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史记丨平和押,典当历史的一面活镜子

转载 信息时报  2017-11-28 10:41  阅读 1,717 次

来源: 大洋网-信息时报,记者 潘小娴

当铺,是旧社会一种专门以收取抵押品而放款的高利贷性质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向提供实物作抵押的借款人借出款项,收取利息。一般以小本钱临时经营的当铺称为小押,反之则称为大押,而享有广州最豪华当铺称号的“平和押”收取抵押品的都是大本钱的,因此俗称“平和大押”。

说来惊奇,“平和大押”竟然是坐落在当时远离广州街区的白云区均和墟。那么,当年享有广州最豪华当铺称号的“平和押”,到底有多豪华?为什么会出现在如此偏远的地方?而它又如何承载了广州经济发展的轨迹,成为历史烟云的一面活镜子?

花费白银3万两,享有广州最豪华当铺美名

均和墟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的石马村,记者一走过均和墟牌坊,便远望见了一栋高高大楼,楼体雄伟壮观,坚如磐石地屹立着。至于这栋大楼有多高多大?听听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馆长江协楷的介绍:平和押由铺面、库楼、南北侧院组成,占地面积1003.38平方米;前厅为传统建筑,面阔三间深两进,建筑占地面积260平方米,为营业大厅;库楼建造成碉楼状,面阔三间深三进,建筑占地面积208平方米,楼高六层26.62米,是储存典当物品的库楼。雄伟壮观的平和押,修建于1928年,花费3万两白银,在当年享有广州最豪华当铺的称号,如今还是广东省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旧当铺。

推开趟栊门,便看到平和押的红色挡板。挡板两边的青砖墙体上还有“找先进赶先进”之类的红色标语,一看便是文革的一段历史见证。

绕过挡板,走向库楼,便见到一座水泥天桥连接了铺面大厅和后座碉楼状仓库。据今年76岁的当地老人刘达良介绍,从前这小桥是随时可移动的木桥,桥下面是深水,人躲进库楼,再把木桥拉进库楼,劫匪就难以进入库楼。所以,一遇战乱或是紧急情况,平和押还是当年均和墟人的避难场所。如今修缮后改为水泥桥体,移动木桥的情境已不复存在。

进入当年储存典当物品库楼,那感觉还是两个字—壮观。四根粗壮的立柱,高高耸立直通屋顶,每层楼都还吊着不少麻袋。据江协楷馆长介绍,库楼共有六层,当年每层楼的当物多是用麻袋装起来,用吊钩存放,可以防潮湿防鼠蚁。

四坡顶瓦面,在国内同类建筑中独一无二

雄伟壮观的平和押,到底是如何出现在至今还是略显偏远的白云区均和墟的呢?江协楷馆长解释,是一场特大水灾,“催生”了当年最豪华当铺。

1915年广州遭遇特大水灾,历史上称“乙卯年大水”,大洪水冲毁了原大朗附近的桥头市墟市,附近乡民盼望就近能建一个新墟市进行贸易,当地乡绅合议后,决定选址在均和石马村建均和墟市。随着均和墟的兴旺以及贸易的需要, 民国十七年(1928),由黄润和、黎络宗、袁梓文、黄以材等股东筹资兴建, 耗费白银3万两,使用青砖18万块,兴建了平和押,典当业务范围除收押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和日用品衣物外,还兼营机器、原料、货物等押放业务。

繁盛与壮观,是平和押堪称豪华的一面,而其建筑风格,也颇见豪华独特的一面。

典当建筑采用军事堡垒建筑的坚固特点,以策当物安全。而这些典当建筑的楼顶基本上都是平台风格,但平和押的楼顶,却搭建了一个四坡顶瓦面,在国内同类建筑中独一无二。据悉,刚建好时,这个坡面建筑是平顶的,但落成后,为了加强顶层的防水功能,又加盖这个屋顶。如今在四坡顶瓦面遮挡下的天台“口”字形厚墙顶,还搁置着99块百斤重的不规则大青石。江协楷馆长说,大青石是当年当铺守护的最后一招,遇上土匪打劫,从空中掷下大块乱石,是退守的有效武器。

在加盖的四坡顶瓦面屋顶的四个角位,还各设有外凸圆柱形钢筋水泥结构瞭望塔,深度刚好容纳一个人,每个瞭望塔面向3个方向开出3个又高又窄的窗口,上方还有一个270度观察台。这四个瞭望塔皆为省内同类建筑所独有,这也是目前广东唯一发现有独特角位的瞭望口。

从粮站变身民俗文化博物馆

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边地区的墟市开始逐渐复苏,均和墟的客源分流,平和押也日渐式微。现年76岁的刘达良,就住在平和押附近。他告诉记者说,从他懂事开始,就没见过平和押营业,不过,均和墟的孩子们却非常喜欢到平和押玩耍,但都只敢在前厅玩,因为库楼黑乎乎的,大家都不敢去。

建国后,平和押收归国有,1952年,清理了平和押的库楼,作为粮油购销站使用。当时买大米都是要用粮簿粮票,除了周围居民到此买粮食,周边几条村的村民也一样到此买粮食,因为当时村民的田地里种的都是蔬菜,村民以蔬菜换大米。刘达良说,他自己就曾经在这里买过不少大米回家。

历经几十年的沧桑,平和押又重新和均和墟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起来。但不同的是,以前是愁眉苦脸去典押物品,后来是笑容满脸地购买粮油等生活用品。再后来,随着粮簿粮票等票证退出历史舞台,平和押又被空置起来。

2003年,在广州市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时,平和押被重新发现和重视。2005年9月,平和押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11年,白云区政府将平和大押修缮,改建为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并对外开放,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了解中国典当文化历史的窗口。

传奇

导航标

平和押楼高六层共26.62米,走在均和墟,就算现在有高楼不少,但一眼望去,还是能最先看到塑在墙上的平和押这三个红底黑字。

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管理员黄普锋告诉记者,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周围没有高楼的时候,高高大大的平和押,鹤立鸡群,就像一个导航标,几里外就可以看到了,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三个大字,就知道,均和墟到了。

平和押,是当时整个均和墟的制高点,均和墟人都盛赞“平和押好威水”。有时候均和墟的居民起楼房,说要起多少多少层的高楼,人们都习惯这样戏谑说:“你起高楼,高得过平和押吗?”

天然钟表

在过去,村民日子清苦,基本没什么人戴得起手表。平和押坐东朝西,正面这三个字就成为了一个天然的钟表。比如说,在田里忙农活的农民,一看到墙上平和押三个字的外框被太阳照到有阴影,就知道该回家吃中饭了。

关于天然钟表,还有另一种说法。博物馆管理员黄普锋告诉记者,他曾咨询过当地的一些老人,有老人说,以前平和押的瓦房顶上挂着一个大葫芦,葫芦上插着一根长铁针,周围农民到地里干活,都以铁针在太阳照射时落下瓦顶的阴影长短来推算时间。

不管是以墙上平和押三个字的外框被太阳照到有阴影来认时间,还是以铁针在太阳照射时落下瓦顶的阴影长短来推算时间,无非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平和押,绝对是当年均和墟人眼中,不用花一分钱,随时都可享用到的一个天然钟表。

棱角VS圆柱

平和押四边皆为90度棱角,但奇怪的是,这些棱角到了顶端却改为圆柱形。江协楷馆长说,这里面有一段古。

据传,平和押建成后,修建方为了测试其安全程度,对外放话,如果有谁能够徒手爬上顶端,将给予一定的奖励。有位在茶楼当伙记的小伙子自告奋勇,徒手从地面沿着90度棱角攀援上平和押楼顶。平和押的股东们兑现了奖励,同时邀请名师修改建筑方案,把顶端90度方形棱角修建为圆柱形,自此再没有人能够爬上顶楼。

本文地址:https://www.betax.cn/1166.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贝它财经的公众号,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信息时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