18年基本完成数据的共用共享,2020年实现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2025年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

3、 农业部印发《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

2016年10月份,农业部印发《农业农村大数据时代方案》决定自今年起在北京等21个省(区、市)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建设生猪、柑橘等8类农产品单品种大数据。鼓励基础较好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的机制和模式,带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大数据发展和应用。

同时,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到2019年底,达到以下目标:

———数据共享取得突破。地方各级农业部门内部及涉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初步形成,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取得显著展,部省联动、数据共享取得突破。

———单品种大数据建设取得突破。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建成干单品种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并在引导市场预期和指导农业生中充分发挥作用。

———市场化投资、建设和运营机制取得突破。通过政府购买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建设大数据取得实质性展,形成一批项目成果,探索出有效路径和模式。

———大数据应用取得突破。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加应用,大数据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关联分析和挖掘利用取得积极展,形成一批创新应用成果。

农业大数据到底怎么玩? 综合 第4张

不做这些,农业大数据玩不转

其中有不少案例表明,农业大数据与物联网的给农业生产与管理带来“百倍”效益。但还有以下5点需要发力,如果得不到解决,农业大数据依然还是孤岛一座。

1、 主体问题

农业大数据到底有谁来主导?我认为,当然是国家或政府来主导,国家必须要建立大数据收集与计算平台,并大力培养大数据分析人才。

当然,政府也可以搭台,有企业来执行。但大数据服务一定是便民化,而不是集中在一家,否则农业大数据也只是垄断行业,全民普惠的时代已然到不了。

2、 产业化问题

农业数据侧重单品才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反应,如此也可以快速形成大数据的产业化与集约化发展。

但,单品的产业化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马铃薯产业,有种子、化肥、加工、存储、物流、渠道等一系列的产业环节。

这些环节不是一家能完成,因此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不对等的情况。

因此,大数据产业化需要在产业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并有效的链接。

3、 大数据成本问题

成本高是大数据的一个特点,农业大数据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如何把大数据的成本降下来,真正普惠才是关键。

同时,如何借助商业资本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并快速确立商业模式,让大数据不仅仅是服务,更能变现,从而降低大数据生产的成本。

4、 跨界问题

也许,大数据跨界问题是技术端的问题,但大数据的跨界直接决定大数据运用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

因此, 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结合农业物联网、信息进村入户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工作,在测土配方施肥、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机作业等领域,研发一批有效支撑智慧农业建设的大数据应用系统。联合政产学研用各方主体,开展农业大数据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大数据关联分析,开发一批分析模型和应用成果。

5、 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是依赖互联网,互联网依赖信息化建设。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连网络都不通的村子,农业大数据如何能发挥作用。

因此,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家破解信息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最后,农业大数据是利国利民,也是现代化农业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想要利用好农业大数据,就必须要破解基础的工作:比如互联网普及、公平共享、信息化建设等问题。如此如此,农业大数据可能迎来春天。(来源:中国智慧农业网)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13847.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中国智慧农业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