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归经营的信贷逻辑
1、基于经营情境的授信决策
通常小企业信贷决策严重依赖于企业的净资产状况和净利润状况。净资产状况反映的是历史经营累积,俗称“家底子”;净利润状况反映的是企业盈利能力。前者说明历史,后者说明当下。结合外部环境趋势与企业经营能力预测短期、中期的经营未来,由此导出授信决策。如果将企业比喻为有机体,盈利能力好比造血能力,“家底子”好比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旦企业遭遇风险,产生经营损失,只要失血量在造血能力支撑范围内,有机体并不会出现生命危机;如果失血量较大,只要造血能力还在,“家底子”也能够支撑一阵子,危机也不会马上危及生命。顺着上述逻辑,不难发现可以依据“造血能力”和“家底子”两个决策变量的取值情况,构建不同的经营情境。比如:“强造血与厚底子”、“弱造血与薄底子”、“强失血与薄底子”等等。不同经营情境下,可否授信以及具体授信额度与期限的关注焦点有所不同。
上述简化分析框架下,可以总结出四种可授信情境:强造血与厚底子”、“强造血与薄底子”、“弱造血与厚底子”、“弱造血与薄底子”;同样可总结出六种风险情境:“强失血与厚底子”、“强失血与薄底子”、“弱失血与厚底子”、“弱失血与薄底子”、“强失血与有窟窿”、“弱失血与有窟窿”。不同风险情境因企业经营整顿措施与效果不同而距离经营失败远近不同。犹如人体患病,并非所有病患导致死亡,也并非所有医疗措施能够挽回病情。这种静态分析为贷前决策以及贷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前提是体检环节(尽职调查与贷后回访)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征兆。
2、投资驱动的信贷风险演进
经营情境会随着经营持续展开而不断演进,犹如没病会得病,有病会治愈,病情能恶化一般,经营情境会随着经营环境变化、经营策略和措施调整、经营能力提升与弱化而不断演进。经营情境优化信贷业务空间拓宽;经营情境劣化信贷风险概率增加。信贷机构则需密切关注经营情境变化,及时缓释、化解由经营危机导致的信贷风险,以避免产生实质性风险损失。
医护人员为挽救生命而研究发病机理、监控病情发展;信贷人员控制风险则需研究经营能力、经营策略与措施以及经营成果,同时监控风险情境的演进态势。其中道理大同小异。显然有必要用动态分析替代静态分析,进而厘清风险演进的路径与速度。不难发现,投资行为以及投资后的经营措施是改变企业经营情境的主要驱动因素。企业家总是评估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与能力制定各项经营决策,量化到资金上就表现为大大小小的投资决策。不同性质的投资以及投资效果,改变了具体的经营情境,也改变了信贷的风险状况。因此“投资”成为了动态解读经营风险的核心主线。
小企业经营易劣化的特质决定了,信贷机构有必要密切关注企业的投资行为及其投资效果。凭此判断经营情境的演进方向与路径,当然风控角度主要关注趋于劣化的演进过程。倘若信贷机构能够在贷后管理中落实上述风控逻辑,贷后管理效果必然得到大幅度改善与提升。
3、基于经营需求的信贷服务
信贷的初心是为企业家创造价值。倘若信贷资金配置违背这一原则,企业家的收成好不了,信贷机构也将身陷囹圄。从企业经营需求角度看,信贷需求无非短期性、临时性需求与长期性需求两类。前者表现为临时性、季节性流动资金借款;后者表现为长期性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或铺底性流动资金需求。信贷机构的授信政策应该首先遵循经营的规律,比如,到期的短期周转资金必须抽回,否则可能导致企业家的资金滥用;未到期的长期资金尽量别抽,否则伤害经营价值,甚至引发经营风险,所谓搬石头砸自己脚。
基于经营能力的信贷逻辑使得信贷服务有了更大的优化空间。传统的信贷业务中,为了省去监控经营的麻烦,以抵押物作为信贷的长期保证,以模糊经营判断作为信贷短期保证。而基于经营能力的信贷逻辑下,信贷产品可以更为丰富,信贷收益也更为丰厚。在抵押物价值基础上,只要企业经营能力有保证,可以进行一定额度的敞口授信。如果经营能力弱化,则及时调整授信政策,缩减敞口。只要清楚企业的经营情境及其演进趋势,自然敢于及时跟进经营需求分享经营价值,也自然能够及时采取风控措施避免风险损失。
4、回归经营的伙伴金融模式
实体产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强调走进客户的需求链,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为客户创造价值。竞争优势的打造已经走出系统内部、走向供应链,甚至生态圈。信贷行业不妨也学习一下实体经济的经验,放下高傲的甲方地位,走进企业经营需求,构建伙伴式的产融模式。
信贷机构总是嫌贫爱富、喜大恶小,并且只愿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之所以固守这些陈旧的祖宗理念,主要原因就是不研究企业经营状况,自然不敢基于模糊判断铤而走险。经营的逻辑,是市场的逻辑,也是企业家的逻辑,信贷回归经营是最传统的模式,也是永不过时的模式。如果能有技术创新来提升这一模式的效率,自然是好事,而舍本逐末以至于弃之不用,则是大谬。倘若基于关系型信贷策略,走进企业经营实际,构建伙伴型长期合作模式,在时下多头竞争、同质化的红海格局中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竞争策略。小企业经营易劣化并不意味着小企业信贷不可为,相反恰恰是大有可为,只是需要信贷机构改变传统的打开方式,推开企业经营那扇门。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信贷风险管理,如需转载请关注信贷风险管理(xdfxgl01)公众号获取授权。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公众号:betacj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贝它财经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信贷风险管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