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股权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股权出质登记?
根据《物权法》第226条的规定,以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以外的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部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股份,由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登记。部分非上市公司股份,已经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相应的,以这些公司股份出质的,也应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办理登记。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股权出质登记。根据《办法》的规定,负责办理股权质押登记的是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登记机关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业登记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非公司制企业的投资人出资形成的权益不属于股权。现行法律没有将这样的企业中投资人权益规定为“股权”。比如,《合伙企业法》将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投资权益称为“财产份额”,所以,合伙企业的投资人不能将财产份额拿来当股权办理质押。
二、股权出质登记事项有哪些?
归结起来说有三大项: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姓名和名称;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名称;出质股权的数额。其中出质股权的数额可以由出质人、质权人协商确定,在质权合同中明确。
需要说明的是,出质期限不属于出质登记事项。理由是:(1)出质的目的和功能是担保债务的履行,为债权提供保障,因此,其期限取决于债权债务的履行情况。而现实中的履行情况包括期限是常常变动的,事先设定出质的期限意义不大。(2)《物权法》在规定质权合同时的一般条款时没有将出质期限纳入其中。(3)有关司法解释不支持当事人约定出质期限或登记机关要求登记出质期限。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2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后半部分在《物权法》中已修改)”基于上述情况,为避免误导当事人,《办法》没有将出质期限列为登记事项。要注意防止实践中工商部门增加该项内容。
三、申请出质登记的股权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根据《办法》第五条规定,申请出质登记的股权应当是依法可以转让和出质的股权。对于已经被人民法院冻结的股权,在解除冻结之前,不得申请办理股权出质登记。以外商投资的公司的股权出质的,应当经原公司设立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办理股权出质登记。
四、股权出质登记共分为几种,分别应当由谁提出,应提供哪些材料?
股权出质登记分为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撤销登记。
1、设立登记。就是设立股权质押的登记。申请股权出质设立登记,应当提交四个方面的材料,申请书、质权证明、质权合同、主体证明。其中质权合同是反映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载体。登记时提交质权合同,可以起到证据提存的作用。质权合同可以是单独的质权合同,也可以是包括质权设立条款在内的债权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
2、变更登记。应该办理变更登记的情况包括:出质股权数额变更,出质人、质权人姓名(名称)或者股权所在公司名称更改的。办理变更登记必须提交变更登记申请书,有关登记事项变更的证明文件。其中申请出质股权数额变更的,应当提交质权合同修正案或者补充合同。
3、注销登记。办理股权出质注销登记包括如下情况:(1)主债权消灭;(2)质权已经实现;(3)质权人主动放弃质权;(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导致质权消灭的。如担保法规定,质权因质物的灭失而消灭。质物不在了,质权就没有了。申请注销登记的时候,应当提供申请人签字或盖章的注销登记申请书。在申请书中,应当写清楚股权所在公司的名称和注册号、出质人姓名(名称)及证照号码、质权人姓名(名称)及证照号码、出质股权的数额、股权出质注销的原因等。
4、撤销登记。当质权合同被依法确认无效、质权合同被依法撤销的,应当办理股权出质的撤销登记。质权合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被确认无效?《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条款产生重大误解或者合同条款显失公平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
在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上,出质双方利益一致,由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提出。撤销登记可以由出质人或者质权人单方提出。撤销登记应当提交质权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文件。
五、登记机关对股权出质登记申请不予登记的情形有哪些?
1)当事人的申请不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管的范围;2)当事人的申请不属于被申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管辖范围;3)申请出质登记股权属于有关规定明确不得出质的情形,如已经被人民法院冻结的股权等;4)当事人申请出质登记的股权属外商投资企业股权的,未经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机关批准;5)当事人申请出质登记的材料不符合《办法》规定等。遇到不予登记的情况,工商部门应该告知不予登记的理由并退回申请材料。
六、出质登记薄的效力分析
出质登记簿是股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登记簿上载明的质权人是登记质权的归属者,载明的出质人、出质股权及其数额、出质登记日期即为其内容。登记簿的形式不限。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的。应当公开,可以公开查询。国家工商总局认为,申请人办理股权出质登记提交的有关材料,如质权合同等,与质权登记信息无关,并可能涉及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交易信息,以及审核文书,均应当归入登记档案,不是登记簿的范畴,查询、复制按照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
这里有一个问题,当事人手里拿到的是《股权出质设立登记通知书》和《股权变更登记通知书》。《股权出质注销登记通知书》、《股权出质撤销登记通知书》与出质登记簿不一致的,应以出质登记簿的内容为准。
七、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
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由此可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设定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出质股权依法具有可转让性;第二,签订有书面质权合同或含有质权内容的合同;第三,质权内容依法登记。对于作为出质标的的上市公司股权的适格性问题,必须结合《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关于股份转让的规定,进行具体分析。
1、公司发起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有的本公司股权的质押限制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在本公司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票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法律限制发起人股份转让是由于发起人是公司最重要的原始股东,负有公司设立之责任,限制其股份在一定期间内转让,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公司的健全与信誉,也可以维护公司与第三人的利益。限制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的转让,其立法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内幕交易,因为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最重要的公司内幕人。
股权质押与股权转让仅仅存在着或然性联系,而非必然性联系。股权质押并不一定意味着股权转让。只有当质押担保的债权届期未获清偿时,出质股权的转让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股权质押的融资功能,如果公司发起人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欲通过其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权质押融资,同时其债务的清偿期分别在公司设立之日起1年之后和任期届满之后,则上述四种人可以和债权人订立预约合同,该预约合同的主要内容是,该四种人承诺在法律限制的股权转让期届满后与债权人订立股权质押合同。当然,如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能确定其任职到时候必然会终止(如获连任或延聘),则可以订立附条件的预约合同。所附条件为停止条件,据此,当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届期不再担任相应职务时,则该预约合同发生效力,否则,该预约合同不发生效力。
2、上市公司能否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的标的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三款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我国《公司法》严格贯彻资本确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三原则。《公司法》禁止公司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权的标的,目的便在于贯彻资本三原则。因为一旦债务届期而债务人不能清偿时,公司可能因折价受偿而取得本公司的股票,从而动摇资本三原则。但事实上,质权的实行除了折价受偿外,还可以通过拍卖、变卖的方式进行。以拍卖或变卖的方式实现质权不会影响资本三原则的贯彻。当然,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内幕交易或操纵股价的问题,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总的来说,《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似乎显得慎重有余而灵活不足。
3、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质押程序
国务院《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拥有的股份的转让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基于此,以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为出质标的设定质权,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根据《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1]651号)的规定,这个审批程序是通过备案制度实现的。具体来说,以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的,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在质押协议签订后,按照财务隶属关系报省级以上主管财政机关备案,并根据省级以上主管财政机关出具的《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备案表》,按照规定到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国有股质押登记手续。这个通知对国有股质押还有如下限制:1、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持有的国有股只限于为本单位及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提供质押;2、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用于质押的国有股数量不得超过其所持该公司国有股总额的50%;3、以国有股质押所获得的贷款资金,不得用于买卖股票等。
4、对《公司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理解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大会召开前二十日内或者公司决定分配股利的基准日前五日内,不得进行前款规定的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根据这一规定,是否意味着股东大会召开前20日内或者公司决定分配股利的基准日前5日内不能进行股份转让和股权质押?并非如此。因为,这一条并没有禁止股份在规定期间内的转让和质押,只是转让和质押后,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无法记载于股东名册。法律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确定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或者可获得股利分配的股东,如果股东名册一直处于变动状态,则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或者可获得股利分配的股东就无法确定。《公司法》的规定似乎没有考虑上市公司股票集中托管、登记的事实。在证券集中托管、登记的体制下,股东名册是由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而非上市公司生成。但即使如此也不妨碍股份公司置备股东名册,只不过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系统中股票持有人是变动的,而公司股东名册中登记的“股东”是不变的,只有他们享有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利或者领取股息的权利,但不能根据这个股东名册上登记的股东的申请办理质押,除非他们也是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系统中登记的股票持有人。
5、所有的上市流通股是否都可以办理质押登记
在现阶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证券公司可以以其自营的人民币普通股票(A股)和证券投资基金券和可转换债券办理股票质押贷款,自然人及证券公司以外的其他法人持有的上市流通的人民币普通股票尚不能办理质押登记。(来源:辽宁典当网)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辽宁典当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