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门二环路旁,行人往来。刘裕(化名)独自一人坐在玻璃柜台内侧的办公桌前,有些无聊的刷着手机里的信息。这里,是他经营了多年的当铺。他时而会放下手机,起身扭扭腰转转脖子,再到门口张望片刻。但似乎没人太注意他以及他的这间门店。他已经很久没有生意了。
刘裕已经习惯了这种境况。因为这并不是他一人面临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非他一人能够改变的。典当,这个历史久远的行当,在当下正经历着一番痛苦的煎熬。“不好做”、“没生意”、“利润低”已成为目前成都典当行的常态。那么,典当行的路在哪呢?
经营之困:平均月成交量仅6笔 部分当铺一年不开张
有媒体报道称:“1987年12月30日,成都西御街72号门前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正式开业,宣告了新中国第一家当铺的诞生,标志着在中国大陆沉寂几十载的典当业从此复出。随后,全国典当行业开始复兴,各地典当商行陆续出现,形成一定规模。”
如今,30年过去了,这一古老行当在成都经营的如何呢?“并不乐观!”成都典当同业公会秘书长谢自力坦言。其中,就包括华茂典当。
这种“不乐观”似乎成为了行业共识。近日,成都商报记者走访了城区多家典当行,它们或开设在街边、或隐身居民楼、或居于某栋写字楼,但“写字楼”也不比“街边”好多少。多家典当商家直言,当下生意“不好做”,甚至“没生意”。位于武侯区九眼桥附近的一家当铺已经许久没有开过门。“现在很少看到人来,一般都没人在。”附近的其他商家介绍。位于曹家巷附近的另一家典当铺,锁门也成为常态,店内吧台甚至已经布满灰尘。蜀汉路附近的一家铺子同样关着门,店内一片凌乱。
开着店门的铺子也有不少,但得知记者的采访需求时,均纷纷拒绝,只是只言片语的说着“不好做”。刘裕的店铺位于成都西门二环路,店铺不大,但接客区,业务办理区分得很是清晰,装修的也算亮堂。然而,却难有客户入门。有些无聊的他只能不时的地刷着手机,偶尔起身活动活动身板,看看门外的人流。“已经几个月没有开张了!”刘裕直言,“没生意,名品、房产都没做了。”尽管经营惨淡,但刘裕却还是选择开门营业,“只能继续撑着,撑到不行就只有不做了。”
位于桂王桥南街的托福典当,如今已经更换了门面,变成了另一家商铺。陈女士是托福典当的一位股东,在记者与其通话过程中,陈女士表示,由于经营问题,几个股东已经撤出,当铺也转给了他人。
据成都典当同业公会的数据统计,目前成都大小典当行共计130余家,过去一年的经营上,典当成交笔数仅9500余笔,算下来,平均每家典当行的月成交笔数仅仅6笔左右,更有部分典当商家,几乎一年都没有做成一笔生意。而在经营金额上,过去一年,典当总额为27亿元,典当余额2.8亿元,业务收入仅7200余万元。“平均毛利在10%到20%,而纯利只有5%到10%,一亿注册资本的大当铺,算下来也就500万纯利,那些大部分注册金在500万的就只有几十万了。”
原因在哪:业务机构单一不均衡 小额贷冲击
成都典当经营有多“困”?“半数以上处于亏损状态。”有没有做的好的典当行?“有,但凤毛麟角。”谢自力说。那么,到底困在哪呢?
在不少人眼中,对于当铺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电视剧里的“木制铺面”和“高高的柜台”,当品仍旧是金银首饰,但实际上这一切早已发生了变化。房产、汽车、财产权利成为了最主要的三大件。数据显示,超五成当铺主营着房产抵押典当,两成为汽车、(股权等)财产权利质押,另外不足一成的当铺做着名品典当。“当然这其中的分布还有《典当管理办法》规定的经营范围与注册资本挂钩的问题,就是说注册资本达到500万以上就可以做房产,1000万以上才能做财产权利,名品只要300万以上即可,而成都几乎所有的当铺注册资本都在500万以上,房产做的也就是最多的。”谢自力说。
大家齐齐向房产靠拢,以此作为主要业务也带来了业务单一的问题。“主要业务同质化,竞争激烈,加上房产的调控和市场因素,放出去的资金回笼缓慢,或者难以收回,由此带来的房产诉讼也开始增加,而诉讼的执行又因为典当行业法律法规的缺少而执行困难。”谢自力介绍。
由此而来,放出去的资金没收回来,无力继续业务;或者上一年部分没收回,有存量又不敢再继续放;或者因为业务量少,对风险把控没有信心;而对于名品业务又有些“看不上”,让部分典当行甚至一年也难以做一笔单子。
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的兴起,以及银行放贷的放开,也对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陈女士在谈及当铺变故时就提到,近些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各类金融投资公司的出现,让人们的选择多了起来,给典当行带来了影响。“现在人人都办信用卡,一般的资金需求都能解决,大一点的有各种贷款公司和银行,什么P2P、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机构太多了。”刘裕说。
“再者,人们对当铺以及典当本身的认知问题,就已经让来典当的客户少了又少,本身就是一个特种行业,客户就不那么大众了,渠道一多,来的人更少了。”谢自力说。
如何破局:让典当回归本源 “名品”或是出路
在谢自力看来,典当行业也应该转型。“典当行是一个历史久远的行当,最初就是典当一些在当时值钱的物品,金银首饰等来换点钱,后来才发展为房产、汽车、财产权利的质押,但目前看来,还是应该回归本源,回归大众,应该把中低端客户作为目标群体,做名品典当,而不是单一的瞄着相对‘大宗’的房产等。”谢自立介绍。
2010年,成都圣鑫典当成立,成立之初便开始主营“名品”,房产汽车等作为辅助业务。所谓“名品”主要指:金银首饰、珠宝玉器、名家书画等。在当时行业内普遍做着房产、汽车等“大宗买卖”时,“名品”则难以成为行业主流,甚至被人看不上。“一开始的头两年其实很难做,但后来有了好转。”业务副总谢娟娟介绍,到如今业务好时一天就能达到四五单,尽管数字看起来似乎并不让人兴奋。在过去一年成都典当行9500余笔的典当单子中,圣鑫典当的笔数就占了千余笔。
“典当行业目前就处于银行和小额贷款之间,只有几类人会来当铺,银行贷不到款又急需资金的人,因为银行征信要求高放款慢,而小额贷款公司则可能存在风险且利息高的问题。“谢娟娟说,“这样一来,典当行就可以作为一个补充,但真正需要大笔资金的人其实并不是主要群体,更多的还是生活中急需钱但又不多的人,那么在银行或者小额贷款公司不愿意做这笔业务时,有点金银首饰等名品就可以到当铺来实现资金周转了。”
当然,名品其实也面临着很多的压力。“比如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的价值鉴定问题,现在市面上这类东西有不少仿品,对于鉴别人员的能力就很重要。”谢娟娟介绍,目前圣鑫典当就培养了6名专职的鉴定师。
“应该回归传统业务,把名品作为突破口,当然名品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鼓励典当行吸收大专院校的专业人才,也可以请国内的行业专家来对典当进行培训,或者把人员送出去到一些好的典当行或者鉴定机构交流学习,提升对名品的鉴定能力。”谢自力说,“而目前成都130余家典当行中,做名品的却只有几家,其实大家应该转变下思维。”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杜玉全 摄影记者 张士博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成都商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